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深化落实“一把手”抓招商机制,实施基金招商、联合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四种模式,持续抓好存量项目的跟踪服务,已累计新签约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6个、投资总额达32.1亿元(其中超10亿元制造业项目1个),推动丰源美利等24个项目开工建设、信大科技等26个项目
近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典型案例,重点推介河源市东源县通过狠抓产业导入提升城镇化水平的创新实践。
当前,东源县依托生态区位优势及临近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通达区位条件,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土地成本,盘活土地资源,降低用地成本,吸引和培育优质企业。
同时深化落实“一把手”抓招商机制,实施基金招商、联合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四种模式,持续抓好存量项目的跟踪服务,已累计新签约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6个、投资总额达32.1亿元(其中超10亿元制造业项目1个),推动丰源美利等24个项目开工建设、信大科技等26个项目竣工投产。
河源东源产业园
土地成本优化利企
区位优势成核心竞争力
首次投资成本是关系到每一个企业是否到该地投资的一个重要环节,东源县通过系统性盘活土地资源,显著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同时依托广东省东北部紧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形成“低成本+高通达性”的双重竞争力。
在位于东源县汇通工业园里的广东鑫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达科技)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内,多条先进助剂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机器轰鸣声中,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作着精密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屏幕上数据不断跳动,精确调控着产品的生产参数。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工序,最终变成高品质的新材料产品。
鑫达科技的生产线正全速运转
据了解,鑫达科技是2007年在东源成立建厂生产,主要专注于聚氯乙烯(PVC)热稳定剂、阻燃剂、改性剂、功能母粒、硫化锌等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技术服务,逐步成长为国内塑料助剂领域的标杆企业。目前,年产能15万吨,2025年1—7月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2.30%。
“当时我们面临资金有限的挑战,而东源地区的土地成本相对较低,与其他城市相比,这里的工业用地成本低50%左右。”鑫达科技副总经理林俊在谈及公司落地东源时表示,尽管当时交通基础设施尚未完善,高速路网还未完全建成,但东源与广州的地理邻近性仍具有明显优势,相比省内其他地区的土地价格,东源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成本效益。
从产业链布局角度,林俊进一步阐述,他们公司作为石化下游产业,原料主要来源于石化企业。东源紧邻大亚湾石化基地的区位优势,确保了原料供应的便捷性。此外,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如东莞、佛山等制造业重镇,物流配送高效,“早上发出,下午即可送达”,这一地理优势显著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低成本的土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整治和制度创新实现的。东源县秉持“整体政府”理念,打通部门、层级、区域壁垒,构建统一易用的民生诉求受理入口,多措并举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在盘活存量方面,2022年以来共盘活园区低效用地500多亩;在优化规划方面,2024年完成园区“商改工”地块平整13.5万平方米,成功引进超10亿元制造业项目2个,同时推广工业“标准地”带方案出让改革,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在拓展增量方面,三年来完成新材料产业园1平方公里平台开发建设,落户14个工业项目(已投产7个),并完成园区三期启动区850亩场地平整,意向落户项目8个。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企业引进来留得住
如果说低成本土地与区位优势是吸引企业的点睛之笔,那么优质的服务保障水平就是东源留住企业的定海神针。
东源深知,完善的城市功能与产业配套是服务保障的基石。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东源县2025年第二季度经贸活动中,同步启动的东源县“百千万工程”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补短板三期(产城融合)项目(下称三期项目)是东源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的“关键一步”。
2025东源县第二季度经贸活动-暨“百千万工程”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补短板三期“产业融合”项目开工仪式
该项目总投资1.39亿元,聚焦蝴蝶岭和仙塘镇核心区域,系统推进老旧街区改造提升、生态修复工程、便民设施建设、智慧停车场及光储充一体化等工程。作为硬件建设的核心抓手,三期项目计划用24个月时间,全面改善区域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涛指出,该项目建设的核心价值在于“有利于产业升级转型,加快城区人口集聚、产业集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项目不仅是东源提升城市能级的“硬件支撑”,更是吸引产业、集聚人口的“磁场引擎”,为东源在全市产业建设“大会战”中抢占先机提供了坚实保障。
东源巧妙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三期项目融入产业建设的大局中,持续完善产业配套“硬件”功能。目前完成了产城融合补短板投融资项目,并加快完成总投资额达3.6亿元的东源大道等8条园区道路,推动高新区孵化园建成运营,加快盐东物流园文体公园建设,打造覆盖盐东物流园1.5万名职工的消费圈,促进县城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园区延伸。
这一系列硬件设施的协同推进,形成了以三期项目为核心、辐射东源全域的产城融合服务生态,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了从工作到生活、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硬件支持,显著强化了区域对优质要素的吸引力与承载力。
在筑牢硬件基础之上,东源将提升服务效能作为激活“磁场引擎”的核心动能,积极探索“软件”升级。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补齐服务短板,东源携手省产业园区协会联合30余家省级商协会成立粤东西北首个产业生态服务站,在东源全面实施“两顾问”(中小企业服务经纪顾问和政府公共关系顾问)和“四全”服务(全方位、全链条、全系列、全生命周期)机制。这一体系化的“软件”服务,不仅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精准匹配资源,更有效搭建了政企沟通桥梁,高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类诉求。
要素保障优化产业空间持续拓展,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日益精细的软件服务,共同构筑起东源营商环境的坚实基石。东源正以系统化思维,精心打造营商环境,引得来企业、留得住企业、赢得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