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起其他作者来,我写得并不多,但是似乎比他们写得要长些,长达七万多字,副刊用两个连版,连载了两个星期。这就是那篇《重庆直辖市议案是怎样通过的》。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在重庆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重庆日报供图
我是《重庆晚报》副刊作者。
比起其他作者来,我写得并不多,但是似乎比他们写得要长些,长达七万多字,副刊用两个连版,连载了两个星期。这就是那篇《重庆直辖市议案是怎样通过的》。
出席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前夕,我接到《重庆晚报》副总编许大立打来的电话,他向我约稿。我说明天去北京开会,没有时间动笔,返渝后再说吧。他笑道,我请你写的,就是这次会议,就是重庆直辖市议案是怎样通过的。
从开会的第一天起,我就发现要写的事情太多。大会秘书组有一个简报,各地人大代表在小组会上的发言我都可以看到。我在想,这些都是我的素材,文章可以落笔了。
用日记体的文学式样也许是恰当的。我把想法告诉许大立后,他大加赞赏之余,让随团进京的《重庆晚报》记者江波与我联系。于是,大会小会之外,我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写稿,每天能够赶出四五千字,夜里十二点,则由江波来到我的房间,取走稿件,再由他传真送走,送到每晚坐守在报社的许大立手里。
连载就这样开始了,使用了我与报社商量好的标题。这个标题吸引了《大公报》和《文汇报》,两家报纸的驻京记者找到我,希望分别转载,我没有意见,许大立也没有意见,他唯有的要求,就是两家报纸在每天的文章后面标注转载自《重庆晚报》。
十五天的会议结束后,七万多字的日记也连载完了。重庆的三十二位全国人大代表不负重望,并且有了个重大发现,那就是我们赴京的时候还是四川人,怎么返渝的时候就变成重庆人啦!重庆四大班子的领导们站在弦梯欢迎我们,我刚出舱门,一位领导就指着我的鼻子说,你一篇文章搞得洛阳纸贵,我们小区门外的报亭天刚亮就有人排队买《重庆晚报》。作为这家报纸的副刊作者,我感到了来自心底的欣慰。
弹指间四十年过去了,我欣慰的是《重庆晚报》主刊与副刊的长相守,作者与副刊的长相守,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黄济人)
“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征集
1985年5月1日,重庆地区第一张都市报——《重庆晚报》创刊。今年,它将迈入创刊的第40个年头。
它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及“中国十大晚报”等荣誉;它始终坚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办报理念;忠实地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呼吸与命运……
春华秋实40载。从纸媒到智媒,从传统的新闻工作者到全媒体传播的多面手。如今的《重庆晚报》,在重庆轨道全线网上线,以正年轻、正活力的面貌,与这座城市天天见,继续引领着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为反映这40年来重庆改革发展的新变化,宣传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拼搏进取精神,讲述这些年来重庆人生活的日新月异和所思所想,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厢遇晚报——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为主题的征集活动,邀请你用一张照片分享你与《重庆晚报》的故事,用一段文字讲述你与它、你与这座城的不解之缘。
在此,本报真挚地希望在这场跨越时间只为寻找共同记忆的征集活动中,能看到你的身影,让那些值得记录和收藏的瞬间“昨日重现”,让那些值得发扬和传承的点滴能激励我们再次启航!
扫码填写“我与重庆晚报的故事”
更多故事回顾
1、“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 “十大感动人物”周书平的新春全家福
2、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②|《重庆晚报》这个栏目 促成设立“为重庆争光奖”
3、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③|残奥冠军廖克力: 《重庆晚报》陪我走过30年
4、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④|九寨沟地震后的“母亲海”
5、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⑤丨持续帮助 “乖乖”的这17年
6、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⑥|爱情天梯 晚报献给世界的一封情书!
7、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⑦|扎根巷陌,书写人间 “巷子记者”三获中国新闻奖
8、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⑧|梅花奖得主沈铁梅:晚报是我艺术路上的见证者
9、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⑨丨《重庆晚报》铁杆粉丝: 泛黄报纸见证时代温度
10、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⑩丨“拆围墙,建广场” 重庆人民广场的建成 晚报也出了一份力
11、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⑪|英雄之城:神舟飞天的背后力量 杨利伟亲笔向晚报读者问好
12、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⑫|驻点三天三夜 见证重庆江北机场诞生
13、我和重庆晚报的故事⑬|它的40,也是我的40 我与晚报共成长
14、我与重庆晚报的故事⑭|我与重庆晚报的过往
15、我与重庆晚报的故事⑮|黄济人:长相守
来源:重庆晚报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