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 以“忠”为名!老人临终嘱托:2万元“特殊党费”交给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3 06:26 1

摘要:“我爸爸在最后清醒的那段时间,让把摄像机打开,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去帮我交一笔特殊党费,以后我就交不了了’。” 回忆起父亲罗忠最后的时光,今年60岁的罗江莉忍不住哽咽:“他真的把名字里的‘忠’坚守了一辈子。”

记者手记

他把“忠诚于党,不忘初心”践行了一辈子。

“我爸爸在最后清醒的那段时间,让把摄像机打开,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去帮我交一笔特殊党费,以后我就交不了了’。” 回忆起父亲罗忠最后的时光,今年60岁的罗江莉忍不住哽咽:“他真的把名字里的‘忠’坚守了一辈子。”

3月2日,罗忠因病去世,享年95岁。

3月17日,罗江莉带着父亲的嘱托,将2万元特殊党费郑重地交到了璧山区军休中心。这笔党费,凝聚着罗忠一生对党的感恩与热爱。

罗忠(第一排右二)和家人在一起。

01

为信仰,他把“忠”刻入姓名

说起父亲的履历,小女儿罗江莉十分熟悉:罗忠生于1930年3月,1949年12月入伍,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6月30日退休,2004年1月移交安置到璧山区军休中心,因公八级残疾军人,曾获三等功3次。

其实,在罗忠的原名里本没有“忠”这个字,是他在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给自己改的名。

“我爸爸原名罗世墉,他曾提到改名就是为了要勉励自己,做一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的子弟兵。做一名忠诚老实的人。”罗江莉说,为此父亲践行了一辈子。

罗忠的军功章。

在罗江莉的记忆中,父亲罗忠对党的热爱已经融入生活的点滴。尽管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弱,但每次新闻播报重要会议时,罗忠总是端坐在电视机前,认真收看会议内容。一边看还一边记在日记本上,眼睛里闪烁着认真又热忱的光,总是让一家人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安静下来。

“要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党的历史和精神,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代代相传……”

“光荣属于勤奋自学……”

整理遗物时,读着罗忠日记本上的字字句句,罗江莉也终于完整地看到了父亲的信仰和忠诚,她哽咽着说“对我爸爸来讲,党始终是指引他前行的明灯,是他一生信仰的坚守。”

年轻时的罗忠。

02

为人民,他救死扶伤几十年如一日

经过战争的洗礼,24岁的罗忠愈发坚韧。从战场负伤归来,罗忠于1954年回到某部队医院组建该院五官科(含眼科、耳鼻喉、口腔科),作为一名耳鼻喉科的医生,正式踏上救死扶伤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医疗技术相对落后,但罗忠凭借着自己的钻研精神和一套独特的公式,成功为许多患者矫正视力。在子女们的记忆中,父亲罗忠退休后上街散步,都常常会有老人上前打招呼:“罗老师,你当年给我治过眼睛的。”

在罗江莉展示的关于罗忠的报道中记者看到,有一次,一位老人突发眼疾,但当时医院停诊且正在修建病房。罗忠得知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设立临时门诊室为老人诊病,又从老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出发,申请减免白内障手术的部分费用,最后成功为老人恢复光明。

除了日常门诊和手术,罗忠还时常参与各种紧急救援任务。1976年的一天,重庆市民黄振华遭遇车祸眼部受伤,罗忠不仅通过急诊手术保住了他的右眼,为防止交叉型眼炎,在黄振华住院治疗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已过花甲之年的罗忠还总是冒着炎炎烈日,每天亲自为他清洗伤口、动手术、缝合、换药、拆线,无微不至地照顾直至患者出院。

“我爸爸常说,每一位患者都是他的亲人,医生就像是与死神的赛跑。”罗江莉回忆,父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军医的使命与担当。

罗忠在北京的留影。

03

对家人,他要求“自己的路自己蹚”

如果说患者们对罗忠的印象是态度和蔼,尽职尽责,那子女们对罗忠的印象则是要求严格,生活勤俭。

“我给他买衣服,他都舍不得穿。”罗江莉说,这是由于父亲罗忠年少经历养成的习惯。

罗忠年幼时就失去了父母,在亲戚家长大,小时候家里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也要求全家人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家中的物品总是物尽其用,从不铺张浪费。

对待子女的教育,罗忠更是坚持“自己的路自己走”的原则。

“他从不利用自己的特权为子女谋取私利,我们兄弟姐妹三人都是靠自己找到工作的。”罗江莉说,以前虽然她不理解,但也通过招工进入单位,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直至前段时间,罗江莉读到了父亲的日记,她才感受到了父亲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刻进骨子里的信仰。

罗忠在日记中写道:“不要靠家长,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自己的路自己蹚。”

罗忠不仅对子女严格要求,对自己的亲戚也同样一视同仁。曾经有亲戚找到他,希望他能帮忙安排一份好工作,罗忠婉言拒绝:“工作要靠自己的本事去争取,不能走后门。”

慢慢地,这份刚正也成了罗家的清正家风。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家庭充满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氛围,子女们也将这份家风铭记于心。

退休后,罗忠同志依然心系单位,积极发挥余热,以丰富的从医经验继续奋战在一线医疗岗位上,并为地方培养了多名专科医疗人才。

移交璧山军休中心休养后,罗忠也积极参加军休中心组织的集中政治理论学习和各项活动,坚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罗江莉(中)正在替父亲罗忠交2万元党费。

如今在璧山区军休中心,罗忠的事迹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他的老战友们回忆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罗忠是个好同志,他对党忠诚,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战友和群众热情帮助,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军休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将以罗忠为榜样,更加用心地服务好每一位军休干部,传承和弘扬他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罗忠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从战火硝烟中走来,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坚守,以清正廉洁的家风育人。他用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这份特殊的党费也将继续勉励“后来者”,把“忠”刻进姓名。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姜念月/文 受访人、璧山区军休中心/供图 林楠/主持

来源:华龙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