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女儿,嫁给晚清名臣,育一子败光家产,一孙女名满天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23:58 1

摘要:李菊藕是李鸿章与小妾赵小莲的二女儿,母亲赵小莲从小就教她识文断字,到五六岁的时候她就能作诗,父亲李鸿章非常疼爱她,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她是李鸿章的二女儿。

她嫁给晚清名臣张佩纶。

生有一儿子,败光全部家产。

但一孙女却名满天下。

她的名字叫李菊藕。

01

李菊藕是李鸿章与小妾赵小莲的二女儿,母亲赵小莲从小就教她识文断字,到五六岁的时候她就能作诗,父亲李鸿章非常疼爱她,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22岁那年,李菊藕越发出落得亭亭玉立,曾朴在《孽海花》里曾描写李菊藕的容貌:眉弯目秀,唇红齿白,鼻梁高挺,其容貌可与西施比肩。

图|李菊藕

李鸿章却将爱女许配给了张佩纶做继室夫人。

此时的张佩纶一没钱,二丢了官职,三年龄大,四已经有过两房妻子。

张佩纶的两任妻室,第一任妻子叫朱芷芗,据说朱芷芗的父亲朱学勤非常看好张佩纶,自出婚礼钱为女儿与女婿办婚礼。朱芷芗与张佩纶育有两子,与张佩纶仅相伴了6年,在张佩纶32岁时病逝。

第二任妻子边粹玉,也仅仅与张佩纶相伴了三年,在张佩纶流放期间思念成疾去世,这一年张佩纶也年仅39岁。

妻子早亡,马尾海战惨败,他被发配,这一年可以说张佩纶的人生最低谷的时期。

当李鸿章要将爱女嫁给张佩纶时,他的妻子赵小莲骂道:你老糊涂了吗?将女儿嫁给一个相差19岁的人做继室夫人,还是个囚犯。

此时的李菊藕年仅22岁,但张佩纶已经41岁。

说起张佩纶的经历,张佩纶在清廷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在朝中与张之洞、陈宝琛等属于清流党。

1884年,法国侵略越南,觊觎中国边疆,张佩纶与清流党竭力主战。

中法马尾海战他受命到福建马尾迎战,但中国不战而败,法军舰入侵马尾港,福建水师全军覆灭,马尾船厂也被毁。

图|张佩纶与李鸿章

清流党主将被纷纷派到了外省任官,如张之洞被派到广东任总督;陈宝琛被派到广东;张佩纶被发配到边寨张家口。

他的第二任妻子边粹玉也就是在这一年受不了打击,思夫心切,郁郁而终。

没想到在张佩纶人生最不堪的时候,李鸿章竟然做主要将女儿李菊藕许配给张佩纶。

虽然李鸿章的继室夫人赵小莲哭闹着不肯让女儿嫁给张佩纶,怕女儿跟着他受罪。

李菊藕却站出来说:爹爹的眼力,必然也不会差。

可以说李菊藕本人的肯定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她与张佩纶的姻缘。

02

张佩纶的妻子边粹玉去世三年后,张佩纶在李鸿章的安排下正式迎娶了李菊藕。

李鸿章为了李菊藕还让张佩纶搬到了南京,并给了一份丰厚的陪嫁。为他们在南京买了一座巨宅,这座宅院是康熙年间一个征藩有功的靖逆侯张勇的旧宅。与李鸿章的“相府”仅一墙之隔。

虽然宅院门口写着“张佩纶宅”字样,但南京民间一直称为“小姐楼”,所谓的小姐就是李菊藕。

在张佩纶流放期间,没有稳定的收入,李鸿章私下补贴他千两银子的生活费不说,还将自己的爱女嫁给了他。

图|李菊藕与母亲赵小莲

除了他与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是至交外,他是非常欣赏张佩纶的才干与品性的,并且有意将他招到自己的门下,成为自己的幕僚。

因此,在张佩纶身处绝境时,他向其伸出了援手。

正如李菊藕所预料的,他的父亲的确没有看错人。

婚后,张佩纶与李菊藕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生活。

在张佩纶的日记中的记载:

1889年二月初三日,午后与内人(李菊藕)论诗很久;

1889年六月初八,雨中与菊藕闲谈;

1890年元月十六日,与菊藕小酌,花香摇曳,酒喝到微醺;

1890年二月初五,菊藕身体小有不适,煮药、煮茶、读画、聊天;

婚后,李菊藕为张佩纶生下一儿一女,儿子叫张志沂,女儿叫张茂渊。

自中法海战失败后,张佩纶的官路就断了,再加上对清廷无能的痛恨,便常以酗酒来消磨时间。

李鸿章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后,曾让他北上协助谈判,但他称病未去。

他的消极情绪也影响着李菊藕,李菊藕不喜欢与亲戚之间联络,还落下个孤僻的名声。

李鸿章为此还写信安慰女儿说:要想开一点,多愁多忧会伤人。

父亲写信安慰李菊藕不多久,1901年,父亲李鸿章便病逝了。

这让李菊藕倍受打击,也许是前半生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得太顺了,后半生命途坎坷。

图|李菊藕与张佩纶

李菊藕还没有走出父亲去世的阴影,第二年她的丈夫张佩纶也在南京病逝了。

张佩纶在病逝时留下遗言:不葬入祖坟。

在古代人看来,能葬入祖坟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张佩纶不愿葬入祖坟的原因是,他还在因为中法海战的失败而耿耿于怀。

张佩纶的病逝对于李菊藕的打击无疑是雪上加霜。

此时,他们的儿子张志沂年仅7岁,女儿张茂渊年仅2岁。对父亲张佩纶还没有多么深刻的印象。

03

37岁的李菊藕,正值青年,丧父守寡,她在床上躺了几天,就想这样一直睡过去,但为了孩子她还是振作了起来。

从此,她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到了儿子张志沂的身上。

据李菊藕家里的老女仆回忆:李菊藕对儿子张志沂非常严厉,背不出书,不是打就是罚跪。

在李菊藕的严格督促下,张志沂对古文甚至父亲的奏折都能够倒背如流。

为了防止儿子张志沂有纨绔子弟的习气,她给儿子穿老式的衣服,当大家都已经西装革履时,张志沂还穿着绣花鞋。

图|张志沂

张志沂16岁时,李菊藕因感染了肺病去世。

李菊藕去世这一年,也就是1912年,恰是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年,意味着属于封建王朝的时代结束了。

李菊藕去世时,给张志沂仍然留下了丰厚的家业,张志沂后来也娶了清末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黄素琼。

张志沂与黄素琼的结合一度还引起了很多人的羡慕,都说是门当户对,才子佳人的一对“金童玉女”。

婚后黄素琼为张志沂生下了一儿一女,女儿张爱玲,儿子张子静。

尽管李菊藕对儿子张志沂倾注了大半的心血,害怕他染上纨绔子弟的飞扬,但终究是害怕什么来什么,张志沂也患了封建遗少的通病,吸大烟,逛窑子,与妻子黄素琼感情不合。

也许是李菊藕的打压教育下,张志沂却一直压抑着一颗反叛的心,在李菊藕去世后,他开始放飞自我。

黄素琼讨厌张志沂的不思进取,为了逃离这样不堪的家庭,她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决定逃离封建家庭,活出独立的新女性。

为了追求自我,她抛下张爱玲与张子静姐弟,与小姑子张茂渊到国外留学。

黄素琼的离开,以及张志沂的续娶,让张爱玲的生命轨迹也发生了变化。

她受父亲的影响,有深厚的古文基础,但她也受父亲的影响,过了一段非常困窘的生活,她在香港的学业都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她为了赚钱养活自己,拼命写作,并发出了“出名要趁早”的感慨。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她对封建家庭,对像父亲一样的封建遗少的生活是讽刺和痛恨的。

但张爱玲曾在她的小说《对照记》中对祖母李菊藕的婚姻却非常认同:我祖母的婚姻算是美满了,隐居南京的大花园,诗酒风流。

后来,张爱玲的文学在上海声名鹊起。至今,她的文学作品享誉国内外。

图|张爱玲

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曾说:当我的父亲越来越落魄时,我姐姐的名气却越来越响亮。

若干年后,人们也许会忘了张佩纶和李鸿章,但提到他们的名字,必定会强调,“他是张爱玲的祖父”,“他是张爱玲的外曾祖父”。

张爱玲也曾说:他们静静的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

后来,人们提起李菊藕,也会说,她的儿子张志沂是一败家子,但孙女张爱玲却享誉国内外。

李菊藕的一生是晚清贵族女性的典型写照:她们被裹挟于政治联姻、家族责任与时代剧变中,个人选择空间极小,却以隐忍的姿态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来源:黎庶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