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创技术为核心 打造现代外科高地——记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创新之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3 09:36 1

摘要:“医道精诚,术业专攻”,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突破性实践,到日间手术模式的颠覆性探索;从微创技术的多点开花,到智慧医疗的深度融合,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以“精准医疗”“日间手术”和“人文关怀”为核心,引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书写着现代外科的崭新篇章,为鹤城百姓带来更

“医道精诚,术业专攻”,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突破性实践,到日间手术模式的颠覆性探索;从微创技术的多点开花,到智慧医疗的深度融合,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以“精准医疗”“日间手术”和“人文关怀”为核心,引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书写着现代外科的崭新篇章,为鹤城百姓带来更多健康的新希望。

精准医疗 绽放生命尊严

腹腔镜下的精准医疗,正引领着普外科医学发展的潮流。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在科室负责人兰树伟的带领下,正以践行前沿技术这一理念,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让生命在尊严中绽放。

面对直肠癌患者杨先生“宁死不愿带造口袋”的恳求,兰树伟团队毅然许下承诺:“保肛,是我们的使命!”他们采用国际顶尖的腹腔镜下经腹经括约肌间直肠前切除术(ISR),在距肛门仅3厘米的位置精准操作。术中,兰树伟在直肠系膜与盆底肌群间毫厘必争,既彻底切除了肿瘤,又完美地保留了肛门括约肌及神经丛,创造了医学奇迹。半年后,当患者首次自主经肛门排便,家属含泪送来“华佗再世,妙手回春”的锦旗,这既是对医者仁心的感激,更是对现代外科挑战极限成功的颂歌。

据悉,在外科学上,人体肛门以上15cm以内称为直肠,而低位直肠癌,是指距离肛门5cm以内的癌症,其中包括3cm及以下的超低位直肠癌。直肠癌的肿瘤位置,越靠近肛门,保肛手术难度越高,术后肛门功能影响越大。

为何保肛困难?兰树伟表示,因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的位置特殊性,决定了手术视野无论经腹腔还是肛门都极其受限,外科医生往往觉得触手可及,但又无法在最大化地保留肛门功能的情况下再精准切除肿瘤,时常为了保住患者生命而不得已切除肛门,进行永久性人工肛门造口。

而兰树伟实施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ISR),作为一项国际前沿技术,恰好在肿瘤根治与功能保全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并且创新性地结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既降低吻合口瘘风险,又为功能恢复筑起安全屏障。这种“保肛-造口-还瘘”的治疗闭环,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更守护其尊严与生活质量。

在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像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这样以腹腔镜微创技术为基石、严格遵循国际诊疗指南的微创外科精准诊疗,正在兰树伟的引领下,形成覆盖全学科的技术矩阵。兰树伟主持开展的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胃肠肿瘤、脾切除手术等。其中,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结直肠癌根治术(CME/TME原则)、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ISR)、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等,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肛门原有的功能性。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LCBDE)等,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的创伤。

在肝胆胰脾领域,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已开展肝癌半肝切除术、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等复杂手术。在疝与腹壁领域,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等,实现“日间手术+快速康复”的无缝对接。而无充气经腋窝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更是让患者在颈部无痕的同时,彻底清扫淋巴结,则兼具微创、疗效与美观等特色。

普外二科负责人兰树伟(中)及其团队进行日间手术

这些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不仅吸引周边省市患者慕名而来,更让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成为精准医疗与微创技术的标杆。一位来自哈尔滨的患者术后感慨:“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北京同质的医疗服务。”这既是对科室技术的肯定,更是对兰树伟团队不懈追求的最好诠释。

日间手术 改写医疗速度

“没问题,我们可以给你安排日间手术,不插胃管、尿管,不下腹腔引流管,当天做完手术,次日出院!”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兰树伟对患者李女士的承诺,彻底颠覆了传统住院模式。

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不仅在微创精准诊疗上走在了前列,而且日前开展的能改写医疗速度的“日间手术”,也开创了普外二科又一先河。

3月17日,56岁的李女士因胆囊结石入院,她惊喜地发现,从入院到出院,仅需36小时。兰树伟团队为其量身打造的“日间手术方案”,术前以智能评估系统完成心肺功能、凝血指标等12项检查;术中采用腹腔镜技术,完成胆囊切除,术后免置引流管;在快速康复(ERAS)体系的治疗下,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即可逐步离床活动,6小时逐步恢复饮食,次日出院时已行动自如。“感觉自己就像做了个梦,醒来问题就都解决了。”李女士的切身感受,正是日间手术魅力的最佳注解。

护士送日间手术患者出院

所谓“日间手术”,是指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在24—48小时之内完成计划性入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并出院的手术或操作模式。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常规开展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以及一些体表肿物切除等术式的日间手术模式,以“微创、高效、安全”为核心理念,让患者在24—48小时内完成手术与康复,重新拥抱健康生活。

目前,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已建立涵盖胆囊疾病、腹股沟疝、阑尾病变及体表肿物等病种的日间手术体系。通过多学科团队(MDT)进行术前精准评估,在确保安全与质量双保障的情况下,实施日间手术。

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开展的日间手术,具有微创技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拥有专业照护等诸多优点,不仅能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且因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轻其经济压力以及心理上的创伤,而备受广大患者的信任与青睐。

暖心服务 彰显人文特色

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是集临床、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注于甲状腺、胃肠、肝胆胰脾、疝、阑尾等良恶性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以微创手术为核心特色,依托国际先进的腔镜技术、多学科协作模式及国内顶尖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的全流程医疗服务。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正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构建“云端就医”的服务矩阵,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家乡父老。患者轻点屏幕,即可与兰树伟专家团队开启视频问诊,术前检查影像与电子病历实时共享;术后药品由智慧药房精准配送,实现“零接触”服务闭环。图文咨询、检验预约、报告查询等20余项便民功能织就智慧医疗网络,尤其为肿瘤患者、慢性病患者及异地就医群体,搭建起生命的绿色通道。

护理团队的人文光芒,则是这支医学交响乐中最动人的旋律。以护士长李媛媛为核心的年轻团队,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镌刻在每项护理细节中。从入院时的温暖相迎、住院期间个性化护理计划的精准实施,到出院时事无巨细的康复指导,护理团队用专业与温情编织全周期守护链。更具创新价值的是,他们“五大特色护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模式,如春风化雨,通过术前营养优化、术中微创操作、术后多模式镇痛,将平均住院时间压缩到极致,让患者重获生命自由度;精准护理模式,如量体裁衣,针对造口患者开展从心理疏导到出院指导的全流程管理,专科护士定期门诊值守,让专业守护无间断;预防性护理模式,似未雨绸缪,通过五大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安全屏障,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再降低;延续性护理模式,若长情陪伴,造口患者居家护理支持、日间手术患者出院卡片等举措,让医院关怀延伸至家庭港湾;人文护理模式,若心灵灯塔,用心理疏导抚平患者焦虑,家属协同护理增强情感联结,温馨病房环境提升治疗体验度。

当护士长李媛媛俯身演示造口袋更换技巧时、当责任护士轻握老人布满皱纹的双手讲述康复故事时,这些温暖细节都在诠释特鲁多医生的箴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这里,精密的医疗器械与温热的人文关怀,正在谱写现代医学的双重奏鸣曲,让每位患者既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精准,又感受到人性传递的温情。

这支年轻而卓越的护理团队,正以“一切为了患者”为初心,以“技术精进与服务创新”为双翼,在医学人文的天空中划出温暖轨迹,他们让每一次诊疗都成为生命温暖的传递,让每份护理方案都闪耀人性的光辉,他们一直用真情在齐齐哈尔大地上书写着“医者仁心”的大爱篇章。

“以匠心守初心,以创新致未来。”站在新起点上,兰树伟的愿景清晰如镜:“我们要让每台手术都成为艺术品,让每次服务都充满温度。”在精准医疗的大环境下,普外二科正凭借扎实的技术和贴心的服务,朝着“区域微创外科中心”的目标迈进。当看到越来越多病人康复后笑着离开医院、看到科室墙上挂满患者送的感谢锦旗,这里真实发生的故事,便是新时代医疗进步最鲜明的佐证。

兰树伟小传——

中共党员,齐医附属三院普外二科负责人、主任医师,是中国抗癌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医学会会员、齐齐哈尔市抗癌协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普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致力于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在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疝外科及急腹症微创治疗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十余篇,获省级医疗卫生新技术奖及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多项,获2022年齐齐哈尔市职工“五小”创新竞赛优秀成果奖1项。

文稿:本报记者 韩艳华

编辑:闫冬

来源:齐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