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战期间,日本曾非法侵占中国南海诸岛,中国人民对此进行了英勇抵抗,并在斗争中承继先人对南海诸岛的开发与管辖。时光流转,昭昭青史仍在,凿凿证据如山。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三沙卫视精心策划,重磅推出专题片《中国收复南海诸岛历
摘要:二战期间,日本曾非法侵占中国南海诸岛,中国人民对此进行了英勇抵抗,并在斗争中承继先人对南海诸岛的开发与管辖。时光流转,昭昭青史仍在,凿凿证据如山。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三沙卫视精心策划,重磅推出专题片《中国收复南海诸岛历史实录》,多位学者专家齐聚发声,以专业视角和权威解读,从西沙到南沙,全方位、深层次地带您回溯那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南海诸岛收复史。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天20:50播出的专题片《中国收复南海诸岛历史实录》。让我们一同锁定屏幕,见证这段伟大而光辉的历史!
在2025年的时光坐标里,我们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门槛上回眸凝望——14年不屈的烽火岁月,铸就了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不朽功勋。胜利的欢呼虽已远去,“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却从未褪色。今天,我们以纪念为序,铭记先烈的牺牲,传承和平的信念,让历史的光照亮未来前行的路。
在三沙市永兴岛,绿荫掩映处,一座纪念碑静静矗立了近80载时光。虽然碑体斑驳,但“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十一个大字,仿佛穿越时光,与“南海屏藩”的遒劲书写,共同向我们诉说着一段跌宕起伏的海权史诗。
作为贯穿东南亚与太平洋的海上交通必经之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军事价值。岛礁上矿砂鸟粪资源丰饶,富含磷元素,是生产肥料的最佳原材料,日本帝国主义对此觊觎已久。
海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 张兴吉:随着整个近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磷肥,当时的化工业还无法支持这种磷肥的需要,因此开采天然的磷矿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所以日本人在扩张中,对于南海的岛礁的磷肥进行了勘探和盗掘。
早在1917年,日本商人就曾侵入我国西沙群岛进行资源探测调查;1922年,更是勾结中国奸商何瑞年成立“琼崖西沙群岛实业有限公司”,企图实施对南海的扩张侵略,掠夺西沙群岛资源,步步蚕食西沙。
然而,何瑞年与日本人的勾结并非密不透风,琼崖人民发现他出卖国家利益的行径之后,掀起了一场反对日商掠夺西沙群岛资源的斗争。一篇《琼崖公民对西沙群岛沦亡宣言书》,让国内各界人士群起响应,声讨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最终“实业公司”被迫撤销。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摸清西沙群岛的资源概况,1928年5月,由中山大学教授沈鹏飞带领的调查团,前往西沙进行了为期16天的实地调查。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有地质学家前往西沙进行科学考察。
同年7月,当时的中国政府将西沙群岛矿产拨归中山大学管理和开采。西沙科考返回后,1930年调查团出版了130多页的《调查西沙群岛报告书》。
海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 张兴吉:日本人盗掘南海岛礁的磷肥资源,主要是在1920年到1927年这个阶段,另外一个阶段就是1939年到日本投降。
日本占领西沙群岛期间,不仅在岛上构筑工事,还疯狂掠夺这里的磷矿资源,仅有数据记录的在永兴岛盗采的鸟粪资源就达20余万吨。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朱锋:这张照片就是日本当年在侵华期间在永兴岛建立了它自己的一个炮楼,让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年军国主义的日本窃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一个重要的力证。
日本的侵华行径引起公愤。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所作出的明确规定,开启了收复南海诸岛计划,由时任中国驻美大使馆副武官林遵率领海军舰队执行这一历史使命。
军事专家 曹卫东:在中国海军的历史上,说起林遵这个人他是功不可没。他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小的时候,就是以林则徐为榜样,梦想着自己长大也成为一个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所以他后来就加入了海军,并且留学英国和德国。1946年他率领部分海军官兵,从美国远航驾驶回来8艘美国提供给当时中国政府的舰艇。
1946年10月29日,林遵率队搭乘“永兴”“中建”“太平”“中业”四艘军舰,组成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上海吴淞口启航,11月8日,抵达了海南榆林港。四天之后舰艇编队驶出了榆林港向南海进发,但刚刚出港他们就遭遇了海上风暴,首次出航就这样被迫停止。又过了几天,不死心的林遵进行了第二次进发,又被海上风暴阻挡,无奈返回。
风急浪大,船又不得力,但是收复南海诸岛的任务却迫在眉睫,这可真是愁坏了林遵,怎么办呢?
经过反复思考,林遵做出了决定。那就是把舰队的4艘军舰分为两组,由副指挥官姚汝钰、参谋张君然先率领永兴舰和中建舰收复距离较近的西沙群岛,而林遵则率领太平舰和中业舰等待时机,收复南沙群岛。
终于,在1946年11月23日,舰队副指挥官姚汝钰抢在风浪稍减的间隙再次出航,并且在次日的凌晨顺利抵达西沙群岛附近。
由于海水清澈透明,水下五光十色的珊瑚看得清清楚楚。加上海水的折射作用,珊瑚就好像直插在船底一样,让人心惊胆战。于是,为了防止军舰搁浅,军舰在永兴岛外约一公里处抛锚待机,放下了小艇。先遣行动队的十几名水兵乘小艇涉水登岛。
军事专家 曹卫东:他们先是观察岛上的动静,确认没有人了,然后才开始登岛的,登岛以后发现岛上一片狼藉,日本侵略者在撤走的时候已经把他的营房还有岗楼已经破坏了。
经过五昼夜的艰苦努力,进驻工作大体完成。1946年11月29日,舰队派出仪仗队,随广东省接收人员和驻岛官兵为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揭幕,并向全世界宣布正式收复西沙。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朱锋:1946年中国军队重新登上西沙群岛,在西沙群岛设碑,向世界宣布重新收回我们这些南海的岛礁主权,最重要的,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的证据,我们对南海岛礁主权的法律拥有是不容置疑的。
此后,参与首次登岛行动的海军上尉参谋张君然,再次奉命登上永兴岛担任西沙管理处少校主任,并重竖了“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
1986年11月24日,张君然重返永兴岛参与了收复西沙、南沙40周年纪念大会。如今这块碑仍立于永兴岛之上,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式,向后人展现着那段峥嵘岁月。
西沙群岛成功收复了,接下来就是收复南沙岛礁。每年的11到12月份伴随着东北季风南下,南海的海况常常是狂风巨浪。在这样天气,去到更远海域,再加上周边国家的蠢蠢欲动,林遵他们如何能快速完成收复呢?
11月的大海,天气说变就变,太平舰和中业舰起航的时候天已经阴沉下来,然而两艘军舰却还是出航了,航行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大风暴,船一度被打成了30度,再横一点,船就得翻。眼看着舰艇有倾覆的危险,两艘军舰才不得不掉头返航。为什么他们拼了命都要去呢?这是因为,被千年传承誉为“万里石塘”的南沙群岛,亟待回归祖国怀抱。
南沙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政府的管理体制内。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期的吴国到南朝,中国政府均以南海为海外贸易的枢纽,“涨海”就是南海的古称。明清时期,中国政府仍把南沙群岛作为水师海防巡视和打击海盗的管辖范围。
然而,从1918年起,日本就开始对南沙岛礁磷矿资源展开调查,1921年到1929年间对岛礁上的磷矿资源大肆开采。1939年,日本军舰更是侵入南沙,在太平岛等岛礁设立潜艇根据地。
1945年8月,在日本刚刚投降后,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以受降为名,一度派军舰在南沙群岛海域巡弋。1945年11月21日,美国3艘军舰也悍然侵入黄山马峙海域,也就是现在的太平岛海域。随后法国人也按捺不住,三番五次前来骚扰。
军事专家 曹卫东:在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实际上南海诸岛它并不平静,并不是一帆风顺地等着你去接收,而是说很多的外国也对我们南海的诸岛有觊觎,他们也想抢在前面非法地侵占和掠夺。因此这是导致了我们加快要收复南海诸岛的行动重要的原因。
吸取了前两次出航失败的教训后,出于稳妥,林遵决定由中业舰为舰队先导,他坐镇太平舰随后,目标直抵南沙群岛的主岛太平岛。然而,太平岛虽说是南沙群岛当中最大的岛屿,却也只有0.49平方公里,在风雨肆虐的茫茫海上,要找到它无疑是大海捞针。
如何在茫茫大海找到这些岛礁,林遵想了很多办法,在走访调查中,他发现在当地,渔民们传承着一本往来南沙群岛的航行手册----更路簿。在没有完备海图和卫星导航的年代,中国渔民们祖祖辈辈拿命换回来的经验,凝聚成通往南沙岛礁的航线图。岛礁之间的方位、距离等,更路簿里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 闫岩:海南渔民因为长期在南海作业,对于南海诸岛和相关海域的海况和生产航线等等情况非常了解,所以我们海南渔民当时是为这4艘军舰提供了引航和导航的作用。
于是,在更路簿的指引下,1946年12月9日,林遵乘坐太平舰率舰队第三次从榆林港出航向南,三天之后,12月12日的上午10:00,舰队的正前方海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短平的黑线,随着距离越来越近,黑线的形状慢慢清晰,这里就是此行的目的地——太平岛。
军事专家 曹卫东:海军到了黄山马峙岛(太平岛)以后,首先转了转,看这个岛上有没有人,因为原来是日本侵略者占领,后来他们看岛上没人,上岛以后就开始快速地向岛上搬运物资,修建营房,竖起中国收复南沙的石碑。
他们发现了有日本侵略者留下来的这些痕迹,同时也发现了宋朝和清朝的瓷器,还有清朝的铁矛,说明我们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黄山马峙岛(太平岛),并且也在这里比如说捕鱼啊,或者是在岛上停留啊。
当太平岛上各项建筑营建和考察工作完成之后,接收仪式在纪念碑旁隆重举行。之后,林遵一行又继续巡视了“铁峙”(中业岛)等岛屿,于1946年12月20日顺利返回榆林港,至此南海诸岛收复任务完成。
如今,近80年过去了,历史仍历历在目。中国一再强调,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收回并进一步确立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有着充分的法理基础,也构成明确的国际事实,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结果,也是二战胜利所确定的战后国际秩序的一部分。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李开盛:法理基础就是1939年日本侵略西沙和南沙群岛,中美英三个大国曾经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要予以归还。清晰国际事实就是南海断续线发布以后,当时没有国家对我们收回并且明确南海诸岛的主权这个行为,包括我们发布南海断续线的行为,提出外交的交涉。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 吴士存:二战期间,日本染指南海诸岛,那只是非法控制,并没有产生实际的主权。中国恢复对南海诸岛或者是中国收回对南海诸岛的管辖权,就是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讲历史也好,讲国际法也好,都否定不了中国是南海诸岛唯一的真正的主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郭嘉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利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当中形成的,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 张晓刚: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相关海域拥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方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意志坚定不移。
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正式揭牌成立。13年来,在这片蓝色的国土上,三沙人始终践行着“耕耘祖宗海,守好南大门”的使命和担当。
如今的三沙24小时有电有网,教育、医疗能力全方位提高。岛礁禁塑、园林绿化、爱国卫生运动等系列有效举措和扎实行动有序展开,生活“提质”幸福“加码”。
这里的每一粒沙、每一朵浪,都镌刻着三沙人踏浪前行的足迹,每一张笑脸和满满的幸福感,都是对先辈艰苦收复南海诸岛的有力回馈。
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曾非法侵占中国南海诸岛,中国人民对此进行了英勇抵抗,并在斗争中承继先人对南海诸岛的开发与管辖。80年后,昭昭青史仍在,凿凿证据如山。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
南海,是中国人民的“祖宗海”,也是中华民族海洋文明的生动见证。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做海洋和平的维护者、海洋秩序的建设者、海洋合作的推动者、海洋发展的贡献者,让南海成为造福地区各国人民的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来源:东南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