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3月28日的一篇报道指出,特斯拉和英伟达等美国科技巨头正在竞相开发人形机器人,强调其对未来经济的重要性。但分析师警告称,他们已经面临输给中国的风险。报道注意到,本月初,英伟达发布了一系列用于人形机器人开发的新技术,并宣告“通用机器人
据国际在线消息,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3月28日的一篇报道指出,特斯拉和英伟达等美国科技巨头正在竞相开发人形机器人,强调其对未来经济的重要性。但分析师警告称,他们已经面临输给中国的风险。报道注意到,本月初,英伟达发布了一系列用于人形机器人开发的新技术,并宣告“通用机器人时代”的到来。虽然他们雄心勃勃的计划可能会在其美国竞争对手尚未进入大众市场之前,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但却会面临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
得克萨斯州初创机器人公司Apptronik的联合创始人杰夫·卡德纳斯(Jeff Cardenas)在与美国议员会面后表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1961年在一家装配厂部署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但美国随后将领先优势拱手让出,使日本和欧洲成为了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强国。卡德纳斯称,下一场“机器人竞赛”将由人工智能支持,“我认为美国有很大的获胜机会,我们在AI领域具有优势。我认为,我们正在构建一些高水平的机器人,但如果我们要继续建设并保持领先地位,我们需要一个国家战略。”
机器人(资料图)
自动化促进协会表示,一项国家战略将帮助美国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推动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物理表现”的采用。该组织明确表示,中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已经制定了计划。该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没有这种领导力,“美国不仅会输掉机器人竞赛,还会输掉人工智能竞赛”。该组织还建议采取税收激励措施来帮助推动采用,以及联邦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和对学术研究和商业创新的资助。
特斯拉负责Optimus人形机器人开发管理的乔纳森·陈强调,制造出一个原型机只是成功的一半。“你制造出了机器人,”他说,“但问题是谁来扩大它们的生产规模呢?”陈指出,这样的制造能力对于保持全球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23年使用了约180万台机器人。中国政府最近批准了一项由国家支持的138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机器人、人工智能及类似前沿技术领域。
美国的机器人公司正在推动制定一项国家机器人战略,其中包括设立一个专注于推动该行业发展的联邦机构(资料图)
香港《南华早报》指出,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为5.48亿美元,到2026年将激增至27亿美元。这种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正加速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崛起。美国议员拉贾·克里希纳莫蒂对此表示,虽然相信美国的技术优势,但不得不承认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正在迅速提升,并且伴随着大量资源投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正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战略要地,对于美国而言,是否能够通过国家战略维系其领先地位,将关乎未来全球技术竞争的格局。
宇树人形机器人G1完成了全球首次原地侧空翻(资料图)
中国工信部2023年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按照谋划三年、展望五年的时间安排做了战略部署。《意见》明确: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优势也正是助推中国电动汽车崛起、步步赶超特斯拉的“法宝”。
目前人形机器人领域加速发展,以特斯拉Optimus Gen-2、波士顿动力Atlas、Figure 01及中国优必选Walker系列为代表,技术聚焦高精度运动控制、多模态AI交互及仿生关节设计。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超百亿美元,预计2035年将突破千亿。核心技术突破包括柔性传感器、实时环境感知算法及轻量化驱动系统。中国将人形机器人纳入“新质生产力”战略,美国通过《国家机器人计划4.0》推动研发。2024年,初创企业如1X Technologies、宇树科技获数亿美元融资,商业化进程提速,但大规模量产仍需5-10年技术沉淀。
来源:新叶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