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炎炎夏日,当我们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时,你是否好奇古人是如何度过酷暑的?没有电扇,没有冰箱,古人却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避暑智慧!今天就带你揭秘那些不为人知的古代避暑妙招!
炎炎夏日,当我们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时,你是否好奇古人是如何度过酷暑的?没有电扇,没有冰箱,古人却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避暑智慧!今天就带你揭秘那些不为人知的古代避暑妙招!
自然降温的绝佳建筑设计
古人早就懂得利用建筑设计来调节温度。北方的四合院深宅大院,高墙厚壁能有效隔热;南方的吊脚楼抬高地面,通风散热效果一流。江南水乡的房屋多临水而建,夏日荷风送爽,自然形成"水空调"效果。
而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福建的土楼了!圆形结构加上厚实的土墙,白天室内凉爽,晚上温度适宜,堪称古代"生态建筑"的典范!
随身"空调";扇子的前世今生
你以为扇子只是简单的降温工具?大错特错!古代扇子不仅是实用品,更是艺术品和身份象征。
唐代宫女手持羽毛扇为贵妃降温,文人雅士的折扇上题诗作画,将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而武将手中的铁扇,更是能文能武的绝佳武器!
有趣的是,古代官员上朝时,夏天可以按品级决定使用扇子的材质,三品以上才能用象牙柄扇,这可是实打实的"身份证"啊!
冷饮鼻祖;早在唐朝就有"冰淇淋"?
没有冰箱,古人如何享用冷饮?别小看古人的智慧!
早在商周时期,皇家就有专门的"凿冰役",冬天将冰块储存在地下冰窖中,夏天取出使用。唐朝时,杨贵妃爱吃的"酥山",由牛奶、面粉和樟脑混合制成,冰镇后食用,被认为是冰淇淋的鼻祖!
宋代更出现了专门的冷饮店铺,《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冰饮"生意火爆,简直就是古代版"奶茶店"!
竹席喷水和"空调床"
古人的创意无限!夏日炎炎,他们会在竹席上喷水,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有钱人家甚至会在床下放置大盆冰块,打造专属"空调床"。
更绝的是,清朝乾隆皇帝的避暑山庄设计了"水力空调"系统,利用山泉水流经房屋地下,自然降温,这不就是现代地暖的反向操作吗?
古代"蹭空调"有一套
没有电视和手机,古人的夏夜怎么过?纳凉!这可是集降温、社交、娱乐为一体的夏日盛事!
街头巷尾,人们搬出竹床板凳,一边乘凉一边闲聊;园林亭台,文人雅士吟诗作赋;夜市茶摊,说书人绘声绘色讲述精彩故事......这样的夏夜,比刷手机有趣多了!
南宋杭州更有"六月六钱塘看潮"的盛况,万人空巷观赏钱塘江大潮,堪称古代版"蹭空调"集体活动!
避暑养生
古人夏季养生也有独到之处。《黄帝内经》就有"春夏养阳"的理论,推荐夏季早睡早起,适当午休。
他们爱喝绿豆汤、酸梅汤消暑解渴,食用清淡饮食,荷叶粥、苦瓜汤都是夏季餐桌上的常客。
寺庙里常有高僧用"辟谷"之法度夏,据说能够减少热量产生,清心寡欲,倒是与现代的"轻断食"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完这些古人的避暑妙招,你是否觉得古人的智慧令人惊叹?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年代,他们用智慧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出独特的夏日生活方式。下次当你享受空调的凉爽时,不妨想想古人的这些智慧,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生活的灵感!
来源:暖阳分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