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现代人如何过清明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3 11:03 1

摘要:现代的清明节其实是三个节日的组合节日。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清明节前后,人们要过三个节日:寒食节(纪念介之推的节日)、上巳(si)节(三月初三郊游驱邪)、清明节(24节气之一,单指春分后的节气)。

现代的清明节其实是三个节日的组合节日。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清明节前后,人们要过三个节日:寒食节(纪念介之推的节日)、上巳(si)节(三月初三郊游驱邪)、清明节(24节气之一,单指春分后的节气)。

到了唐朝,这三个节日因为时间相近(都在春天),慢慢合并成今天的清明节。《淮南子》记载汉朝就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的说法。

到了现代,在清明节,人们开展扫墓、修坟除草添土、供奉献花果盘肉食、祭祀祖先等活动,表示对祖先的感激和缅怀;

同时又是春暖花开、春耕春播的季节,人们开展放风筝、踏青赏花、春游野炊等活动。

祭奠祖先、家族溯源

对祖先说:“我记得,没有忘记”,一家人通过扫墓、供鲜花、修坟添土,是用行动证明家族记忆没有断,表达了对先人的缅怀。

教育孩子生命会轮回,讲讲祖先的故事,讲讲血脉传承,知道亲疏远近,明白自己的生命之源。就像《论语》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2.快乐生活

上还午在坟前焚香落泪,下午在草地放风筝、吃青团。这种悲喜交加,恰恰说明中国人对生死的豁达,就像陶渊明写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最古老的环保节,休养生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古代清明禁火让大地休养,插柳戴柳的习俗(《燕京岁时记》)既能辟邪,也提醒人们植树护春。

忠孝仁义的传续,民族复兴的的期盼

(以下文章引用笔名“国学杂谈”的作者的文章)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有一个宠爱的妃子,叫骊姬,她生了一个儿子,叫奚齐。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所以就设计陷害太子申生,最后太子被逼得走投无路自杀了。但骊姬还是不放心,因为申生还有个弟弟,叫重耳,所以她又想设计谋害太子弟弟重耳。

重耳察觉到骊姬想要陷害自己,于是就带着一批忠于自己的下属外出逃亡了。

在逃亡的过程中,重耳的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吃不饱,睡不好,到处遭人白眼。跟随他的大臣,走的走,跑的跑,最后也没剩下几个。但越是这样,说明这几个人就越忠诚。

有一次,他们在被追杀的过程中,慌不择路,来到了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这时候的重耳实在太饿了,坐在地上,竟然饿晕了过去。追随他的人中,有个人叫介子推,对他是忠心耿耿,为了救重耳,他竟然忍着疼痛,悄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重耳后来才知道了事情原委后,非常感动,表示日后若能东山再起,一定重赏介子推。

在外流亡多年以后,重耳终于抓住机会重回晋国,做上了国君,成为日后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重耳执政后,对那些在流亡期间与他同甘共苦的大臣,大加封赏。介子推为人低调,不贪图功名利禄,他不仅没有要求赏赐,还辞官归隐,隐居在深山老林中了,晋文公忘记了给介子推封赏。

后来有人提醒晋文公,他才陡然想起往事。于是就派人到深山去请介子推上朝接受封赏。可晋文公派了好几拨人过去,都被介子推婉言谢绝了。

晋文公以为介子推是在生他的气,所以就干脆亲自去请他。可当他来到介子推的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早已背着老娘,躲进了深山之中。

晋文公派军队村民搜山,可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于是就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介之推为了母亲,必定会出来。结果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都灭了,也没看到介子推母子出来。后来搜山,才发现介子推母子已经活活被烧死了。

晋文公想到是自己害死了介子推母子,伤心不已。决定在山上建立祠堂,把放火烧山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下令天下人民,每年到了这一天,都要禁忌烟火,只能吃寒食。

晋文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国富民强,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盛,确实也没有辜负介子推的厚望。

扫墓、修坟除草、摆供献花、果盘、美酒肉食,焚香跪拜,向晚辈介绍祖先的功德,介绍介之推的忠孝仁义。

踏青、春游、野炊、赏花等。大家清明节是怎么打算的?

来源:平淡是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