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为浦地浦人作文百数篇,江北文野之间视俞律先生为本乡大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3 09:12 1

摘要:首次见到俞律先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我从江北浦口调任城中职事,参加南京市政协京剧联谊会,得以与石城名宿俞律、李克因二公相见,并聆听其清唱。俞先生以一段谭派“打渔杀家”令四座惊,果然如文艺理论家王元化所赞“如闻空谷足音”。此后时有幸运屡得聆听,直延续至先生九

俞律先生像

俞律先生魂归道山,恍然间已是“头七”。特作小文以为缅怀。

首次见到俞律先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我从江北浦口调任城中职事,参加南京市政协京剧联谊会,得以与石城名宿俞律、李克因二公相见,并聆听其清唱。俞先生以一段谭派“打渔杀家”令四座惊,果然如文艺理论家王元化所赞“如闻空谷足音”。此后时有幸运屡得聆听,直延续至先生九秩之后。

俞律先生在清唱中

虽说与俞律先生相识于石城,但我1973年起任教江北浦镇之时,先生却已蒙冤从1958年起下放江浦县(今浦口区)农村长达十五年,1980年平反后才得以重回石城。廿二年江浦农村生活,养成先生对江北的深情,他的两部诗集《菊味轩诗抄》《菊味轩诗抄外编》中为浦地浦人所作多达百数篇即可证。

先生诗集《菊味轩诗抄》《菊味轩诗抄外编》及与冯亦彤等三人唱和集《又春集》

直至晚年,此情绵绵无绝期;而江北文野之间,也视先生为本乡大德。或也因知我从浦地来,每与相遇,先生总以慈祥待我。在我近五十岁时,先生特为我撰联并亲书,以为策勉。

拜访俞律先生

俞律先生书赠楹联

退休后,我于江北盘城主持格冠美术馆,特于2018年金秋,邀俞律先生与师母偕二位女公子北来观光指导。齐枝三、岳鸿武、王凡、王宜早等先生也应邀同来。其时先生正值九秩,然精神矍铄,鸿朗高畅,令座中人感佩不已。

俞律先生等在格冠

俞律先生等在格冠

2022年夏,酷暑难耐,俞律先生年届九五,诗心未老。入伏之时,他以《酷暑咏西瓜》为题成诗:

酷暑是夏天的宠物

夏天把普天下的绿

堆满在西瓜身上

多么清凉的色彩啊

…… ……

这一生

它们绿了红了熟了甜了

把南京的火炉

改制成空调

我们不用赤膊作文章了

诗人冯亦同、胡剑明先生即分别以《忆旧》《把秋天啃碎》为题,与先生《咏西瓜》相和。恰逢我有感时之什《入伏谣》与各旨趣合,遂受邀与和先生原玉:

暑热炎如虎,入伏人尤苦。

闭关当其时,清修对云翥。

一日餐三䰞,应知五谷佳。

杯盘盈地气,瓜蔬堪当家。

清思杜烦恼,秉卷倚南窗。

朝聆燕雀语,夕眺星月光。

…… ……

天地由翻覆,好戏正连台。

静听谁走板,哐啋一哐啋。

此为《又春集》中一段续貂趣话。

冯亦同《又春集》诗作《和俞公咏西瓜》

胡剑明《又春集》诗作《奉和二位恩师诗意》

俞律先生于本年二月廿七日辞世,一时悼声满城,各界同声惜别“金陵城中最后一位才子”。在俞律先生化仙后的“头七”,聊忆一二,忽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怅。但我信先生在赴道山途中,定然不弃“菊味轩”堂号。君不见,白寿岁岁清雅无垢,不负菊味之号,直可证先生人淡如菊。

2025年4月2日 于江北自在山房

来源:彩色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