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开《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通知提到,经专家评审,9个城市及30个项目列入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其中,深圳不仅入选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深港车网互动试点项目”也入选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项目名
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开《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通知提到,经专家评审,9个城市及30个项目列入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其中,深圳不仅入选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深港车网互动试点项目”也入选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近年来,深圳持续加强更多新能源技术创新和场景融合示范应用,累计建设光储超充车网互动一体化示范站100座,V2G车网互动站151座,虚拟电厂管理平台3.0实时可调负荷达84万千瓦、相当于14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助力城市能源体系加快绿色转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车网互动应用逐步成熟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型移动储能单元,可以与电网进行能量交换,实现能量双向流动。车网融合互动,就是将新能源汽车视作一个移动的充电宝,平时将多余的电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反充)给电网,在用电低谷时再给汽车充电。这种融合互动不仅可以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3月28日,在莲花山超充站深圳再次启动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车网互动(V2G)实测,全市电动汽车车主都可以把富余电量反送回电网,每反送1度电可获得4元,与低谷期充电1度花费0.4元比相当于赚了3.6元差价。当日全市超760个充电场站的1.8万个充电桩、超过1.7万车次参与互动,互动电量达8.8万度。
早在去年5月,深圳便已落地国内首次城市级规模化车网互动响应,也是当时国内影响最广泛、场景最全面、调控最复杂的多元场景车网互动应用实践,通过灵活创新的用户交互模式和丰富多元的充放电场景,充分唤醒和激发新能源汽车的灵活调节潜力,对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式电化学储能资源潜力进行初步验证。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池的储能潜力可达5000万度,预计最大可控负荷超300万千瓦,几乎相当于5台中型燃煤发电机组的体量,随着车网互动应用的成熟,将成为支撑电网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
“一公里超充圈”基本形成
广深高速福永停车区超充站、深高速长圳服务区超充站等,实现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深圳能源会展中心超充项目、深圳供电局莲花山超级充电站等100座光储超充和车网互动一体化站,“光储超充车网互动”“一杯咖啡 满电出发”已成为深圳绿色时尚新名片。
2023年6月,深圳推出首个全液冷超充示范站并官宣启动“超充之城”建设,全国率先发布实施超充“深圳标准”,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诠释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的超级速度,将“规划图”变成“实景图”。2024年深圳已建成投用超充站1030座、充电桩超42万个,在全球率先实现超充站、充电枪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加油枪,基本实现“一公里超充圈”。
在加速布局超充站之外,深圳还通过技术创新、布局产业、完善规范标准等加速推进“超充之城”建设。基于全市域级的、全自主可控的、精细建模的统一时空信息平台,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充储放一张网平台,建成国内覆盖范围最广、接入分布式种类最多的综合性管理平台,实现分布式资源可观、可测、可控、精准动态调控,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键找桩、一键充电”的一站式服务,也强化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营商等数据互联互通,助力打造能源安全韧性城市。
“深圳正打造‘从场景试验到复制推广’的协同创新生态。”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认为,深圳结合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超充之城”建设,并依托“车路云”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智慧路端和云端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