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事故,折射出来的不仅是人们对智驾操作的再次忧虑,对智能汽车事故划分的再次讨论,也是对“雷军”IP的再次审视。当快速响应变成72小时回应,当用户至上变成技术性文字,我们会发现,保持个人IP,是多么不易。
3月29日,是雷军的分水岭。
之前,小米汽车大获成功、小米集团业绩创下新高、三星李在镕拜访雷军上演“穷小子翻身”......
之后,小米SU7事故“技术性甩锅”、雷军迟到72小时的致哀、股价连续下跌......
一场事故,折射出来的不仅是人们对智驾操作的再次忧虑,对智能汽车事故划分的再次讨论,也是对“雷军”IP的再次审视。当快速响应变成72小时回应,当用户至上变成技术性文字,我们会发现,保持个人IP,是多么不易。
01
一场事故带来社会质疑
2025年3月29日深夜,安徽池州高速上,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NOA(领航辅助驾驶)状态下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爆燃,导致三名年轻女性乘客死亡。这场事故将小米汽车推上风口浪尖。
事故发生后,小米汽车多次强调“未接触事故车”“NOA被接管”“无法分析车门是否锁死”,被质疑为“技术性甩锅”。而事故受害人人家属更是控诉“未收到慰问电话”,让小米汽车陷入舆论风波。
直到事故发生72小时后的4月1日晚,雷军才以“心情非常沉重”致哀,承诺“不回避责任”,反而激起网民的不满。
这一表态,与雷军长期塑造的“用户至上”“快速响应”IP形成巨大反差。更有网友发现,雷军在事故发酵期间仍在社交平台发布樱花摄影内容,进一步加剧了其形象崩塌,暴露出小米在个人IP与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割裂。
小米的回应,是冷冰冰的数字和时间。雷军的回应,避开了先期赔偿问题和技术改进问题。这种并不能让人认可的回答,也让资本市场快速做出反应:从3月31日至4月2日,小米股价累计下跌超过12%,市值蒸发超过900亿港元,较3月高点回撤超过20%。
02
核心资产即核心风险
小米商业帝国的核心资产是什么?
雷军这个IP,一定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
自2015年“Are you OK”鬼畜视频出圈后,雷军将“理工男企业家”人设发挥到极致:工厂直播、车主开车门、跨年演讲等“亲民互动”持续强化用户情感连接。在SU7的营销中,这套打法达到巅峰:发布会观看量破亿,同款皮衣售罄,抖音粉丝超4500万,单条视频广告报价达37万元 。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雷军的个人流量再上一个台阶,三天三个热搜,哪怕是婉拒记者采访的视频,都能获得巨大的流量。甚至于,“3.15”晚会曝光翻新劣质卫生巾和纸尿裤事件后,雷军的评论区却被网友攻陷。众多网友纷纷跑到雷军评论区“许愿”,希望小米能生产卫生巾和纸尿裤等产品。
可以说“雷军”这两个字,是小米最大的品牌,更是小米最大的溢价。
2024年,小米实现公司总收入3659亿元,同比增长35%,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
这得益于小米汽车量产带来的巨大效能。但是换个角度看,同样造车,小米SU7一年时间交付136854台的成绩背后,又有相当一部分是雷军个人带货能力的功劳。
可以说,不少消费者乃至投资者,买的都不是小米,而是雷军这个IP。
而当个人IP成为企业估值核心变量,任何负面事件,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这也是这次事件,为何人们关注雷军的回应,要远高于事故本身。因为雷军的个人IP已经深深嵌入到小米的品牌形象中。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从雷军的年度演讲到小米的各种产品发布会,几乎都是雷军的表演地。这种人与品牌的高度捆绑,像极了曾经苹果与乔布斯的组合。“雷布斯”用同样的手法,打造出小米的增长奇迹,也带来了小米发展的隐忧。
事实上,在小米SU7发布之时,就有人认为,小米与雷军过于紧密的捆绑,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毕竟汽车不同于家电和手机,是有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过渡捆绑带来了任何反馈不及,都可能伤及小米品牌和雷军本身,所以“发力越大,反噬越强”。而雷军,也会因为小米汽车,需要额外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压力。
如今看来,一语中的。
03
个人IP走并不好走
走个人IP的企业,或者说尝到个人IP甜头与苦果的企业,不止小米一家。远的不说,2023年东方甄选凭借董宇辉“文化带货”带动公司股价暴涨,但后因“小作文事件”导致单日掉粉10万,市值蒸发60亿港元。此事最终以CEO孙东旭辞职、董宇辉升任副总裁收场,但后续依旧闹到分手扬镳,折射出企业依赖个人IP的脆弱性。
对于小米来说,雷军IP同样是通过情感共鸣获取用户。按照小米的回应,其专项组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
然而在媒体采访中,事故受害者家属却告诉记者,小米虽发布公告会成立调查组,但从事故发生到记者采访,小米没有任何人与受害者家属联系,也没有打过一个慰问电话。而事故受害者家属得到的消息,仅仅是小米把车子拉到北京去做鉴定了。
如此反差,让人感觉不到小米与用户的共鸣,甚至导致部分网友认为小米汽车“买前买后两种态度”。出事前说的是家人,出事后又成了条款规则。
此外,当创始人或明星员工成为品牌符号之时,企业治理容易让位于个人意志。我们常说,一个企业的文化特色,看创始人或者实控人就大概可知一二。比如与雷军一样被称为“良心企业家”的于东来。胖东来的企业特色,就很明显体现出于东来本人对于社会、对于商业的感触和反馈。
固然胖东来是中国商超的标杆,胖东来对于客户的服务已经达到极致,但是于东来个人的一些言论和做法,往往也会给胖东来带来品牌压力和舆情压力。一句“员工不许收彩礼”就惹的满城风雨,“企业请离员工私生活远一点”的话题直接冲上了热搜第一。以至于胖东来最后出来回应这只是“倡导”,不是“规定”。
雷军IP的打法,让小米实现“三年走完蔚小理十年路”的奇迹。但是汽车就是汽车,他不会因你个人IP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可能。马斯克在全球比雷军的IP更大,多次特斯拉事故带来的结果也证明,技术缺陷无法用营销光环所掩盖。
虽然此次事故的最终责任还没有定论,但是目前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对于小米、对于雷军乃至对于很多依靠IP流量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警示:企业不可将声誉过渡系于个人IP,“个人英雄主义”在现实世界,是替代不了体系化建设的。
来源:新财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