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生导师,从事网络传播、群体传播、媒介社会学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基金、博士后基金特
作者:周琼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生导师,从事网络传播、群体传播、媒介社会学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基金、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重点项目等十余项,以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广电总局项目多项,在《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编辑之友》、《当代传播》、《新闻界》、《出版发行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为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奖成员。为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书尝试将互联网群体传播置于媒介化社会和转型期社会的大背景下,运用场域理论以及媒介社会学的视角,将互联网群体传播对传播模式和媒介格局的改变,进而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乃至对社会秩序的冲击,这一系列的内在机制进行探究和分析,试图揭示以传播模式和媒介格局变化构筑的传播变迁,对以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为表征的社会变迁如何影响,互联网群体传播到底起到了何种作用,以及内在的演化机理和规律。
本书共有六章,第一章为导论,论述了网络社群时代的莅临,梳理了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研究脉络。第二章涉及场域和社群这两个核心概念,阐释其内涵与特征,藉此确立整个研究分析论证的逻辑起点,构建全书立论的研究框架,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生成及其演化机制。
第三章阐述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传播模式的创新,第四章阐述互联网群体传播对媒介格局的冲击,互联网群体传播的传播模式与媒介格局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第五章论述互联网群体传播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第六章论述互联网群体传播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群体传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和重构关系。
第三章和第四章涉及传播变迁,第五章和第六章涉及社会变迁,基于互联网群体传播,传播变迁与社会变迁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互动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传播变迁推动社会变迁的进程,而社会变迁又深刻影响传播方式的演变。
可见,传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推动力量,传播方式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会深刻影响社会变迁的节奏和方向;而社会变迁为传播变迁提供环境和需求,数字化社会推动传播媒介与技术的融合,呈现动态的双向共振。传播技术与模式的创新不断塑造社会结构与文化;社会变迁中的需求和规范反过来塑造传播的发展方向与伦理框架。传播变迁通过改变信息的流动方式、内容特性和技术手段,推动了社会的制度优化、文化创新和结构变革;而社会变迁中的结构调整又为传播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动力和方向,两者共同建构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来源:再建巴别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