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瞒着全世界帮中国办了一件大事,财富不输李嘉诚,实业报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3 02:10 1

摘要:1973年,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我国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危机。郭鹤年在幕后秘密策划了一场“食糖暗战”,成功震动国际市场,也帮我国化解了这场危机。

文/编辑:小西

2024年福布斯马来西亚富豪榜揭晓,一位102岁的老人以115亿美元身家蝉联榜首。

他自称“小生意人”,却是马来西亚首富,有着“亚洲糖王”的称号,还创办了香格里拉酒店。

他就是郭鹤年。不过,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他还曾被央视称作“隐形的国家功臣”。

1973年,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我国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危机。郭鹤年在幕后秘密策划了一场“食糖暗战”,成功震动国际市场,也帮我国化解了这场危机。

郭鹤年192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新山市。他的父亲郭钦鉴16岁时从福州下南洋谋生,从杂货店店员起步,逐渐垄断当地米面市场。

母亲郑格如则出身书香门第,是福州协和大学的高材生。夫妻两人用儒家经典与西方现代思想培养子女。郑格如曾用铁板刻下家训:“儿孙若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亦是空”。

在父母的教育下,塑造了郭鹤年的商业伦理。少年时期,他每日需背诵五篇古诗、默写十篇英文课文,母亲更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教导他隐忍之道。

1941年日军入侵马来西亚时,郭家产业遭重创,19岁的郭鹤年被迫在轰炸声中完成学业考试,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家国同构”的意义。

1948年父亲病逝后,25岁的郭鹤年整合家族资产成立郭氏兄弟公司。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他敏锐抓住经济空白期,与政府合资建立首家炼糖厂。

为了打破原料依赖,他租用土地种植甘蔗,构建产销一体的供应链,短短五年时间就控制了马来西亚八成以上的糖业市场。

1963年的一场豪赌奠定了郭鹤年“亚洲糖王”地位。当时欧洲遭遇极寒,郭鹤年斥巨资囤积20万吨现货并买入期货,不料糖价暴跌导致他差点濒临破产。

到了9月,古巴飓风摧毁了甘蔗园,国际糖价暴涨至60英镑/吨,他趁机抛售获利数倍。这场“绝地反击”让他掌控全球10%糖业贸易,巅峰时期每日经手150万吨食糖,相当于3个鸟巢体育馆的体量。

1973年4月,郭鹤年接到华润公司密电:中国面临糖荒,需紧急采购30万吨食糖。

面对国际封锁,他严阵以待回应:“五周内冻结所有生意,专为中国办事。”

为掩盖行踪,他亲赴日内瓦糖业会议高调社交,制造“生意惨淡求合作”假象,实则派遣团队潜入巴西谈判。

当时有英国商人透露“巴西糖区出现可疑亚洲人”,他强装镇定道:“可能是日本商人”。与此同时,纽约、伦敦、巴黎期货市场同时出现神秘买家,郭鹤年以“蚂蚁搬家”方式分散购入,避免价格异动。

十天后,巴西以“交朋友”姿态和他签订优惠合同,消息泄露引发糖价飙升。郭鹤年立即抛售期货,将500万美元利润全数上交。事后有人问为何不私吞,他答:“对祖国不忠之事不可为。”

实业报国

1983年,郭鹤年改造杭州破旧招待所成为内地首家香格里拉酒店。面对投资回报低的质疑,他笑称:“我不是会算账的商人。”

1994年,他斥资5.3亿美元建设北京国贸中心,当时外商普遍观望,他却说:“中国需要地标,我们就造最好的。”如今国贸年租金超50亿元,被誉为“躺着收租的爱国生意”。

他的产业始终紧扣民生,金龙鱼食用油占据中国40%市场份额,香格里拉酒店成为亚太高端旅宿标杆,嘉里建设在上海投资400亿打造金陵华庭豪宅,验资门槛达3000万元。

对此他解释:“商业要像砂糖一样,既让百姓生活甜,也让国家经济稳。”

郭鹤年女儿郭惠光执掌香格里拉集团,被誉“马来西亚何超琼。”

但102岁的郭鹤年仍未指定接班人,每日坚持到岗,他说“财富应交给最懂经营的人,而非血缘最近者。”

父辈从福建渔村到南洋商界,郭鹤年从秘密购糖到跨国投资,他用百年人生诠释了“儒商精神”。

他办公室悬挂着母亲郑格如的题字:“不为自己求利益,但愿大众常安宁”。

这或许是其商业帝国最深的根基。正如他晚年所言:“我的心一半爱马来西亚,一半爱中国。华人的成功,终究是中华文化的力量。”

福布斯发布2024马来西亚富豪榜:仍然有人财富暴增 - 投资 - 福布斯中国 | Forbes China

来源:小西看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