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摸到了法律条文!”扬州打造全国首个无障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3 09:19 1

摘要:“我摸到了法律条文!”4月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打造,中国聋协、中国盲协等指导的全国首个无障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当8岁的视障儿童佳佳,用小小的指尖触碰到让他似懂非懂的盲文发条时,一颗“法治种子”已然在他心中。

“我摸到了法律条文!”4月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打造,中国聋协、中国盲协等指导的全国首个无障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当8岁的视障儿童佳佳,用小小的指尖触碰到让他似懂非懂的盲文发条时,一颗“法治种子”已然在他心中。

“我摸到了法律条文!”4月2日,视障儿童在无障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触摸”未成年人保护法。

“宪法翻书”:通过手势互动翻书装置,利用体感传达,动态捕捉,达到手势翻页的效果。

“里面的世界好神奇!”4月2日,无障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工作人员为自闭症儿童介绍法律知识。

由于身体原因,残障青少年接触到的普法信息较普通孩子更少,为了能让残障孩子把法治教育“抱入怀里,放进手心”,提高他们对法律的体感,扬州市邗江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的姚琳和同事们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无障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设置了室内盲道。

触摸普法教育之门后,大门缓缓打开。

沉浸式体验,普法教育为迷途的孩子点亮回家的路。

为了让视障孩子有更舒适的脚感,工作人员采用了大摩擦力的柔性砂纸贴作为与普通地面的区分,孩子们脚下的路不再凹凸不平;同时,展品配备了盲文介绍,方便他们通过触摸阅读法律内容。对于听障的孩子,基地配备了同声传译装置,能够将语音实时转换为文字,方便他们获取信息。“法治教育也要‘无障碍’,普法路上一个孩子都不能少。”姚琳说。

4月2日,无障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工作人员介绍禁毒知识。

防范性侵展区设置了男生和女生不同的私密空间,通过“人体红绿灯”互动展项,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4月2日,公益服务团志愿者体验“黑暗体验区”。

在基地顾问、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无障碍促进委副秘书长周洋看来,帮助健康的孩子培养起一份对残障青少年的关爱和同理心,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邗江实验蒋王分校初一七班的刘雅祺是公益服务团的志愿者,在体验过基地里设置的“黑暗体验区”后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没有光的世界没有安全感,我在里面每走一步都很小心,原来他们眼中的世界是这样的。”

“于城市而言,无障碍设施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之一,体现了一个城市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反映了城市管理者对社会公平与包容的追求。”周洋说。

责编:呼梦瑶

主编:张赫

校对:刘颖琪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