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的薛岳为什么弱化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9 18:54 3

摘要:事实上,在抗战末期的时候薛岳已经开始被老蒋逐渐边缘化, 因为几次在雷区蹦迪,导致”心胸开阔“的蒋大统领直接给他安排了小板凳。

事实上,在抗战末期的时候薛岳已经开始被老蒋逐渐边缘化, 因为几次在雷区蹦迪,导致”心胸开阔“的蒋大统领直接给他安排了小板凳。

第四次长沙会战的失利被认为是薛岳被孤立的导火索。

首先看看第四次长沙会战对国军与日军之重要性。

1944年,穷途末路的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打动了豫湘桂战役。

在豫中会战时,日寇冈村的华北方面军直接打穿国军第一战区防线,老蒋消极抗日的底裤被彻底撕裂。

典型例子就是,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河南战场一败涂地,但是,蒋介石不仅明确拒绝了胡宗南参战的请求,还要求其继续封锁陕甘宁边区。

对此,美国总统罗斯福深表不满,“为什么蒋介石的军队不打日本人?为什么要把最精锐的军队屯在西北——红色中国的边境上?”

短短几个月,从开罗会议上的风光无限,到豫中会战的一泻千里,老蒋真的心态崩了!

为了挽回颜面,同时挽回国际声誉,重塑他老蒋已经低到谷底的抗战形象, 他的目光投向了湖南。长衡会战会成为重中之重,老蒋甚至决定亲自督战(你不要过来啊!!!)。

作为豫湘桂战役关键一环,这一仗双方也是精锐尽出。

倭子方:11军全部8个师团,合计30万人。

国军方:薛岳之第九战区全部主力,算上老蒋从第三、六喊调过来的5个军,以及王耀武的24集团军,合计17个军47个师50万人。

不过虽然兵力是5:3占优,但在重武器方面,国军拢共才300多门重炮,而日军则是1200门, 1:4落后。

在硬实力差距之下,第四次长沙会战之中,薛岳也是神奇不再,反而以一场惨败让自己“战神”的名号无奈旁落。

有一说一,第四次长沙会战中,薛岳确实在指挥上犯了很多失误。

首先,就是过度沉迷于天炉战法。

所谓天炉战法,本质:

“是一种“后退决战”的战术,争取外翼。在逐步抵抗敌人的同时向两翼和后方后撤,在后撤中逐步对敌人形成包围圈,然后聚而歼之。”

薛岳最经典的天炉战法运用就是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利用新墙河、捞刀河以及最后的长沙城,诱敌深入,将敌人吸引到长沙城下,并展开反包围,直接消灭日军2.1军数万精锐。

对于这样的军旅得意之作,薛岳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还想靠它再次击败进犯的日军。

可天炉战法的成型有很多必要条件,比如兵力优势起码要在3-4倍,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国军就拥有三倍兵力优势。

再比如日军侧翼要缺乏掩护,但此次日军是箭头形的攻击序列,8个师团是前五后三,攻守相当平衡。

果不其然,战役开始后九战区在外围的部队很快被日军冲垮,其他部队想要迂回偷袭日军,却不曾想被日军二线的三个师团击溃,整个长沙城在外围的作战,堪称一场溃败。

长沙外围战场失利,日军直逼长沙城。

可在这个时候,薛岳犯了第二个错误。

那就是让擅长野战,而疏于防御的第4军担任长沙城防主力,而并非前几次防御长沙有功的第10军,要知道第10军可是泰山军。

在第4军接手长沙的防务之后,虽然也有模有样的学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第10军一般,将主力放在湘江东岸,却忽略了对岳麓山的保护。

但此次会战与之前不同,前几次日军并非以攻城为目的,而是要与第九战区主力决战,这让双方在外围可以周旋,这次日军可是打着破城南下的任务而来。

在日军强大的攻势之下,长沙守军仅守了不到3天就被攻破。

会战以薛岳的惨败而告终,战败之后的薛岳也逐渐被老蒋弃用,直到抗战结束……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薛岳是陈诚的好兄弟,同时也是中央军旁系,当时陈诚的地位已经超越了何应钦。

按理来说国军内部打败仗的人多了去了,比如胡宗南、汤司令、顾祝同等人,打了败仗检讨一下,再靠着陈诚的关系,重新获得启用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更何况薛岳他自己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也吃了败仗,还不是一样在第三次会战中披挂上场。

为何此次老蒋却直接让他坐冷板凳到抗战结束?

究其原因,还是薛岳踩了老蒋的红线,触犯了老蒋的逆鳞。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前后,他一共三次触碰了老蒋的“底线”……

第一次触碰底线是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后……

在抗战时期,由于全民抗战,实行的是战区制。因此战区长官不仅仅是军事将领,而是一个类似于军政民一元化领导的话事人。

从1939年11月担任第九战区代理长官开始,到1945年6月,薛岳一共在湖南省主席的位置上待了6年。

薛岳

在这六年时间里,薛岳对于湖南的经济、文化和民生发展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这是要肯定的。

但薛岳的当政风格偏向于军人作风,雷厉风行(当然也可以说是独断专行)。

在主政湖南期间薛岳任人为亲,比如自己的长辈方人矩曾为省贸易局第一任局长,其襟弟丘国维也在实业及商贸界十分活跃,其几个弟弟也多在身边出任军职。

就差把村里的野狗安排进公安局当警犬,把家里的擀面帮安排进公安局当警棍。

而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后,薛岳的声誉达到了顶峰,其在湖南的势力和位置也越来越稳。

可薛岳在湖南建立的这些政绩,老蒋却开心不起来,原因是薛岳是粤军出身,曾有反抗中央军的历史。

而且从情报人员那里老蒋也得知薛岳想长期把持湖南,一旦让薛岳以湖南为基本盘,发展自己的势力,那局势将很难掌控。

于是在1943年,老蒋就借机通过吴逸志事件,敲打了一下薛岳。

老蒋将薛岳最信任的战区参谋长吴逸志调到了重庆任职,再给他派了一个黄埔系毕业的六期生赵子立,担任其参谋长,说是参谋其实就是监视薛岳,这件事让老蒋和薛岳的关系一度很僵。

甚至到了第四次长沙会战期间,老蒋如果不是因为薛岳名气太大,都不想让他来指挥。

长衡会战进行中的时候,薛岳又再次考验了老蒋的忍耐度,这是第二次触碰底线。

第四次长沙保卫战前后,薛岳秘密加入了前第四军军长,粤军最老的将领——李济深的反蒋联盟。

当时很多粤军将领也都加入其中,包括了薛岳的老大哥张发奎、余汉谋等人。

这个联盟想借助美军顾问史迪威将军,利用其中美战区参谋长的身份来为其提供军事援助,并联合龙云、刘文辉以及邓锡侯等一众反蒋诸侯们组成新的【西南联合政府】继续抗日,与老蒋打擂台。

李济深

当时美军的战史就说过

“两广的再次分裂,两位早期粤军元老余汉谋和张发奎本来就摇摆不定。据说四川和云南的派系准备一旦重庆的政府崩溃,就跟两广的政府结盟。在鱼米之乡的湖南,第九战区司令薛岳的司令部开始公开表达不满情绪。

相较于薛岳想要当“湖南王”,这个还要严重的多。这是要公然与老蒋打擂台。薛岳事实上已经成为了老蒋的政敌。

可惜薛岳的反蒋同盟,因为日军在豫湘桂作战中占领柳州和桂林,以及史迪威的离职,以一地鸡毛收场。

史迪威

按理来说,薛岳这个时候已经多次触碰到老蒋的底线,老蒋本就不那么宽阔的心胸估计早就要炸了!

可豫湘桂战役当时还激战正酣,第九战区还离不开薛岳,因此老蒋也仅仅是让他去湘东和赣南指挥九战区的残军继续抵抗,算是让他好好反思。

可在反思期间,薛岳又第三次触碰了老蒋的底线,而且这次是最严重的……

在1944年11月的时候,薛岳在赣南居然公然抢夺物资

根据老蒋的日记我们可以了解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11月17日薛岳不奉命令,擅将其胞弟所率之第九十师,开驻赣州自由行动,此人狡诈诡谲,不讲情理,好变成性,终非以理与情所能感召。余平生待人一本至公,惟才是用,而不问其已往罪恶如何,不忍执法以绳,此所以有今日养痈遗患之忧也。
18日,老蒋也在日记里也极窄此次薛岳所部在赣州自由活动等于叛变矣,对命令也不听,着实令人难看。
30日,接替史迪威的魏德迈在和老蒋谈话的时候,问道“薛岳在赣求军火”,你们总部知不知情,这也证明美军是不支持薛岳的。

这件事之后,老蒋也对薛岳彻底死心,虽然一直让他在赣南掌握数个军,却将九战区所有主力都集中在王耀武手中,组成第四方面军。

薛岳在被美军抛弃后(魏德迈支持老蒋),也知道凭这几个军也闹不出什么动静,只能妥协呆在赣南直到抗战结束去南昌受降,再也没有了上场的机会。

老蒋不再信任这个三次背刺自己,越过红线的粤军将领,让其在后半生也是一直枯坐板凳。

虽然在解放战争初期,曾在陈诚的保举下短暂出场,但随着在华东的惨败,薛岳又再次被弃用……

来源:陈萍萍的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