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倒地男子毫不犹豫上前扶搀扶,是您您敢扶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3 10:23 1

摘要:近日,68岁的张奶奶骑着自行车,行至荆门市长宁大道。由于车上载的东西太重,一个没稳住,她连人带车就摔倒在了斑马线上。正在等红灯的王大哥看到这一幕,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搀扶。让人心里一暖的是,张奶奶刚起身,第一句话就是:“谢谢你啊小伙子,我这把老骨

男子见老人连人带车栽倒在斑马线上,想了想扶老人却被讹诈的新闻标题,又看了看老人脸上那痛苦扭曲的表情,他还是咬了咬牙快步的冲了上去…

近日,68岁的张奶奶骑着自行车,行至荆门市长宁大道。由于车上载的东西太重,一个没稳住,她连人带车就摔倒在了斑马线上。正在等红灯的王大哥看到这一幕,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搀扶。让人心里一暖的是,张奶奶刚起身,第一句话就是:“谢谢你啊小伙子,我这把老骨头给你添麻烦了。”随后赶来的家属也紧紧握着王大哥的手,再三表示感谢。这段只有12秒的监控视频,在网络上一传播,“最暖搀扶”这个话题迅速就登上了热搜,一天的播放量就突破了300万次。但是真的所有的事都是温馨的画面吗?当然不是!

时间回到2018年11月,南京市民李女士在公交站台不小心摔倒了,路过的彭某赶紧把她扶起来,还陪着去了医院。可谁能想到,李女士竟然翻脸说是彭某把她撞倒的,还索赔13万元。虽然监控清清楚楚地显示,彭某根本就没有碰到李女士,但法院最后却以“常理推断”,判定彭某得承担40%的责任,要赔偿5.4万元。这案子一出来,就引发了一场关于“扶老人风险”的大讨论。当年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显示,全国涉及扶老人纠纷的案件,比上一年猛地激增了27% 。

这场“罗生门”就像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下子就推倒了公众之间信任的防线。当法律的判决和大家心里的道德直觉完全相悖,“扶老人”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从此就背负上了沉重的枷锁。就像网友说的:“现在普通人扶老人之前,都得先算算经济账,这到底是谁的悲哀呢?”

还有2017年9月,郑州的李女士在非机动车道摔倒了,外卖员小陈看到后,立刻停下车子去帮忙。哪知道李女士一口咬定是小陈撞的她,现场围观的人呢,都因为“怕被牵连”,没人敢站出来作证。就在小陈有嘴也说不清的时候,后方一辆轿车的行车记录仪,还原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李女士是自己摔倒的。最后法院判决,李女士要赔偿小陈1元精神损失费,还得公开道歉。这案子还入选了当年最高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

为什么关键证据老是要靠偶然出现的监控呢?“与其提倡大家‘扶老人要留证据’,倒不如让那些心怀善意的人,根本就不用去自证清白。”

中国社会科学院做过一项调查,2015-2020年期间全国法院受理的扶老人纠纷案件中,有62%的原告最后不是撤诉,就是败诉。表面上看,好像“讹诈”的情况很多,但实际上背后还有更残酷的现实——2023年民政部的数据显示,咱们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2.8亿了,每年因为跌倒去医院看病的老人超过4000万。这就意味着,每天差不多有11万老人可能需要别人的帮扶,可真正产生纠纷的案例,还不到万分之一。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不知道有多少温暖的举动,就这么被扼杀在了人们的犹豫当中。当我们把目光从这些纠纷案例,转到那些救助现场,就会发现,其实像王大哥这样的好心人还有很多:2024年9月,襄阳有位白衣大哥飞奔过去帮助老人;2023年,上海的外卖小哥跪地守护中暑的老人……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案例传播量,其实比负面新闻要多17倍呢。

那么,您在街头碰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您会选择伸出援手吗?您是担心“扶不扶”的风险呢,还是坚信“好人有好报”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咱们一起探讨探讨,怎么才能让善意不再孤单。要是您认可本文的观点,恳请点个赞、关注一下,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传递温暖的动力!

来源:史海拾贝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