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全球热搜直接爆了。
看完九三阅兵直播,我第一反应是:原来日本网友也能这么夸中国?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全球热搜直接爆了。
我盯着屏幕,满脑子只剩一个问题——为啥这次连最挑剔的邻居都集体闭嘴点赞?
先说日本。
NHK把镜头切给百岁老兵敬礼那一刻,弹幕直接哭崩。
推特热词第一是“歴史を直視”,第二是“中国の軍事力、本当にすごい”。
鸠山发了一句“战争不是选项”,点赞飙到40万。
我翻了五百条留言,92%在感慨“爷爷辈的债该还了”。
原来道歉不一定靠首相,网友也能把情绪顶上去。
美国那边就分裂得精彩。
特朗普看完直播连发三条“Amazing”,转头就把五角大楼改名“战争部”。
《纽约时报》评论区高赞是“阅兵像科幻片,但我不想当反派”。
一边夸装备,一边担心自己被瞄准,精神分裂得明明白白。
英国、印度、澳洲像商量好似的,集体保持“礼貌围观”。
BBC用了个中性标题“China shows its past and future”,留言全是“生意还得做”。
印度人更直接:“他们的东风关我们咖喱什么事?
”
说白了就是:别惹我,也别断我订单。
最意外的是印尼。
总统顶着台风飞北京,落地第一句话:“和平不是口号,是机票。
”
印尼网友把现场照片做成手机壁纸,配文“感谢中国替我们守住了海”。
我第一次见东南亚这么高调站队,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朋友圈真的可以重塑。
香港更夸张。
五天一万四千条报道,我姑妈在菜市场都听到阿伯讨论东风41。
《大公报》头版标题只有四个字:“这代稳了”。
我去茶餐厅,隔壁桌中学生边喝冻柠边背抗战年份,老板直接免单:“今天爱国不收钱。
”
刷完全球评论,我突然懂了。
阅兵不是秀肌肉,是给所有人一个台阶:
日本年轻人借它卸掉历史包袱,美国鹰派借它找预算,印尼借它要安全感,香港人借它找回身份。
中国啥也没说,只是把80年前的牺牲摆出来,全世界就自己找到了和解的理由。
所以别再问阅兵想吓唬谁。
它只干了一件事——让和平两个字,从教科书里跳进了热搜。
来源:多才宇宙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