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必读20本书,任读一本都有收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09:04 3

摘要:教育不仅是实践,更是一门需要不断对话与思考的学问。很多教育经典和思想著作的作者,本身就是教师——他们把教学的经验、思考与智慧写进书里,化作跨越时空的对话。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位好老师,常常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教育不仅是实践,更是一门需要不断对话与思考的学问。很多教育经典和思想著作的作者,本身就是教师——他们把教学的经验、思考与智慧写进书里,化作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份“教师成长必读20本书”,既是教师自我修养的阶梯,也是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心灵相遇。愿这些书帮助老师们在传道中更加笃定,在授业中更加从容,在解惑中更加睿智。

Part 1 教育理念与思想基石

1

心安幸福教育

文东茅 著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幸福之路往往崎岖蜿蜒。本书从孔子、孟子、王阳明思想中提炼出“幸福是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这一核心理念,并认为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不应是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而应该是传统文化所秉持的“境界自修论”。好的教育应该引导人不断向上向善,收获心安幸福。基于以上思想以及作者在全国上百所学校的多年实践,本书提出了“修身为本、幸福家庭、幸福学校”一体两翼的幸福教育模式,系统阐述了“勤学向上”“仁爱向善”“自强不息””明道心安”等核心理念以及“立志高远”“读书明理”“觉察反省”“幸福日志”“亲师同学”“大家文化”等一系列具体的幸福教育行动策略。

2

阿伦特与教育:

更新我们共有的世界

莫迪凯·戈登 主编

丁道勇 译

在分裂和冲突的时代,教育能否成为重建共识、继续前行的力量?汉娜·阿伦特提出:真正的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能守护人类“重新开始”的可能;真正的教育不是为了提供答案,而是为了引导人去思考,让人有能力更新一个共有的世界。本书集结著名阿伦特研究者的深度解读,系统展现阿伦特教育哲学的全貌,告诉人们何为健康的精神生活、行动生活,并阐述阿伦特的教育观:真正的教育是培养能独立思考、有参与意识的一代又一代“新人”。

3

陈锋、王慧敏、柯诗梦、王丹 著

“爱”与“自由”是几乎所有教育家都倡导的,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元素,任何一种缺失均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本书精选了外国十位不可不知的伟大教育家的经典教育理念,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都有直观的解读。第二版与前一版相比,替换了其中的几位人物,具体包括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纽曼、杜威、尼尔、福泽谕吉。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寻找到关于以下问题的答案:什么是教育中的自由和自由教育?人的幼年时期会怎样影响其一生?大学教育承担何种功能?教育有目的吗?学校会消亡吗?全书以历史的、理性的视角关注每位教育家独特的贡献,同时也很好地关注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平衡,为我国当下推行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是教师、家长、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不可不读的经典教育著作。

4

蔡元培 著

本书精选中国现代学术大师蔡元培有关人生的论述,是中国现代有关人生论述的奠基作,在20世纪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书以朴实流畅的笔调,对中国的人生智慧进行详细叙述,精确凝练,笔调流畅,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该书叙述中国传统的人生智慧,对现实人生做了深刻思考,是一部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有关人生的典范普及读物。

Part 2 教学方法与实践智慧

5

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

孙维刚 著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孙维刚的力作,自1980年起,孙维刚开始进行从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的大循环实验,六年一循环,教数学并担任班主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书中介绍了作者在教学和教育上的思考做法,以及从中总结出的经验。书中指出作者在教学和学习上的具体做法主要有六个方面:站在系统的高度传输和接受知识;更着重对哲理的发现和汲取;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题不在多但求精彩,学会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从初一年级开始提倡和指导学生开展问题研究,练习写论文;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等。

6

上学困难,怎么办

易春丽 著

本书作者作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领域的实践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当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或者发育滞后的情况时,父母面对的重大问题就是“孩子还能不能上学”“上了学能按时完成作业吗”“我该怎么面对老师抛来的各种问题”等。同时,校方也处在不知所措的状态。书中从上不上学、是否需要休学、家长如何与老师和学校谈判、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待(包括是否要带陪读)、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包括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校方应有的态度和机制等方面,指导各相关方如何更好地、以“养育三原则”为最基本的要求,来应对问题儿童的上学难题。特别地,书中还分析了问题儿童的上学难题到底是来自孩子、家长、学校,还是各种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的共同作用等。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儿童、青少年上学问题的成功干预经验的总结,从多个角度把同一个事件、同一个问题讲清楚。

7

教师口语表达与实践

周芸、朱腾、邱昊、杨颖 著

教师口语是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口语交际需要所形成的言语行为,属于职业口语中的一种具体类型。本书立足国家通用语言传播需求,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从教师口语基础理论出发,对教师课堂教学口语、思想教育口语、教师交际口语和教师体态语等进行系统讲授和技能训练,旨在培养和提高高等院校师范生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职业语言素养及技能。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力求突出以下特色:一是体现教师教育理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二是彰显教育教学实践领域的前沿动态及热点问题;三是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既能深化学习者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训练。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在职教师提升职业语言素养及技能的研读材料,同时还可供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相关问题的读者参考和使用。

Part 3 学生成长与学习心理

8

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

崔丽娟 著

你是否对心理学充满好奇,却又常被误解所困?《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彩色图文版)》将为你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基于《心理学是什么》的核心知识,融入趣味案例与生动故事,在书中,你将携手同龄人“小卡”共同成长,跟随“牛博士”获得专业指引,轻松打破对心理学的刻板印象,在愉快的阅读中开启科学探索之旅。这些校园与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心理学,蕴含着神奇的规律,教你从生活细微处探索心理学的诸多奥秘,更好地理解自我与社会。

9

《圆梦北大:练就超强学习力》:北大学子在文章中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提升学习力的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自己是如何练就超强学习力的,并分享了自己在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经验与感悟。这些文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圆梦北大:中学学科进阶》:书中文章精选自优秀北大新生的应征稿件,内容真实详尽。22位优秀北大学子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秘籍,涵盖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等的学习思路、备考技巧、提分技巧和竞赛经验等。

《圆梦北大:筑梦之旅》:本书收录的33篇文章是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从近几年北大新生的大量应征稿件中精选的关于筑梦、圆梦话题的佳作。在这些文章中,这些即将进入燕园的高中毕业生们自述了多年的求学追梦经历,包括从小立志,规划人生,筑梦名校,并发愤拼搏,努力学习,依靠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挫折,最终圆梦北大的经历和故事。

Part 4 教师职业发展与自我修养

10

卓越教学是怎样炼成的

王博 主编

教学是大学的中心工作,是完成立德树人核心使命的根基,高质量的大学教学始终依赖于为“卓越的教与学”不竭探索的教师群体。百年培嘉木,无言下成蹊。他们,是北京大学历届教学成就奖和教学卓越奖获得者,从他们的分享中我们发现,这些既为“经师”亦为“人师”的“大先生”们,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都充满呼应与共鸣。本书对这些卓越的教学智慧进行了立体式、全方位的生动展现,希望在这些“大先生”的经验之上生成能够源源不断涌现育人楷模的教师成长生态,让“好老师”成为更多学生的一生幸遇。本书不仅有极强的实践指导作用,也为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

11

倾听孩子

[美] 帕蒂·惠芙乐 著

陈平俊 等编译

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附录内容5篇:1、帮助太过争强好胜的孩子放松下来;2、如何不加责备和羞辱地干预孩子取笑他人的行为;3、当事情不完美时;4、谎话传递的真相;5、当孩子吼叫 "我讨厌你!"的时候。希望第三版能帮助更多的中国家长。

Part 5 学科知识与专业素养

12

时评中国系列

如今,自媒体风行于世,人们似乎习惯了用敲几下键盘似的快速与任性的方式来表达意见、传递情绪,理性思考日益缺位。面对纷纭世相,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评论素养,以避免被情绪和谬误绑架,本书作者曹林用他一如既往犀利、冷静、耐心的文字,希冀唤起当下社会最稀缺的品质——理性。本套丛书精选了曹林近年来的时事评论文章,从时事政治到新闻伦理,从文化批评到重申常识,在深度剖析热点事件、焦点问题之外,亦致力于传达耐心说理、理性评论的舆情氛围,让人们在快得让人窒息的时代,仍能留存思考的能力。

13

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

[美] 伍鸿熙 著

赵洁 林开亮 译

本书面向中小学数学教师,强调准确的数学知识与恰当的讲授方法. 本书思路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面深入地讨论了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数的各个主题:自然数、整数、分数、有理数和实数。作者以数学专业的水准,揭示了中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遇到的诸多疑问(比如“为什么负负得正”)的本质,并对容易混淆的概念都以易理解的方式给予解释. 这本书解决的一个重要的根本问题:怎样有效地教授小学数学。本书将是每位中小学数学教师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14

孙维刚初中数学

孙维刚高中数学

孙维刚 编著

本书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孙维刚老师的著作,是孙老师三轮实验班的教材。本书立足于对基础知识的分析把握,以及对方法和思想的指导,各章由学习指导和例题两部分组成,在详述概念后,引申概念外围的规律、方法以及解题思考规律。书中提出,学好数学必须站在系统的角度看问题,力求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结论一个)、多题归一(善于总结),善于用“动”的观点思考问题(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对开启学生的数学智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规律,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15

大历史小故事

楼宇烈 主编

本书致力于引导青少年建立历史思维,培养世界眼光,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从而更好地认识现代中国、把握未来中国。本书用八个阶段划分,串起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创新性地采用中西历史对比的形式,以全球眼光和大历史观,建构全书内容。通过“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图文并茂展现全球画卷;通过“读前热身”,激发历史亲临感和探究愿望;通过生动的“开讲啦”,融会贯通中西方史实;通过“延伸思考”,帮助读者建立批判性思维,理解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书中插图将大量的历史图片与手绘漫画结合起来,既有历史的真实感,又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16

探知无界

本套丛书由北大知名教授、学者编写,龚旗煌校长作序,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丛书经过北大附中各学科骨干教师修订审核,内容贴近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本套书籍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知识链接、延伸阅读、想一想、名家介绍、智慧探索等板块,内容深入浅出,趣味性强。2024年6月,本套丛书被评选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项目”。

17

立心之约

朱松纯 主编

本书是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读物,主要介绍人工智能是什么、研究什么、如何进行探索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的现状、应用和发展趋势。全书分十个模块进行编写,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的现状、趋势与战略,机器眼中的大千世界——计算机视觉,语言与机器的火花碰撞——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世界的邀约——认知推理,机器自我成长进步——机器学习,未来生活离不开的伙伴——智能机器人,机器世界不孤单——多智能体,机器生活的世界——物理世界仿真模拟,舞动科技的音符——音乐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北大。本书侧重于面向中学生的人工智能启蒙教育,具有如下特色:讲述条理清楚、通俗易懂,例子丰富、典型且精彩,图文并茂。本书可作为中学生人工智能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人工智能爱好者的科普读物。

Part 6必备知识与视野拓展

18

AI时代的文学教育

陈平原 主编

从 ChatGPT 横空出世到 Deepseek 震惊全球,短短几年间,人工智能从一个高深的专业领域,变成一个狂欢的全民话题。受其深刻影响。作为大学教授,尤其是人文学者, 对此自然格外敏感。世界史上,每次特别重大的科技进步,都会伴随一定的价值重组 、社会动荡 ,以及知识结构的变迁。这回自然也不例外。有鉴于此,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组织专家团队,畅谈“AI时代的文学教育”,内容包括对于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文学研究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于文学教育的宗旨与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论文要求与学术伦理等的重新思考。

19

艺术:让人成为人

[美] 理查德·加纳罗

[美] 特尔玛· 阿特休勒著

一部人文学通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人文学的方方面面。涵盖的人文学学科有: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深入讨论的人文学主题有:信仰、幸福、死亡、道德、自然、自由和爱等。

20

全球通史

L.S.斯塔夫利阿诺斯 著

王皖强 译

刘北成 审校

本书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视角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关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首开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视角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的先河,问世后受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等的高度评价,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影响甚广。

教师节你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你认为未来的好老师需要具备哪些新素质?

如果让你设计“教师成长必读书单”,

你会选择再加哪一本?

欢迎在留言区展开来说说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

书单中的好书一本!

公号粉丝限量专享



-End-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致谢师恩,桃李芬芳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