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得明:鲁酒振兴新篇章——地域品牌崛起与消费变革的双向奔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1:46 1

摘要:在消费分级与产业变革的双重浪潮下,鲁酒振兴已从战略口号走向实战攻坚。作为全国第三大酒类消费市场,山东本土品牌却长期面临“墙内开花墙外不香”的困境。如何在“酱酒北上、清香东扩”的全国化竞争中守住根据地?

在消费分级与产业变革的双重浪潮下,鲁酒振兴已从战略口号走向实战攻坚。作为全国第三大酒类消费市场,山东本土品牌却长期面临“墙内开花墙外不香”的困境。如何在“酱酒北上、清香东扩”的全国化竞争中守住根据地?

孟得明书法艺术作品

2025年是中国酒业深度转型的关键年。在山东省《酒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擘画的“七大行动”指引下鲁酒产业正以文化赋能为引擎,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启从区域品牌到全国标杆的跃升之路。作为扎根临沂的行业实践者,笔者认为,地域食品与酒水品牌化需紧扣三大时代命题破局。

一、直面挑战:重构“人货场”关系

当前,酒水消费呈现“两极化”特征:一方面,以京东、酒仙网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加速蚕食传统渠道份额,价格透明化倒逼线下门店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新生代消费者对文化体验、品质感知的需求持续升级,单纯的产品交易已无法满足市场期待。在临沂李九十酒庄的考察中,我们已看到体验式酒窖、沉浸式酿造展示等创新场景带来的流量转化价值。

这正是“新零售”思维在地域品牌中的成功实践。

二、深挖优势:打好“三张特色牌”

1. 文化认同牌:鲁酒承载着齐风鲁韵的千年积淀,当以“讲故事”替代“卖产品”。如李九十酒庄品鉴沂南产品,将洞藏陈酿与沂蒙红色文化融合,打造“喝着历史、品着乡愁”的消费记忆点,这正是《山东省酒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建设全国酒文化基地”战略的生动落地。

文化赋能:让“老故事”对话“新世代”

鲁酒不缺文化底蕴,缺的是年轻化表达。调查显示,18-35岁消费者对“历史传承”的感知度仅为29%,但对“社交货币属性”关注度达68%。

实践样本:

• 非遗技艺活化:兰陵美酒将“九酝春酒法”非遗技艺开发为沉浸式体验项目,消费者可参与制曲、封坛,带动客单价提升200元。

• IP跨界共生:临沂“煎饼卷酒”礼盒将地标食品与地产酒捆绑,融入《孙子兵法》元素设计“粮草先行”主题包装,成为文旅爆款。

2. 品质价值牌:依托黄淮产区优质粮食资源,鲁酒需建立“产区标准+工艺创新”双轮驱动体系。参考2024年黄淮核心产区峰会提出的“产区自信”理念,建议建立“沂蒙山地窖藏”“黄河故道老酒”等地理标识认证,以标准化提升溢价能力。

3. 消费平权牌:在平价消费浪潮中,地产酒可发挥本地供应链优势,主攻50-300元价格带。如民坤酒业打出“人民坤沙好酱酒,老百姓的口粮酒的宣传口号”,通过严控生产、直控终端,实现“高品质口粮酒”定位突围,这正是“平价不降质”战略的成功样本。

三、创新路径:构建“四维融合”生态

1. 线上线下融合:2025年临沂直播电商交易额突破80亿元,但酒类占比不足5%。当前直播已从“叫卖式促销”转向“内容型种草”,需重构人货场逻辑。加速布局“云酒庄”模式,通过短视频直播电商展示酿酒工艺、开展封坛定制。临沂糖酒食品总会已组建直播电商专委会,培育出“酒厂合伙人代言”私域分销,“酒厂品牌官方直播”等新业态,单场销售额突破百万。

2. 产业跨界融合:借鉴“好品山东”年货节经验,推动酒类与临沂煎饼、蒙山蜂蜜等地理标志产品组成“文化伴手礼”,通过场景叠加放大品牌势能。

3. 技术赋能融合: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产品溯源体系,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原料产地、酿造周期等数据,以透明化重建消费信任。

4. 政策资源融合:紧抓山东省“白酒振兴崛起行动”政策红利,联合科研院所开发低度化、健康化新品,抢占年轻消费市场。山东省《推进“山东手造”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培育100个地域特色品牌”。鲁酒企业应把握三大政策红利:

1. 产业融合扶持:对接文旅部门,将酒文化体验纳入“好客山东”精品线路;

2. 科技专项支持:申报“低度酒风味保持技术”等课题,争取省级科研经费;

3. 跨境电商试点:依托临沂“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开拓日韩、东南亚市场。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鲁酒振兴已迎来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既要守住“一杯老酒慰乡情”的文化根基,更要把握“体验经济+数字革命”的时代机遇。期待更多本土企业以创新破局,让鲁酒从区域骄傲走向国民品牌,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酒业力量!

来源:孟得明孟子后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