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线网·散文】婆婆妈妈那些事儿——春天的碎布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20:19 1

摘要: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青海读书已关注分享视频,时长00:160/000:00/00:16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进度条,百分之0播放00:00/00:1600:16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前几天,青海读书会会长刘志强老师在群里说,大家写写春天吧。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确实值得讴歌赞颂。

但我看窗外,柴达木的春天还躲在冬“大哥”的背后,羞答答不愿示人。

再望向远处,大地背阴处,前几场积雪还未消融,柏树山仍身披银装,树梢、草地,哪里有一点绿意了?

这拖沓的冬呀,每年都流连“忘返”,非到万不得以绝不肯撤退。

人们的棉袄也不敢轻易收起来,动辄下雪,“一言不合”便降温,大家在春天里得随时准备“过冬”呢。

哼!咱们高原的春天还早还早。

但是,谁说春天只能在窗外、在树枝上、在草坪里、在山上呢?

换一个角度,我看到了婆婆和妈妈营造出的春天。

花盆里的春天

婆婆和妈妈,都是爱花的人。

只要她俩在的地方,总是花团锦簇、绿意盎然。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青海读书已关注分享视频,时长00:160/000:00/00:16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进度条,百分之0播放00:00/00:1600:16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超清 流畅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继续观看 【青听FM】天脑蛋专栏:婆婆妈妈那些事儿——春天的碎布头 观看更多转载,【青听FM】天脑蛋专栏:婆婆妈妈那些事儿——春天的碎布头青海读书已关注分享点赞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上次出差回西宁,吃过饭,妈妈开始给我热烈介绍她的“花花军团”。

“这盆是你大姐买的康乃馨,说是给我的三八节礼物,土栽的花便宜还活得时间长,你看好看不?”妈妈一脸幸福。

那盆“小脸蛋”康乃馨果真长得旺盛,同一盆里还有好几种颜色,都竞相开放。

“这盆蝴蝶兰是去年10月份我从楼下捡的,有人把这么好的花不要了扔到垃圾桶旁边,我捡回来时间不长花儿就开了,今年还能开。”妈妈不无骄傲地说,好像她捡回的不是一株花,而是一锭金元宝。

“这个吊兰,我养了好长时间了,皮实,一两个月家里没人不浇水都没事。”

那种金边吊兰其实很常见,也很好养活,一般不受专业养花人待见,但妈妈把它也当成宝贝伺候着,允许和“大家闺秀”一起渲染春天。

妈妈和二姐从网络视频学着用鸡蛋壳自制花肥,即用生鸡蛋壳泡的水浇花。怪不得门源家里的花儿长得格外茂盛,我第一次看到绿萝的叶子能长那么大,简直不敢相信这株绿萝就是从我小家里移植过来的。

爱学习的婆婆也立马实践起来,生鸡蛋壳绝不往垃圾桶丢了,都进了临时花肥桶。家里的花“吃了鸡蛋”果然精神饱满,叶绿花红,春意盎然。

侍弄过庄稼、蔬菜的妈妈和婆婆,对栽种有本能的喜欢。家里的花盆一旦空置,她们便大展伸手,移栽花苗,撒蔬菜种子,或者干脆种葱种蒜。

总之,植物的生长带给她们希冀,也带给全家人愉悦。家里的阳台就是一个小型花园兼菜园。

妈妈会经常在家庭群里晒她的种植成果,每每给女儿们带来好心情。受她的影响,我们姐妹几个都喜欢花花草草,居所里四季都会有春天。

恰好婆婆也喜欢侍弄花草,俩亲家经常在微信上“切磋”经验,互通有无。

碎布头的春天

婆婆和妈妈都喜欢穿针引线,和针头线脑打了一辈子交道,也许已经不是喜欢不喜欢,她俩做针线活儿其实就像我们拿起笔写字一样自自然然。

小时候我们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妈妈做的,一年两三双各式布鞋,慢慢就长大了。受妈妈的影响,我从小也喜欢做针线活,尤其喜欢补袜子,因为我补袜子的手艺收到妈妈和两个姨娘的好评。

言归正传。婆婆去年收到一位亲戚的礼物,手工做的布钱包。

妈妈看到后,得到了灵感,她要学着做。刚好大姐从朋友那里找来一些漂亮的碎布头,尤其是缎面布头扔了怪可惜,放着又不知道能干啥。

妈妈的灵感让这些碎布头可排上了用场。妈妈对照成品剪好纸样儿,再打一些比较轻薄的袼褙,剪剪、缝缝、定暗扣,变戏法一样的,碎布头变成了漂亮的布钱包。

妈妈从折叠式“双卡”钱包变化出“单卡”的,更加轻便,很适合装公交卡、饭卡之类的。

看到妈妈的成品我心下只有佩服,看一眼就能照样儿做出来,可太厉害了。最主要是从妈妈那里要来“单卡”“双卡”各一个小钱包,立马把无处安放的卡片收纳归拢起来。

手机支付让我们渐渐忘了钱包这回事,以前的皮质钱包早就淘汰不用。

而妈妈做的布钱包因为轻便、古色古香、全手工,深得吾心,用上就爱不释手。

同样喜欢做针线的婆婆也得到了一些碎布头,过完春节就动手做起来,前后做了好几个。

婆婆是慢性子,针线活儿比妈妈做得精细。

等成品亮相,果然婆婆做的钱包针脚更匀称,钱包盖儿还很创意地留了个弧度,整体看起来更美观。

妈妈看了微信图片也赞不绝口,说她自己只图快,做得太粗糙了。两个人在微信里聊得热火朝天。

婆婆一个一个地数成品,给孙女的、给大亲家母的、给二亲家母的、给弟媳的、给秀儿的、给尕秀儿的、给大姐的、二姐的、四姐的……算了算还不够给亲友分配呢。

当然,因为近水楼台我和儿子早已优先挑了自己最钟意的一款。

碎布头用完了,成品不够分,还得采购原料。上个周末,我陪婆婆去逛街。

我已经有两三年没逛过街了。放慢脚步,喝着奶茶,和婆婆优哉游哉浪小城商场,边看边买,心情格外舒爽。

我俩在百货店扯了几块花色漂亮的缎面布料,又到另一家店挑了一些精致的纽扣,打算当做钱包的装饰。

买好布料的第二天,婆婆找出旧衣服仔细地用浆糊打袼褙,用厚书压平整,再认真地剪样儿,摆弄端正,一针一线地缝合。白天我和儿子上班上学,她一个人坐在阳台椅子上静静地穿针引线。

看着普通的布片儿在自己手底下慢慢变成好看好用的钱包,工匠手想必也是开心愉悦的。

我呢,心里美滋滋的,已经想好等婆婆做出来蓝色梅花和紫色梅花的,再各“占”上一个......多么美的工艺品啊,多么明媚温暖的春啊。

婆婆妈妈

我的婆婆和妈妈其实一点都不婆婆妈妈。拿一个网络热词来说,她们是典型的不扫兴父母。

有两个绝世好妈妈,足可以让我“耀武扬威”。

她们从不打击子女的想法、主意,不会轻易说不行,更不会阻挠子女要实践的行动。

她们永远相信孩子们的主见,夸赞孩子们的成绩,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及时回应孩子们的诉求,包容孩子们的不是……

更为可贵的是她们的通情达理、与时俱进,曾过了艰苦日子的她们精打细算、勤俭持家,但也会欣慰地享受儿女们挣来的“光阴”,肯穿漂亮衣服,肯下馆子吃饭,儿女们说去哪儿浪就去哪儿浪,每天开心随和,总为儿女们遮蔽阴霾,永远晴空万里。

妈妈和婆婆,她俩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都是没有进过校门、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

都在很年轻的时候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为人妇,都是家里的长嫂,都伺候过公婆、姑叔等一大家子人。

她俩都是要强的人,家里家外的活儿都要干到最好,绝不能让人挑出毛病,所以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她俩都很勤快能干,都闲不住,都为儿女们操碎了心。如今古稀之年,还是帮着子女带孩子。

有父母陪伴,每天都是春暖花开。

我的春天是婆婆妈妈的,是明媚可爱的。

来源:青海在线网官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