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8号,陶白白前妻在直播间挂出“爱因斯坦脑子”,2块8,号称买即长脑。
谁没花过几块钱买过智商税?
6月8号,陶白白前妻在直播间挂出“爱因斯坦脑子”,2块8,号称买即长脑。
我当场点开,付完钱就收到一句“祝你聪明”加一条像素级视频。
没实物、不发货,标签大字写着情绪价值。
就这,销量3万多。
有人笑,有人骂,也有人真觉得钱花得值。
我看着订单,心里只剩一句:真有那么多人想走捷径长脑子?
我把那段视频来回看了三遍——画面就是一个大脑模型旋转,字幕飘“你变聪明了”。
像小时候小卖部卖的魔法贴,贴哪儿哪儿好,可再傻的小孩也知道只是塑料片。
但成年人的生活比作业更难。
老板催方案、客户改需求、工资跟不上房租。
焦虑没地方去时,花三块买一秒心理高潮,好像比深夜emo便宜多了。
平台把“虚拟产品,不发实物”八个字缩成蚂蚁大小。
点再快也看不到。
律师说写明白就不算诈骗,可没人问,我们这种手指比脑子快的人能不能看清。
我想起朋友圈前阵子刷屏的《30天口才速成》《零基础月入十万》。
点开一瞧,都是录播课配鸡汤文案。
买的人真有变富的吗?
截图倒是先炫了。
市场吃透了这一点:你不缺知识,缺时间;不缺时间,缺耐心;不缺耐心,缺对不确定性的抵抗。
于是安慰剂做成各种包装,小到一句祝福,大到一套课,都在卖同一件事——你可以不用真的费劲。
心理学实验说安慰剂能止痛,但不能治病。
可止痛就能卖钱。
直播间里的“爱因斯坦脑子”只是止痛药,不是解药。
吃下去不疼,可考试不过、熬夜秃头、PPT还得自己写。
真正可怕的是,当我们习惯几块几毛地买安慰,就不再愿意花大力气去啃硬骨头。
以为买过的祝福、学过的课程会自动变成成果,结果年底回头看,工资条还是那个数。
下次再蹦出“买脑”链接,我会划走。
不是看不起三块,是看不起那个想偷懒的自己。
聪明不包邮,焦虑也不打折。
来源:玖囿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