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场小米汽车撞击自燃车门无法打开,三条鲜活生命的在烈火中消逝,从而让小米及创始人雷军从商业神坛的聚光灯下被推到公众审视的风口浪尖。这一事件引发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企业家与企业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社会责任与舆论考验?
近日,一场小米汽车撞击自燃车门无法打开,三条鲜活生命的在烈火中消逝,从而让小米及创始人雷军从商业神坛的聚光灯下被推到公众审视的风口浪尖。这一事件引发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企业家与企业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社会责任与舆论考验?
雷军缔造的小米帝国,堪称中国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商业案例之一。从MIUI系统初代到小米生态链布局,从手机市场突围到造车新赛道,其商业版图的扩张速度令人惊叹。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产品创新力的持续争议:手机外观设计的“致敬”争议、生态链企业的贴牌模式、智能驾驶技术的路线跟随,都指向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个被冠以“颠覆者”之名的企业,究竟带来了多少真正的创新价值?正如《盐铁论》所言:“治标需固本,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当企业沉迷于复制成功路径时,创新的根基终将动摇。
雷军的个人IP塑造堪称经典案例。从“Are you OK”的互联网梗文化传播,到“飞猪理论”的商业哲学输出,这位科技创始人成功将自己打造为现象级文化符号。但当个人IP的光环过度笼罩企业本体,反而模糊了技术创新的核心价值。就像魏则西事件重塑了公众对百度的价值认知,李明珠案件改变了滴滴的舆论生态,小米此刻面临的舆情危机,本质上是商业伦理与社会价值的激烈碰撞。
此次事件中,小米官方的回应引发广泛争议。“出事了,是你的问题,跟我没关系”“有问题,其实大家都有问题,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这种回应模式被诟病为推诿塞责。古训有云:“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企业面对危机时的态度,恰是检验其价值观的试金石。春秋时期子产不毁乡校,以开放胸怀接纳谏言;而今企业面对质疑却热衷于切割责任,这种反差折射出商业伦理的退步。
更值得警惕的是舆论场的极端化倾向。商纣王时期“国人暴动”警示世人,民意如水需善导而非堵塞。当下社会对企业家既存在“造神运动”,又在危机时“落井下石”。这种非理性态度恰如《吕氏春秋》所述:“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健康的舆论环境应如苏东坡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既包容建设性批评,也警惕情绪化攻击。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应当包含三重维度:技术创新的锐气、人文关怀的温度和社会担当的脊梁。特斯拉开放专利推动行业进步,SpaceX实现人类移民火星的梦想,这些商业传奇背后是改变世界的雄心。反观小米,虽然创造了硬件生态的商业模式创新,但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占比始终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2年研发投入仅占总营收4.2%,与其市值体量形成鲜明对比。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需要双向奔赴。北宋王安石变法虽败犹荣,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值得借鉴。企业当效法张謇“实业救国”的担当,将社会责任嵌入商业逻辑。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提出的“利他经营哲学”,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工匠精神传承”,都为突破“创富不创造”的困局提供了启示。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科技企业正面临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关键跨越。雷军们在财富榜单上不断攀升时,更需要思考如何让企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向力量。正如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企业家的责任岂止于利润追逐?唯有将技术创新与人文精神熔铸于商业实践,方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真正有价值的印记。
来源:酷猫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