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高学府的光环下,一场隐秘的精神虐杀悄然上演。2019 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女生包丽的死亡,撕开了亲密关系中最黑暗的角落 —— 当 “校园才子” 化身情感操控者,当甜言蜜语沦为精神枷锁,这场以爱为名的暴力,最终将花季少女推向了死亡深渊。
在最高学府的光环下,一场隐秘的精神虐杀悄然上演。2019 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女生包丽的死亡,撕开了亲密关系中最黑暗的角落 —— 当 “校园才子” 化身情感操控者,当甜言蜜语沦为精神枷锁,这场以爱为名的暴力,最终将花季少女推向了死亡深渊。
2018 年 8 月,北大校园的社团活动中,21 岁的包丽遇见了同级男生牟林翰。作为学生会干部的牟林翰,凭借 “才子” 人设迅速吸引了包丽的注意。然而,这段看似浪漫的校园恋情,却在交往初期便露出扭曲的端倪。
牟林翰对包丽的过往情感经历表现出病态的介怀。他以 “爱之深责之切” 为借口,要求包丽称呼自己为 “主人”,甚至逼迫她在身上纹下 “牟林翰的狗” 并录制视频。在牟林翰的精神操控下,包丽逐渐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曾经自信开朗的学生会文艺部长,开始在聊天记录中卑微地乞求:“我离不开你,求你别离开我。”
随着控制欲的膨胀,牟林翰的要求愈发极端。他不仅要求包丽 “先怀孕再打胎”,甚至逼迫她做绝育手术以证明 “忠诚”。在一次争吵中,他将包丽的头按进马桶,用冷水浇灌,以此作为惩罚。
包丽曾多次试图分手,但牟林翰以自杀、公开隐私等手段威胁,甚至在包丽提出分手后,他竟说:“你不干净了,不如去死。” 长期的精神压迫让包丽的心理濒临崩溃,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我配不上他,我是个LJ。”
2019 年 10 月 9 日,在经历又一次激烈争吵后,包丽在宾馆吞下 200 片晕车药自杀。被发现时,她已陷入深度昏迷,送医后被宣布 “脑死亡”。牟林翰在抢救室外冷漠地对包丽母亲说:“阿姨,你女儿是成年人,她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经过 184 天的抢救,包丽于 2020 年 4 月 11 日离世。她的母亲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女儿的手机里存满了被牟林翰辱骂、羞辱的聊天记录,而这些,正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包丽母亲的报案揭开了这场精神暴力的冰山一角。2023 年 6 月,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牟林翰与包丽虽未结婚,但已形成稳定的同居关系,符合虐待罪中 “家庭成员” 的认定标准。法院指出,牟林翰高频次、长时间的辱骂行为与包丽的自杀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最终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赔偿经济损失 73 万余元。
这一判决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将婚前同居关系纳入虐待罪的调整范围,为无数遭遇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提供了法律武器。2024 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特别提及此案,强调 “婚前同居施暴需以家庭成员承担刑事责任”,进一步完善了对亲密关系中弱势群体的保护。
包丽的悲剧引发了全社会对 PUA(搭讪艺术)、精神控制的深刻反思。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 20 万人因情感暴力而抑郁或自残,而类似牟林翰的 “情感操控者” 往往善于利用受害者的信任,将其一步步推向深渊。
这场发生在北大校园的惨案,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警钟。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爱应当是尊重与平等,而非控制与压迫。当亲密关系中出现贬低、孤立、威胁等迹象时,我们应当勇敢地说 “不”,因为任何以爱为名的伤害,都不应被容忍。
包丽的生命定格在 22 岁,但她的故事不应被遗忘。愿这场血色悲剧能唤醒更多人对情感暴力的警惕,让每一份真心都能被温柔以待。
来源:巫师火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