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拿大宣布将斥资129亿美元,计划采购一批新型军用直升机,用以替换现役的老旧装备并提升其战术航空能力。
还是只能买美国货?加拿大斥资129亿换军用直升机,美国或是唯一选择
据美媒3月27日报道,加拿大宣布将斥资129亿美元,计划采购一批新型军用直升机,用以替换现役的老旧装备并提升其战术航空能力。
这笔巨额订单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加拿大和美国因关税争端和政治摩擦而关系降至低点的当下,外界纷纷质疑:加拿大是否真的无法摆脱对美国军事装备的依赖?
尽管两国关系紧张,但美国军火商依然被认为是新采购计划的最有力竞争者。
加拿大的选择不仅反映了其军事战略的现实考量,还将对未来的美加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加拿大与美国在政治与经济领域的关系波动明显。
特朗普三月以来宣布,美国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引发加拿大强烈反弹,两国进行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关税报复。
此外,特朗普的“吞并加拿大”言论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不满,使两国关系降至历史低点。
然而,在军事防务领域,加拿大对美国的依赖却未曾减弱。
无论是战斗机、舰载直升机,还是后勤体系的装备兼容性,加拿大军方长期以来几乎完全采用美式体系。
这种依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必然选择,也是地缘政治和战略合作的结果。
作为北约成员国之一,加拿大在军事装备采购上与美国保持一致,是强化与北约盟友协同效应的要求。
此次采购计划旨在解决现有直升机编队“火力不足、机动性存在短板”的问题,并为未来的特种作战、反潜作战提供更强大的航空支持。
然而,加拿大军方对新直升机提出了极为严格的性能要求:不仅需要具备强悍的火力、先进的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还要显著提高机动性以应对复杂战场环境。
同时,新直升机必须能够支持特种作战部队,成为现代战场上的多功能工具。
这些苛刻标准使得符合要求的产品范围变得非常有限。
美国的军用直升机,如UH-60“黑鹰”、CH-47“支奴干”等型号,凭借优越的性能和多功能性,显然成为最符合需求的选择。
而欧洲的“虎”式直升机或俄罗斯的米系列直升机尽管在特定领域具备竞争力,却难以全面满足这些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现役的直升机编队——包括82架CH-146“狮鹫”直升机和14架CH-147F“支奴干”直升机——均来自美国制造商。
加上早前签订的5.6亿美元升级合同,确保“狮鹫”直升机服役至2031年,这种建立在美式技术之上的后勤与维修体系进一步限制了加拿大选择其他国家装备的可能性。
转向欧洲或其他国家的产品不仅意味着重新构建后勤体系,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技术转型成本。
加拿大的军事采购不仅是技术与性能的选择,更是地缘政治与战略合作的映射。
美加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历史悠久,例如共同参与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的建设,共享防空预警系统。
作为北美地区的重要防务力量,加拿大在采购装备时必须考虑与美国的军事协同关系。
这不仅涉及两国共同的防务利益,也关系到加拿大在北约战略体系中的地位。
此外,美国作为全球军火市场的领军者,其产品在性能、可靠性和全球化服务上具有明显优势。
以直升机领域为例,UH-60“黑鹰”和CH-47“支奴干”等机型在火力、运输能力和技术先进性上处于领先地位,为美军及其盟友提供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相比之下,欧洲的直升机虽然技术成熟,但在市场占有率和全球化服务上仍难以与美国抗衡。
至于俄罗斯的米系列直升机,由于地缘政治和西方制裁因素,几乎不可能成为加拿大的选项。
尽管加拿大在政治上与美国存在分歧,但其军事上却很难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129亿美元的采购计划表面上是一场技术筛选,其实更是加拿大对自身地缘政治角色的认知。
然而,这种依赖性也引发了部分批评声音。
加拿大国内有不少声音认为,政府在军事装备采购上对美方过于依赖,可能会在未来制约国家的战略自主性。
有人建议,欧洲的“虎”式直升机或其他国际产品同样值得考虑,尽管这些选择从兼容性和成本上存在挑战,但或许能为加拿大带来更多的选项。
面对全球化的军备市场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加拿大的选择仍需谨慎权衡。
在确保军事发展与战略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装备采购的多元化,将成为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
未来,加拿大如何平衡军事采购中的技术要求与战略需求,如何在依赖之外寻求自主,或许将决定其军事发展的路径与国际地位。
这笔巨额订单不仅是军事装备的简单交易,更是一场关系加美未来合作与冲突走向的大棋局。
参考信息:
海外网 加拟斥资百亿美元采购军用直升机
新华网 总税率将达50%!特朗普称将对加拿大再加征25%钢铝关税
新华网 特朗普:吞并加拿大,我是认真的
来源:看看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