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漳白话-区怀瑞《玉阳稿》卷五之张鹿垣诗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3 03:20 1

摘要:《玉阳稿》八卷,首二卷为诗歌,后六卷为文章。明末佛山高明区怀瑞在当阳任职期间,鉴于当阳的历史地位与现状,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文关怀的诗作与文章,这些作品后来被整理成《玉阳稿》。

《玉阳稿》八卷,首二卷为诗歌,后六卷为文章。明末佛山高明区怀瑞在当阳任职期间,鉴于当阳的历史地位与现状,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文关怀的诗作与文章,这些作品后来被整理成《玉阳稿》。

楚国是屈原、宋玉的故乡,登上玉阳山四望,只见一片苍茫,没有边际。只有古时的仲宣台还保留着,那是王粲流寓之地,而他的词赋则与屈原、宋玉一同兴起。在蓝堆为界的境内,名胜众多,翻阅山志,发现过客留下的诗作,从张燕公开始,也仅仅寥寥几首。到了万历年间,才有袁中郞兄弟与黄平倩、雷何思等人,各自修炼慧业,结社护法。当时,土著中擅长作诗的有度门诲公。又过了二十年,我的同乡黄逢永来此担任学博,他以风雅自居,所编纂的志乘艺文,除了诲公外,还有布衣杨志。这二人去世后,便没有人能够继承他们的名声了。自从我担任此地牧守三年以来,才发现了张鹿垣这位茂才。他的操行高尚,不随波逐流,而是追求古人的风范;他的功力深厚,从基础开始,逐渐深入堂奥。

唐朝以诗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只要有一韵奇作,行卷就会在都城引起轰动,甚至宫中的乐工也会将其传唱到皇帝耳中。如今,窗下的经生们,只知道埋头苦读帖括,专注于八股文的钻研,日夜不息,哪里还有余暇去关注那些与功名无关的古文诗词呢?即使有才人和志士,偶尔触碰到当时所忌讳的内容而创作,也大多只是浅尝辄止,随意发挥,不深入研究古人的作品,导致风雅逐渐衰落。他们以为生活在当今之世,就绝对不能写出古人的诗;又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诗,宋朝不沿袭唐朝,元朝不沿袭宋朝,只是一味地追求新颖,却病在不合古人规矩,结果导致全国都像被狂波席卷,无法回头。这些人不仅作品平庸鄙俗,连声调都不合规范;即使是对古人的命意铸词,也鲜有了解者。这并非他们不学诗的过错,而是他们谈论诗却误导后学的过错。

鹿垣自幼聪颖,便成为博士弟子,以诗受到老师黄逢永的赏识,他深入探讨诗的源流,近年来越发精炼,脉络清晰。他的古近体诗,无论汉魏还是李唐,都无一时浮躁诡谲,结体自然。他的诗习于身心性情,必定恬淡平和而得其理,若用于世事,必定能养和平之福,挽回中衰的国运。他将度门诲公、布衣杨志的诗作合铸一炉,发扬光大,不让流寓之人独擅其乡的美名,这一重任将落在鹿垣身上了。

原文如下:

楚爲屈、宋之鄕,登玉阳而四瞩,杳无邉迹。只有古仲宣台,其人流寓也,其词赋则与屈、宋代兴也。堆蓝爲境以内名胜,披阅山志,过客留咏,有张燕公而下,亦仅寥寥数作。万历中,始有袁中郞兄弟与黄平倩、雷何思,各修慧业,结社护灋。其时土著称诗,乃有度门诲公。又二十年,吾鄕黄逢永来任学博,以风雅自命,所葺志乘蓺文,诲公外有布衣杨志,二公没后,遂无继其响。自余作牧三年,始得张鹿垣茂才。其操尚薄挽近,而追古先,其功力繇庭阶而入堂奥。夫李唐以诗制科,一韵奇卓,行卷噪于都下,宫伶达于尚方。

今牖下经生,伊吾帖括,覃精八股,穷日继晷,安有余暇以及不关利达之古文词?才人志士,间有触时所忌讳而爲之者,大都浅尝其味,恣情意所之,不研究逞古,遂令风雅逓降,以爲生乎今之世,决不能为古人之诗;又谓今自有诗,宋不袭唐,元不袭宋,矢口求新,病于合辙,举国若狂波而不返。无论靡曼鄙率,竟非声调;卽古人命意铸词,鲜有知之者,非不学诗之过,谭诗而误后学之过也。鹿垣发燥,卽爲博士弟子,以诗受知于其师逢永氏,探讨源流,年来淘汰愈精,脉络绛细。古近体程度,汉、魏、李唐,无一时躁诡俶结。习于身心性情,必恬夷而得其理,出以用世,必且养和平之福,挽中昃之运,合铸度门诲、布衣志而灮大之,无使流寓独擅其乡,将在鹿垣氏矣。

来源:宋沮漳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