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川省气象局在定点帮扶地——旺苍县米仓山镇建成广元市首个乡村防灾减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通过系列活动打造“乡村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品牌,培育“气象+文旅(农旅)+科普”服务新模式,发挥基地在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四川省气象局在定点帮扶地——旺苍县米仓山镇建成广元市首个乡村防灾减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通过系列活动打造“乡村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品牌,培育“气象+文旅(农旅)+科普”服务新模式,发挥基地在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打造“1园1馆1体验”基地,丰富气象科普资源
科普基地布局分为“1园、1馆、1体验”三个区域,“1园”是指气象科普公园,园内安装了1套6要素新型智能自动气象站,展示了气象发展历程、二十四节气、气象预警信号等气象文化板块;“1馆”是指室内气象科普馆,展示了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业务系统、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系列科普指南、气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等气象知识板块,利用大屏显示系统播放气象科普宣传片、开展培训教学等;“1体验”是指气象科学活动体验区,位于基地中心广场,通过气象手工、气象实验、气象游戏与问答互动等形式,让青少年和公众零距离探索气象科技的奥秘。
围绕“乡村防灾减灾”主题组建了气象科普宣讲团队,团队成员由四川省气象局下派驻村干部、旺苍县气象局领导与业务骨干组成;开发了系列科普及研学课程,课程以气象知识、节气文化、专业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等内容为主;打造了“气象寻宝”“气象科学探秘”“气象书签”“气象职业体验”等特色体验活动。
聚焦防灾减灾重点人群,分层分类开展精准科普
2025年3月21日开展了气象科普进校园和科普基地开放日活动,组织米仓山镇中心小学全体师生、米仓山镇回龙社区居民和米仓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鼓城保护站职工到基地学习参观,宣讲了山区主要气象灾害以及防灾避险基本常识,开展了马德堡半球拔河实验、静电球静电感应原理体验、科普知识问答等活动,赠送了旺苍防灾减灾系列气象科普手册和小学生经典课外读物。
2025年3月28日开展了米仓山镇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知识培训和气象信息员培训,旺苍县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小虎为镇村干部、产业大户、气象信息员、生态护林员等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气象科普讲座,科普团队成员发放了宣传册,用老百姓听得懂、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将防灾减灾宣传延伸至乡村一线,引导村民科学应对暴雨、雷电、大风、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携手提升民众气象防灾减灾的意识与能力。“分层分类全覆盖精准科普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科学素质,助力平安乡村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打造了本地科普品牌,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米仓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梅琦林表示。
聚焦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延伸科普活动内容
以镇村发展规划为牵引,依托旺苍红色文化底蕴与绿色自然资源禀赋,在“气象+文旅(农旅)融合”方面做文章,将气象科普与旅游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有机结合,促进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动力。
在旺苍县旅游目的地建设了两套负氧离子监测站,助推旺苍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旺鼓旅游线推进速度很快,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三期工程即将完工,七里峡景区迎来快速发展新机遇,我们要用好精细化旅游气象服务信息,争创文旅融合发展金字招牌。”米仓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鼓城保护站站长何兴旺说。
在旺苍米仓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名优特色产业园等区域安装增雨烟炉、小气候监测等设备,为茶产业、果蔬产业等提供精细化专业气象服务。“多亏了气象局的技术支持,提供关键生育期与采摘期专业气象服务,茶园的温度、湿度、光照、降雨量、风速、生产提醒等信息一应俱全,气象科技服务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底气。”米仓山镇大坝村生态茶园负责人赵彪说。
接下来,科普基地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通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以优质气象科普服务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有效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推进农业气象服务、生态气象服务、气候资源评估等科技成果向基层转化。利用好世界气象日、科技活动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时节,将气象科普有机融入人民生产生活,让气象科学之光照亮更广大群体,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气象力量。
来源:四川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