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借我5万救命钱 12年后我看见他儿子捡垃圾 当场跪下认了干儿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3 10:40 1

摘要:那年村里通广播,说是要修新路,路经过哪家,就给哪家拆迁款。我家院子刚好卡在路边一点点,差了不到半米,没能划进去。村里人都笑话我,说刘老四你这命啊,真是踩在狗屎上了。

那年村里通广播,说是要修新路,路经过哪家,就给哪家拆迁款。我家院子刚好卡在路边一点点,差了不到半米,没能划进去。村里人都笑话我,说刘老四你这命啊,真是踩在狗屎上了。

我倒是没太当回事。日子不也这么过来了吗?

那时杨师傅家和我家一墙之隔,可划到拆迁范围里去了。记得那天他家来了好多亲戚,吃饭的时候,他三姑还特意端着一碟花生米过来给我尝尝。我挺不自在,只尝了一粒就走了。

杨师傅是村里唯一的木匠,手艺好得出了名,连县城里都有人来请他做家具。我打小看着他用刨子削木头,削出来的木屑像一卷一卷的薄纸,在阳光下金黄透亮。小时候我常趴在他家院墙上,他也不烦我,有时还给我做一些小木玩意儿,比如一个能转动的木陀螺,上面还刻了一只歪脖子兔子。

“刘老四,你小子从小就爱看热闹。”杨师傅总这么笑我。

得了拆迁款后,杨师傅家换了一台新冰箱。夏天的时候,他媳妇王婶还给我送过冰镇西瓜。那西瓜是真凉啊,冰得牙都要倒了。我啃着西瓜,看杨师傅院子里堆着的木料,心里想着他家是不是要盖新房子了。

那会儿我家里也不富裕,老婆在乡里的食品厂做工,一个月也就千把块钱。我在建筑队干活,忙的时候一天能有一百多,不忙的时候就在家歇着。儿子刚上初中,花钱的地方不少。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直到那年秋天,杨师傅突然病倒了。

那天我刚从工地回来,就看到杨师傅家门口停了辆出租车,他儿子小杨和王婶扶着杨师傅往车上走。杨师傅脸色发黄,走路摇摇晃晃的。我问怎么了,王婶哭着说检查出肝癌了,要去县医院。

就是那种一听就不是啥好病的病。

那段时间,村里传言杨师傅家病急乱投医,跑了好几家医院,最后去了省城。治病花了好多钱,拆迁款都快用完了。有人说看到王婶在镇上的银行门口哭,好像是借钱被拒了。

过了大概一周,一天傍晚我正在院子里用钢丝刷子刷锄头上的泥,王婶来了。她站在我家门口,眼睛红肿,嘴唇都咬破了。

“老刘,能不能借点钱给我们?杨师傅…”她说不下去了。

我把她让进屋里,倒了杯水。家里的热水壶挺旧了,壶嘴有点歪,水倒出来的时候溅到了桌子上。我随手拿袖子擦了擦。

王婶哭着告诉我,杨师傅在省城医院确诊是肝癌晚期,但医生说还有希望,需要做手术,还要化疗。前期检查和住院已经花了不少钱,手术费还差五万。

“老刘,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了。我知道你们家也不富裕,但真的是没办法了…”

那时候五万对我们家来说不是小数目。我老婆不在家,儿子在学校上晚自习。屋里很安静,只有墙上那个走走停停的老挂钟发出滴答声。

王婶低着头,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她搓皱的裤子上。我想起小时候杨师傅给我做的那些小木玩意儿,想起他教我用刨子的样子,想起夏天那个冰凉的西瓜。

“你等一下。”我起身去了卧室,从床头柜的暗格里拿出一个旧铁盒子。那是我和老婆这些年攒的钱,是准备给儿子上大学用的。我数了五万出来,递给王婶。

王婶愣住了,然后突然跪下来。我赶紧把她扶起来,有点慌。“别这样,杨师傅要是知道了非得骂我。”

“老刘,我、我…”王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去吧,赶紧的。”我把钱塞进她手里,“杨师傅好起来,再做几件家具就还上了。”

那天晚上,我老婆回来后,我跟她说了这事。她没吭声,只是坐在床边掉眼泪。过了好一会儿,她说:“你做得对。”

杨师傅去省城治疗后,我偶尔会碰到回村里拿东西的王婶。她说手术做了,效果还可以,但还得继续治疗。我也没多问,日子照样过。

谁知道半年后,村里传来消息说杨师傅还是没挺过去,走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杨师傅走后没多久,王婶带着儿子小杨也搬走了,据说是去了省城投奔亲戚。

他们走得匆忙,连招呼都没打。有人说他们欠了一屁股债,是逃债去了。村里人又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还特意跑来问我:“刘老四,听说杨木匠家欠你钱?”

我只说:“没有的事。”

老婆倒是有点不平衡:“咱家那五万怕是要不回来了。”

“救命的钱,就当是还人情了。”我这么安慰她,心里却也不是滋味。毕竟那是儿子的学费钱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师傅家的事渐渐被村里人淡忘了。那家院子空着,慢慢荒废了,墙上爬满了野藤,院子里长出了膝盖高的杂草。我经过那里的时候,总会想起杨师傅削木头的样子,想起那些在阳光下透亮的木屑。

转眼间,十二年过去了。

儿子上了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找了工作,结了婚。我和老婆也老了不少,头发花白了,腰也直不起来了。那五万钱的事,早就被我们抛到脑后了。

去年夏天,我到省城儿子家住了一阵子。有天早上,我起得早,想着出去溜达溜达。

刚走到小区门口,就看到一个年轻人推着破三轮车,在垃圾桶旁边翻捡着什么。那小区是新建的,住的都是些年轻人,平常不怎么分类垃圾,啥都往一起扔。物业说了好几次,也没啥用。

那天烈日当空,热得很。年轻人戴着顶破草帽,手上还套着塑料手套,正低头从垃圾堆里捡出一些饮料瓶。

我本来想绕过去,但不知怎么的,我盯着那年轻人看了好久。他身形瘦高,背影有点眼熟。

就在我要走开的时候,那人转过身来,正好对上我的目光。我们都愣住了。

那是小杨,杨师傅的儿子。他长高了不少,黑瘦黑瘦的,眉目间还是能看出几分杨师傅的影子。

“刘、刘叔?”他结结巴巴地叫我,声音有点发抖。

我点点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飞快地扯下手套,把草帽也摘了,低着头站在那里,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你…怎么在这里?”我问。

小杨吞吞吐吐地说,他和妈妈这些年一直在省城,妈妈前年走了。他打零工维持生活,最近活少,就出来捡点废品补贴家用。

“妈临走前一直念叨着说欠了你家的钱…”小杨说着说着,眼圈红了,“刘叔,我一直想找你,但不知道怎么开口。那五万…”

我的心突然揪了一下。他们一直记得这事。

“算了,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我摆摆手,不想让他难堪。

可就在这时,小杨突然跪在了我面前,哭了出来:“刘叔,我爸走的时候让我一定要还上这笔钱。这些年我一直没忘,只是手头紧…”

我赶紧去扶他,但他不肯起来。小区门口的保安和过路的人都往这边看。

“起来,起来。”我急得不行,“大家都看着呢。”

小杨抹了把眼泪,从兜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信封,里面装着几千块钱:“刘叔,这是我这两年攒的,还差不少,但我一定会还完的。”

我没接那信封,而是一把把他拉起来:“走,跟我去儿子家坐坐。”

在儿子家里,小杨拘谨地坐在沙发边上,喝了我端给他的水。我让他讲讲这些年的情况。

原来杨师傅去世后,王婶带着小杨去投奔了省城的亲戚。小杨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帮妈妈一起打工。他们换了好几份工作,住过地下室,也住过工棚。王婶一直念叨着欠我家的五万块钱,说一定要还上,这是杨师傅的遗愿。

“我爸临走前,拉着我的手说,老刘借的那五万是救命钱,不能忘。”小杨说,“他说你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好的朋友。”

我听着,眼睛有点酸。

“后来妈妈生病了,又花了不少钱。她走的时候,还念叨着这事。”小杨低着头,“刘叔,我不孝顺,连妈妈的心愿都没能完成。”

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赶紧问他:“你爸临走前没给你留什么东西吗?”

小杨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有,留了一个小木箱,里面装着他的一些工具和图纸。”

“现在还在吗?”

“在的,我一直带着,搬家也没丢过。”小杨说。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杨,你爸是个好木匠,他那手艺是真值钱。你要是愿意,我教你木工活儿。我虽然比不上你爸,但这些年也学了不少。”

小杨眼睛亮了起来,但又很快暗淡:“刘叔,我哪有那个天分…”

“那可不一定,木匠的手艺是父子传的,你爸常这么说。”我笑道,“再说了,试试看嘛,不行再说。”

就这样,小杨开始跟我学木工。我把他领到我在郊区租的小工坊,给他看我这些年做的家具。他学得很快,比我想象的要有天分。有时候他削出一片木屑,那弧度,那厚度,简直就跟他爸一模一样。

三个月后,小杨做出了第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张小板凳。手艺虽然还粗糙,但已经能看出门道来。我们把那张板凳卖了八百块钱,小杨高兴得不行。

一年过去了,小杨的手艺长进不少。我们合伙接了不少活,工坊也扩大了。眼看着他越来越像他爸,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前天,小杨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他做了一件特别的东西要送给我。

我去了工坊,他从身后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支做工精细的木笔。笔杆上雕刻着复杂的花纹,光滑细腻,握在手里沉甸甸的,用料是上好的紫檀木。

“刘叔,我在爸爸留下的图纸里找到了这个设计。”小杨激动地说,“他写着要送给您的,可惜没来得及做…”

我接过那支笔,一时说不出话来。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杨师傅站在工坊的角落,笑眯眯地看着我们。

“刘叔,这些年您对我的帮助,我一辈子都报答不完。”小杨突然单膝跪地,“我想认您做干爹,不知道您…”

我没等他说完,就把他拉了起来,使劲抱住了他:“傻小子,你这是干啥?我跟你爸是兄弟,你叫我一声叔就行了。”

小杨抹了抹眼睛:“刘叔,我爸说得对,您真是世上最好的人…”

那天晚上,我拿着那支木笔,坐在院子里看星星。老婆在旁边削苹果,问我:“想什么呢?”

我笑了笑:“我在想,咱那五万块钱,花得真值。”

老婆也笑了:“那是。”

其实,小杨不知道的是,他爸当年临走前,托人给我捎了一封信。信里就一句话:“老刘,谢谢你,钱我会让小杨还的,人情我来世再报。”

信的背面,画着一个木盒子的设计图,下面写着:“给老刘的谢礼,望小杨能完成。”

现在,这支笔就放在我床头。每次看到它,我就会想起杨师傅,想起那些在阳光下透亮的木屑,想起那个学着爸爸手艺的小伙子。

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今天播下的种子,会在多少年后开花结果。那五万块钱,我从来没后悔过。因为钱没了还能再挣,但人心丢了,这辈子就找不回来了。

来源:白开水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