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酷的清华爷爷!好飒的清华奶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3 10:19 1

摘要:“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这么正式地拍照”想起这一幕清华校友摄影俱乐部的几位摄影师仍颇为动容当时他们正在为一位年近90的老校友拍照老校友已经签过遗体捐献书因此无比珍视这张“人生照片”2021年清华校友摄影俱乐部开启“清华老教授影像计划”四年里他们为近200位平

“这可能是我这辈子

最后一次这么正式地拍照”

想起这一幕

清华校友摄影俱乐部的几位摄影师

仍颇为动容

当时他们正在为

一位年近90的老校友拍照

老校友已经签过遗体捐献书

因此无比珍视这张“人生照片”

2021年

清华校友摄影俱乐部

开启“清华老教授影像计划”

四年里

他们为近200位

平均年龄80多岁的清华前辈

定格下岁月最动人的容颜

镜头里

他们笑意盈盈,神采奕奕

举手投足间尽是从容与淡然

镜头外

他们笔耕不辍,筑梦不息

用奋斗书写“何为热爱”

这份执着滋养着团队的创作初心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镌刻在每一帧影像之中

101岁“硬核爷爷”与爱人75载相濡以沫

傅书逷。团队摄于2023年、2025年

团队拍摄的众多前辈中

最年长的当属电机系(原电机工程学系

校友傅书逷

今年3月

傅书逷迎来101岁寿辰

这位老人用一生

1942年,18岁的傅书逷

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

一年后,他投笔从戎

随中国远征军奔赴滇缅战场

以热血青春捍卫家国

抗战胜利后

他重返校园,潜心求学

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赴美深造

1949年,党和国家向海外留学生

发出了回国参加建设的号召

傅书逷毅然放弃留美机会

回国投身电力事业

将毕生所学奉献给祖国的发展建设

傅书逷和夫人满珍。团队摄于2023年

为两位老人拍摄时

傅书逷仍思维敏捷

有时会去参加社区“绘画疗愈”活动

满珍始终陪伴在侧

傅书逷也会帮她拿起画笔

描摹心中的美好憧憬

镜头定格

这对爱侣相濡以沫的75载光阴

用AI作画,98岁也可以很潮

王和祥。团队摄于2023年、2025年

今年98岁的工程力学系教授王和祥

坚持每天游泳600米

学习书法和画意摄影的同时

他还学会了用AI软件绘制图画

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与技能

“我的经验是,人不能闲下来

一定要有事可做

最好是持续学习与探索

王和祥的AI绘画作品《一对老人的背影》

93岁院士,依然身姿挺拔、思维敏捷

倪维斗院士。团队摄于2021年、2024年

团队2024年拍摄倪维斗院士

他已92岁高龄

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倪维斗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动力工程系

1951-1962年期间两度前往苏联求学

1962年回到清华工作

他长期从事热力涡轮机系统

和热动力系统动态学方面的研究

在建模、仿真、控制、故障诊断等领域

建树卓著

“无论何种环境,都要做到最好”

是他坚守一生的信念

“始终保持乐观、率直和真诚”

是他科研和人生成功的关键

倪维斗为学生线上讲课

在清华耕耘六十余载

倪维斗始终坚守教书育人初心

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80余人

学生中已有3人成为工程院院士

他常常对学生们说

“要放大别人的优点

把自己的优点缩小一点

这样才能不断学习和进步”

好的身体也是倪维斗超额完成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基础

从年轻时的跑步、游泳

到年老后的健走

倪维斗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

他认为

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有很多的研究、事业

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精力

有着好的身体的人

才能在这样的磨练中坚持下来

最终做出更大的成就

倪维斗院士。团队摄于2024年

“我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和学生在一起”

张礼。团队摄于2018年、2021年

团队拍摄物理系教授张礼

他正在家中潜心备课

2020年春季学期

时年95岁的张礼将持续讲授22年的

“量子力学前沿选题”课程搬上云端

对他来说,这是从教70余年

“挑战无极限”的“再出发”

“如果有一天,脑子不行了

看不懂,也讲不懂

那我就投降

可没到那一步,我绝不放弃

张礼(右)和他的学生胡嘉仲(左)联合开设的“量子力学前沿选题”在线课堂现场

作为在清华教学时间最长的老师

他把自己的一生

都献给了挚爱的科学研究和育人讲台

辛勤耕耘到最后一刻

2023年2月

张礼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8岁

“宋词奶奶”,90岁从“零”开始

钮薇娜。团队摄于2023年

人生处处是起点

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建筑系1951届校友钮薇娜

90岁从“零”开始研习宋词

巧妙地将建筑思维融入文学

独创了“建筑工程进度表”学习方法

2018年开始

她在养老社区开设宋词鉴赏课程

近10万字的备课讲义

字迹工整,脉络清晰

俨然一张张建筑工程“图纸”

“你想我哪有什么底子

无非是自己下功夫”

钮薇娜授课现场

钮薇娜讲义手稿

她还将手稿制作成电子教案

进行直播授课

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宋词奶奶”

钮薇娜身上焕发的精神与活力

打动了无数网友

“老奶奶把我深深地感动到了

特别是‘大江东去,浪淘尽’这句诗

一读出来的气势

眼泪就止不住

是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就不凡的

但一个普通人也会

自强不息,孜孜不倦”

“老有尊严,老有价值”

"93岁了还这么拼,我们怎能躺平?“

2025年3月27日

97岁的钮薇娜安详离世

她站在清华大礼堂前

豪迈朗诵苏轼词作的苍劲风骨犹在

让人不禁又回想起她那句

“活到老学到老

学不到老,还能够奉献到老”

“清华老教授影像计划”团队中

“60后”“70后”

校医院原副主任药师杨丽英

经管学院校友邰志强

电机系校友胡家为

校友摄影俱乐部张凤春等

也有“80”“90后”

美术学院校友王伟、刘派等

校友郑钢还为团队提供了部分经费支持

多年来

团队坚持义务拍摄

运用大画幅相机

中画幅相机结合银盐胶片

数字影像技术等方式

200位清华人留下珍贵影像

其中包括20多位院士

尽管面临本职工作繁忙

拍摄场地分散、设备运输不便

制作成本高昂等困难

但团队始终坚守公益初心

坚持“为爱发电”

滑动查看更多

傅书逷、建筑学院教授高冀生、机械系教授吴志强、航院教授王学芳等为团队留下珍贵箴言

“一群八九十岁的老人

依然保持着

旺盛的求知欲和运动热情

持续为社会贡献力量

他们82岁活得像28岁

我们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谈及镜头中的前辈

团队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敬意

“这些老人在青春年华时成就斐然

晚年更应得到社会的珍视与铭记”

他们希望通过镜头

捕捉老人们幸福的瞬间

为时代留下珍贵的记忆

团队部分摄影作品

拍摄现场常常令人动容

有的校友由家属推着前来完成心愿

还有的校友虽然坐着轮椅

仍坚持盛装出席

更有老教授拖着行李箱

换上笔挺西装,意气风发不减当年

……

“前辈们昂扬的精神面貌

让我们深感只要心还年轻
永远都是少年
!”

团队成员感慨道

讲述保持“少年感”的秘诀时

清华老教授、老校友们总是谦逊温和

他们想告诉年轻人

要勤奋、乐观、实事求是、助人为乐

“他们从未老过

因为灵魂总是年轻”

这是一场跨越两代、三代甚至四代

清华人的对话与学习

他们相互滋养又彼此赋能

正如张礼教授说

很多人觉得他不像90多岁的人

全然打破“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的

固有观念

文&排版|彭稳平

摄影|“清华老教授影像计划”团队

部分图片来源|本人及家属提供

往期精选

喜欢清华,请点👍↗️❤️

来源:清华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