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款被称为“航母杀手”的武器系统首次确认进入实战部署阶段,这不仅标志着全球首个空射反舰弹道导弹的服役,也标志着我国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再添关键拼图,或将改写亚太地区的军事格局。
2025年4月1日,中国东部战区联合军演中,轰-6K轰炸机挂载两枚KD-21空射弹道导弹的画面引发全球关注。
美国媒体《战区》杂志报道称,这款被称为“航母杀手”的武器系统首次确认进入实战部署阶段,这不仅标志着全球首个空射反舰弹道导弹的服役,也标志着我国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再添关键拼图,或将改写亚太地区的军事格局。
KD-21导弹的首次公开亮相可追溯至2022年珠海航展,当时轰-6K机翼下挂载的“2PZD-21”字样导弹引发外界猜测。经过两年多测试,该导弹于2024年5月完成首次实弹发射验证,并在2025年4月在台海联合军演中由东部战区第10轰炸机师正式列装。
在轰-6K(作战半径3000公里)加持下,KD-21可实现2000公里反舰射程,末端攻击速度达10马赫。
KD-21 采用了北斗导航+末端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圆概率误差小于10米。它可以通过“跳跃滑翔”弹道规避拦截,弹头在末段可进行多次弹道修正。
作为中国空基反舰体系的核心,KD-21的部署形成了我国“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打击网络:
1. 空基平台:轰-6K/N轰炸机可在防区外发射,配合空中加油延伸至第二岛链
2. 海基协同:与055型驱逐舰搭载的鹰击-21(YJ-21)形成互补,覆盖不同作战半径
3. 战略目标:重点针对美军航母战斗群、两栖攻击舰及关岛安德森基地等关键节点
《战区》杂志称,相较于俄罗斯米格-31搭载的“匕首”导弹,KD-21也展现出显著优势,在新一代导弹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
分析指出,KD-21的“跳跃滑翔”弹道使其突防效率比俄罗斯同类武器提升30%,且依托轰-6K的远程投送能力,可在美军宙斯盾系统探测范围外发起攻击。
《战区》杂志认为,KD-21的服役可以重塑西太平洋力量平衡,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
其10马赫末端速度配合500公斤战斗部,可穿透航母甲板引发二次爆炸,对航母产生战略威慑。
它与东风-21D/26形成梯度打击网,可将敌军航母逼退,形成区域拒止的效果。
在2024年的测试中,KD-21成功验证“饱和打击”模式,单架轰-6K可携带2枚导弹,12机编队可在5分钟内投射24枚高超音速武器。
报道指出,中国军工体系正围绕KD-21展开深度开发,Pentagon报告显示,后续型号可能配备战术核弹头。
此外,轰-20隐身轰炸机或将搭载改进型KD-21B,实现隐身突防+高超音速打击结合。
它与攻击-11无人机、量子雷达组成“侦察-打击-评估”闭环,反应时间缩短至8分钟
KD-21的服役不仅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列装空射反舰弹道导弹的国家,更凸显出“以空制海”战略思维的成熟。
当轰-6K机群携带这些“航母杀手”巡航西太平洋时,传统海权格局正在被重新定义。
正如《战区》网站的评论:“中国用1/3的成本,实现了对航母霸权体系的致命解构。”
来源:悉察与洞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