普京揪出最大“内鬼”!间谍身份很不简单,也给中方提了个醒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2 22:59 1

摘要:俄罗斯司法部将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加入了该部的“外国代理人”名录中。俄罗斯法律允许把从国外获取资金或支持的人员和组织指定为“外国代理人”。报道称,俄罗斯司法部官网称,卡西亚诺夫“参与了外国代理人信息和材料的编造及其向无限制人群的传播,散布关于俄罗斯联邦公共机构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俄罗斯司法部将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加入了该部的“外国代理人”名录中。俄罗斯法律允许把从国外获取资金或支持的人员和组织指定为“外国代理人”。报道称,俄罗斯司法部官网称,卡西亚诺夫“参与了外国代理人信息和材料的编造及其向无限制人群的传播,散布关于俄罗斯联邦公共机构决定及其所推行政策的虚假信息”并“反对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据了解,卡西亚诺夫在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后曾出任总理,并任职到2004年被解职。

有意思的是,在被俄罗斯官方标记为内鬼后,卡西亚诺夫大大方方的承认了此事,表示这是真的,而且他提到,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俄罗斯反战委员会”的成员,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破坏俄罗斯的外交和内政”。卡西亚诺夫敢于自曝这个身份,说明他跟现在的俄罗斯、跟普京已经是彻底决裂了,当然,承认这些并不代表他很硬气,而是因为他知道,就算被列为“外国代理人”,俄罗斯也拿他没办法,毕竟他早已逃离俄罗斯,据说一直居住在拉脱维亚。

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资料图)

而且,从俄媒的报道来看,卡西亚诺夫即使离开俄罗斯后也依然没有消停,经常接受西方媒体采访爆料所谓的“内幕消息”,一些俄媒指出,卡西亚诺夫还为美国炮制了一份所谓的“涅姆佐夫名单”,呼吁美国国会根据这份名单“精准”制裁海外俄罗斯企业、学者和媒体。由此可见,在和普京彻底决裂后,卡西亚诺夫打算沿着“反俄”这条路一直走到黑,如今他被俄司法部列入“外国代理人”名单也是理所当然。

其实,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安全部门破获的叛国或间谍案件数量激增,仅在2023年一年,便有超过200起相关案件。2023年普京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追查并严惩国内的叛徒和干涉者,俄罗斯安全部门近期破获了多起破坏案件,大部分案件最后都会按照间谍罪或叛国罪来处理。2023年俄罗斯破获了一起针对俄军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的破坏活动,乌克兰情报机构成功拉拢了一名在该舰上服役的俄海军士兵,准备在舰上安放燃烧爆炸装置。

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资料图)

而在我国,据报道,近日,重要涉密单位长期将办公楼物业管理外包给某物业服务公司运营,并未对该公司开展必要的保密监管。该公司保洁人员段某为满足个人私欲主动联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后经指使借从事保洁服务之机,通过盗取、偷拍等方式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1项机密级、2项秘密级国家秘密及其他6项情报,造成重大失泄密,危害我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机关提示:服务外包中的失泄密隐患不容忽视,涉密机关、单位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加强管理和防范。

另外涉密单位将物业管理外包本身无可厚非,但管理外包并不意味着责任的外包。涉密单位在与外包公司合作时,必须明确双方的保密责任,加强对外包人员的保密教育和管理。但该单位导致保密防线被轻易突破,保密管理存在巨大疏漏。作为涉密单位,本应肩负起守护国家秘密的重任,却因管理不善,让一名保洁员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帮凶,这种行为实属不该。从核心机密的保管到日常信息的流转,从内部人员的保密意识到外包人员的管理监督,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最后,广大人民群众应主动学习国家安全知识,有效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如遇突如其来的无端搭讪,要第一时间提高警惕,尤其是涉及敏感话题时,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和工作情况,如遇境外人员主动索要联系方式或私下单独邀约,则更要留神注意,避免深入交流。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在网上随意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重点领域涉密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工作纪律,坚决拒绝任何人员提出的涉及国家秘密或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要求。

来源:湖畔锐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