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签字小看不清、信息难找.....这些困扰广大消费者的问题将随着数字标签的推广得到解决。摘要: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进一步细化数字标签应用要求,丰富食品标签信息展示形式,解决食品标签不易识读等问题。
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进一步细化数字标签应用要求,丰富食品标签信息展示形式,解决食品标签不易识读等问题。
国家卫健委食品司副司长宫国强在第二届食品与健康传播大会上介绍食品数字标签推广进展时表示,在各方的积极推动下,已有千余款食品拥有了“数字身份证”。这些数字标签可以实现标签信息可听、可播、可放大等多种功能,提升了消费者的阅读体验感。
《公告》规定,通过数字标签展示生产者详细地址的,可在预包装食品标签上简化生产者地址标示。受实体标签版面限制,可以通过数字标签展示配料来源、生产工艺、产地信息、食用方法、产品追溯、食品安全与营养等合法合规信息。
《公告》鼓励,数字标签二维码与包装上其他二维码整合,实现多码合一,实现食品信息展示、食品追溯等多重功能。
“数字标签与传统食品标签相比没有版面限制,企业可以展示更多在纸质标签上展示的信息。”宫国强说,数字标签还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与消费者开展良性互动、丰富食品标签展示方式的的新渠道和新载体。
除增加了食品标签的可读性、丰富了标签的内涵外,数字标签的推广还具有多维度的重要意义。在宫国强看来,在降本增效方面,以目前16万家生产企业计算,每年平均每家企业降低1万成本,整个食品行业一年就可节省16亿元。此外,数字标签还能减少油墨和材质的使用,对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减碳都有着重要贡献。
“我国是全球率先将数字标签纳入食品标签法规体系的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宫国强介绍,今年3月16日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等59项标准和修改单,明确数字标签的定义和应用要求,并鼓励企业使用数字标签,为企业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合法身份保障。
此次发布的《公告》也指出,数字标签是将预包装食品实体标签通过数字化技术或手段展示的相关信息。其内容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及国标强制标示规定,任何对数字标签内容的修改更新,必须完整记录修改内容、时间及操作者信息,确保全过程可追溯。
宫国强指出,接下来,食品数字标签还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并探索与网络食品经营、智能家居等创新应用场景的衔接,打造食品数字标签的生态链,使数字标签惠民生、暖民心。
来源:中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