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多城动态,市场活力涌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3 09:28 1

摘要:一方面,从上海的哆啦A梦快闪到深圳的三顿半原力飞行,消费空间正在打造更具传播力的高热场景;另一方面,从奥乐齐出沪到快时尚品牌的“回归”,价格力正在重新成为城市零售中的重要引擎。但热闹的背后是一些人的退场,多个城市的独立书店的相继闭店,为这个热闹的春天增添了一丝

在热点交织的市场中,看见有价值的商业信号。

撰文丨miaomiao

编辑丨锐裘


2月商业回顾

2024年度商业观察

迎接春天的3月,不同能量场的商业动态在多城交汇。

一方面,从上海的哆啦A梦快闪到深圳的三顿半原力飞行,消费空间正在打造更具传播力的高热场景;另一方面,从奥乐齐出沪到快时尚品牌的“回归”,价格力正在重新成为城市零售中的重要引擎。但热闹的背后是一些人的退场,多个城市的独立书店的相继闭店,为这个热闹的春天增添了一丝“现实清醒”。

这一切,值得被记录,更值得被看懂。

阿那亚终于还是来上海了

3月16日,阿那亚正式宣布落地上海虹口北外滩,与海泰集团联手在海泰北外滩、沿四川北路打造一座城市版“精神后花园”,这也是阿那亚首个城市核心区的商业项目。

目前,“阿那亚”已出现在海泰北外滩约2万㎡的街区商业围挡上。项目定位为“附近的远方”,将针对上海的城市节奏,从艺术、历史、商业与生活融合的角度,构建既保留阿那亚精神内核、又根植于上海本土文化的创新模式,最终打造一个“海派阿那亚”。将带来UCCA x 阿那亚的艺术空间、单向空间、好白商店等品牌,两家精品酒店,后期还将有二期商业和美术馆。

阿那亚目前已经多次“南下”,继广州、三亚外,去年8月以常熟为阵地首进华东,此前多为远郊属性的文旅项目,如今终于官宣来上海后,还是首进市中心,这对阿那亚来说,确实是一个战略性的胜利。

但阿那亚的“入沪”并未得到一致好评,更大争议还是在于“上海商业供给饱和”,似乎并不需要阿那亚;但也有不少人期待这个局外人可以对虹口进行再挖掘和再创新,毕竟这块区域等候一个王炸项目已多时。

那接下来的疑问是,阿那亚的流量神话,是否真的能帮助虹口实现逆转?

广州,首个“滨水太古里”

3月初,太古地产正式官宣了广州聚龙湾项目的案名——聚龙湾太古里,联合珠江实业集团共同打造。这是大湾区首个太古里项目、太古集团首个临江而建的太古里,也代表着广州成为继上海后第二个同时拥有太古汇和太古里商业产品线的城市。

项目位于广州荔湾区的白鹅潭商务区聚龙湾片区,地铁11号线大冲口站可直达。项目总建面约15万㎡,包含30余处岭南特色历史文化遗存,沿线5公里滨水岸线纵横交错,采用开放式街区设计,将打造成一座兼具岭南特色的世界级滨水商业地标,于2025年底起分阶段开幕。此前曾于今年1月初联合本土社区品牌在地文化落地聚龙湾在地文化公共生活节,提前带动氛围。

另一边,广州天河路商圈的广州太古汇将纳入天河路387号文化中心旧址作扩建用途,目前广州太古汇商场体量为13.8万㎡,叠加约6万㎡的文化中心后,整体商业面积将扩容至约20万㎡。

广州聚龙湾太古里的落地和广州太古汇的扩建,不仅是太古地产在大湾区的重要布局,更是广州商业格局的重大升级,将带动城市整体势能的提升。

LOFT53打造深圳慢生活样本

LOFT53于3月18日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OCT-LOFT南区的新空间开业,在热衷打造大型地标的深圳,它呈现出了一个罕见的“慢节奏反向样本”。

之所以叫“LOFT53”是因为建筑自身的命名——由E5和F3两栋楼组成,同时加上一个口袋公园和3条小街道,围绕“文化日常”与“自然日常”,打造出一个融合书店、酒馆、展厅、宠物、植物、轻餐、集市等元素的复合式街区。其中,E5 栋为 mindpark 创意公园,集办公、课堂、社群活动等功能于一体;F3 栋则打造 SMOO MARKET 市集业态,聚集了 FLOW IN 拂流、新餐饮品牌 NAMEAL 以及展厅 M space 等品牌。

LOFT53 的两位联合主理人,是品牌人Venco和创意人老黄,分别因餐饮品牌農畉、山池和创意内容平台TOPYS 被业内所熟知。在“空间即品牌”成为商业共识的今天,LOFT53 的落地,更像是一场创意人对“生活化空间”提出的回应:不是临时造梦的视觉奇观,而是一种在地扎根的、在熟悉语境中打磨的日常。

LOFT53 所在的华侨城创意园区,实际上也是深圳“创意人的日常”。它见证了深圳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大量创意团队“把生活放进去”的选择地,包括 TOPYS 自身。这种“创意即日常、园区即生活”的气质,恰好也是 LOFT53 成立的土壤。

它既不遥远,也不热闹得让人疲惫——只是自然地存在着,为这座城市留住一块可以安静做事、也可以慢慢逛的空间。

苏州首家万象天地引发期待

近日,苏州首家万象天地的正式落地备受关注。华贸集团与华润万象生活达成合作,在苏州华贸中心的商业部分引入万象天地品牌,以“Mall+街区”的建筑形态打造苏南区首个万象天地,也是华东区域体量最大的万象天地。

项目位于姑苏区石路商圈,地铁2号线石路站上盖,交通便利;商业体量达14万方,将创新构建“双核商业引擎”,文化复兴核将活化梨园公所、紫芝园等历史文化建筑,依托安藤忠雄设计的H+美术馆打造艺术窗口;潮流活力核以“Mall + 街区”形态,融合多元场景,打造全时段餐饮社交、艺术策展与主题市集。

看向整个石路商圈的商业形态,多以传统购物中心及步行街为主,在万象天地品牌对于古建活化和街区打造具备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苏州万象天地有望打破所在商圈的传统商业格局,带来全新的游逛体验。

另一边,苏州华贸中心的酒店部分——苏州丽思卡尔顿酒店已于3月18日开业,H+美术馆也将于5月25日开启试运营,均能助力区域商业氛围的提升,也为即将到来的苏州万象天地开业打下基础。

上海静安嘉里又成城中热点

3月底,备受期待的「100%哆啦A梦&FRIENDS巡回特展」上海站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JAKC正式启幕,这是继2024年香港站之后的中国大陆首展,将持续至5月5日。

此次特展的预热活动早在3月初就引发全网热议,JAKC利用南区广场设置12米高的巨型充气哆啦A梦和安义路呈现近百个哆啦A梦军团,通过单日限时快闪的方式赚足眼球,吸引了大量粉丝和游客的关注,为展览积累了极高的人气。

正式展览期间,JAKC的南北广场及室内空间打造了多个特色展区,提供从展厅到街头的沉浸式体验,更有限定周边快闪店及场内多个品牌联动推出限定美食套餐,现场排队现象显著,不少消费者怀着热情远道而来。

此次特展,不仅是静安嘉里中心呈现“体验式消费”经济的代表,通过与高能级的文化大IP强强联合,为南京西路-静安寺商圈注入了新活力;更进一步为JAKC落地更多好玩的、独具话题度的活动打下基础,使其在流量时代保持鲜明特色。

>>阅读更多:静安寺不缺话题,静安嘉里制造话题

mxtr街区,街巷间的可持续落地

深圳万象天地的mxtr街区在街巷打造和运营方面向来展现了极高水准,通过集结各类人气首店和创意策划不定期焕新,自2023年起不断进行版本迭代,给本地乃至全国商业市场留下深刻印象。3月28日,「mixtuRE: Sustainable Journal循航生活志」正式启幕,mxtr街区再次成为焦点。

街区汇聚了10+N首进深圳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品牌,如2good、Sagrada madre等,覆盖旧物循环、环保服饰、健康饮食等多领域,传递多元可持续主张。同时携手WAARCHI STUDIO打造「循航方舟」,85%构件可跨项目拼接重生,内部设置特展、回收区等,以再生材料与实践,引导公众通过实体感受可持续生活方式。

此外,mxtr街区联动190+可持续行为友好店铺,于深圳万象天地各处打造「可持续买手空间」循航码头,以买手+微策展形式为消费者提供可持续选品指南。还有与街区同期开启的MXTR PARK,汇聚into_the force原力飞行、Snow Peak等品牌,探索可持续生活与都市节奏融合。

将创新的运营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结合,正是mxtr街区不断破局,为城市潮流商业空间注入活力的体现。

三顿半开启原力飞行深圳慢闪

继安福路以及去年落地上海的城市大店「三顿半空间」后,三顿半开启了对社区小店新店型的探索,由深圳万象天地的MXTR PARK承接了旗下into_the force原力飞行慢闪限时店的落地,于3月28日开启了一次新的“在地风味实验”。

空间设计方面,延续“可持续”理念大量使用回收材料:包括回收小罐子、咖啡渣、椰子木,甚至城市垃圾、海洋垃圾。

产品方面,门店围绕广东口味重新设计了菜单,推出以芒果、黄皮为灵感研发的特调咖啡、以当地小吃风吹饼为原型延展的风味零食,并首次推出果酵茶、gelato等全新品类。同时延续了一贯的“咖啡即选豆”的理念,出品以“先选豆、再点单”的逻辑,配合升级后的试饮机,提供4种不同豆子制作的美式及拿铁,帮助用户更好进行风味选择。

当品牌们偏好开城市大店、旗舰空间的时候,三顿半原力飞行另辟蹊径,在深圳用一个可复制的轻量模型,试水“在地化”与“高体验”的结合。与其说是限时,不如说是一次系统性测试 ,不仅是产品、空间、品牌风格的测试,更是小型门店模型的探索,更适合复制和规模化的店型探索。

快时尚再回归

近期,以ZARA和H&M为代表的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呈现出了“回归”趋势,掀起一阵热度。

3月21日,ZARA在南京新街口商圈开设了品牌在亚洲的最大门店——超2500平方米的双层空间,这也是中国区的唯一全新可持续旗舰店。一层引入了全球首个ZARA沙龙、ZARA自助售卖机、潮流自拍舱,二层推出亚洲首家Zacaffè和自动传输系统提升购物体验。据悉,品牌还将在上海和北京开设更多该类旗舰店,深化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与此同时,H&M也聚焦城市中心的扩张,近期于上海的淮海中路核心地段立起了大型红色围挡高调官宣中国最大旗舰店的回归,原址为H&M于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的首店,经营15年后关闭。此次回归,品牌将扩大门店面积至近6000方,引入更多本土化设计,试图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快时尚的回归,不仅体现在品牌们在核心商圈的“插旗”和门店数量的增加,更在于结合对创新业态和高品质服务的探索开设大店、好店,并结合本土化趋势形成新的运营模式以应对市场竞争。

奥乐齐走出上海

奥乐齐(ALDI)终于走出上海,于3月正式宣布入局江苏市场,继续在长三角市场验证模式的可复制性;并启动了2025年首轮大规模降价,覆盖超200款商品,最高降幅达45%。从最初的品质型进口食品社区超市到整体打上“低价”标签,奥乐齐好似找到了在中国市场的立足之地。

自2019年在中国开出线下店以来,奥乐齐一直深耕上海开出了60多家店,如今迈出关键一步。4月19日,奥乐齐将在苏州方洲邻里中心和无锡圆融广场开设两家首店。选址上,奥乐齐避开了与山姆、盒马等商超在核心商圈的直接竞争,又精准定位目标客群,吸引周边居民及商圈白领。为提升营运效率,奥乐齐还将在江苏新增本地大仓,进一步完善物流布局。

商品策略上,奥乐齐通过占门店SKU90%以上的自有品牌和精选品类继续强化“低价”心智。本轮降价商品包括肉类、蔬菜、蛋奶制品、米面粮油等高频刚需品类;还推出“够低价”系列,覆盖家清日用、时令蔬果、酒水饮料等日常消费品,强调上架即低价,省钱不省品质。

通过持续创造“新低价”,奥乐齐致力于通过高性价比“硬控”消费者,有望赢得更多市场机会。

妇女节回归主场

今年的妇女节营销从卖货导向的“女神节”、“女生节”等称呼回归到“妇女节”,商场和品牌不再局限于表面的讨好式赞美,而是鼓励女性表达自己,同时呼吁社会给予更多支持。这种营销方式超越了单纯的商业行为,成为推动女性议题传播和社会观念转变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商场大屏成为重要的宣传载体,通过直击人心的文案标语传递女性的真实诉求。例如,南京景枫中心联合我要WhatYouNeed发起的「妇女说,还差一点」活动,通过商场大屏展示妇女的需求,并设置投票装置,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兰州万象城的「她有万象」和武昌万象城的「她的会客厅」等项目,也通过大屏展示性别平等宣言,引发社会关注。

另一方面,除了大屏标语,品牌通过故事导向的营销方式,深入挖掘女性议题。例如,天猫超级品牌日邀请冠军辩手詹青云拍摄短片「遍地开着花」,串联不同场景中的女性故事;Valentino以「城市漫走,遇见她力量」为主题,结合上海文化地标举办摄影艺术展等活动,展现女性创造力;观夏和Aesop伊索则通过持续的女性议题活动,形成品牌自己的声音和立场。

明年的妇女节,依然需要更多真实的声音,但至少,我们已经走在了让改变发生的路上。

>>阅读更多:当商场大屏开始说真话:妇女节营销回归女性本我

独立书店,倒在春天来临之前

在3月这波商业热潮中,我们特别记录了这组看似不那么“热”的信息:几家独立书店的关闭。

3月25日,上海半层书店正式结束营业。这家开在虹口哈尔滨路上的小店,自2015年起因其选书风格和空间氛围被不少读者喜爱,如今因街区城市更新而不得不离开。而在同一个月,成都野梨树书店、杭州大五书店也相继宣布闭店。它们都不缺读者、也有着各自鲜明的文化气质,但依然没能跨过商业现实的门槛。

独立书店的生存环境,正遭遇多重夹击:一方面,城市更新带来租金结构的骤变和街区功能的重塑;另一方面,线上内容生态与快节奏消费模式对“慢文化空间”形成持续冲击。而书店主理人们,即便不断尝试复合经营、开设讲座市集活动、引入咖啡文创,仍难逃商业模型不成立的困境。

几家书店的告别,当然是一种城市可逛性、文化独立性正在被不断挤压的缩影。也许未来还会有新书店诞生,但这些极富个性的小店已不复还,毕竟城市街景可以复刻,空间也可以复刻,却很难复刻时间与人积淀下来的氛围与气味。

>>阅读更多: 消失的独立书店,消失的“可逛城市”

商业很热,但城市的温度和质地并不总是随热度而变化。我们做月报,是为了不让有价值的信号被热点淹没。

下月再见!

#商业地产系列解读

新天地 | 万科商置 | 大悦城 | 太古 | 凯德 | 华润 | 复星印力华贸华侨城香港置地 | 檀谷TANKO微领地 | 源点LiveLab | Kaledo | NOYA | 东原致新HAI550荟聚

#城市更新

上生·新所鸿寿坊太古香港中环街市丨南阳共享际南湖天地Convet Garden

#内容营销/文化叙事

丨丨丨丨丨 | 丨

#品牌/门店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主编专栏

丨丨丨丨丨

#专题系列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

来源:RQ商业观察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