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离家后消失30多年,侄儿指着开国大典照片:这不是我三爹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2 20:15 1

摘要:七十年前世界的目光聚焦旧金山,联合国成立,《联合国宪章》在那儿庄严签署。作为战胜国,中国派出了代表团,其中一个名字董必武,第一次以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被世界记住。

七十年前世界的目光聚焦旧金山,联合国成立,《联合国宪章》在那儿庄严签署。作为战胜国,中国派出了代表团,其中一个名字董必武,第一次以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被世界记住。

谁能想到,这位在国际上掷地有声的人物,对于他的家乡亲人来说,却消失了三十多年。直到30年后侄儿指着开国大典照片上,看着紧随毛主席身后的身影叫着三爹的时候,一切才真相大白,这位共产党人的人生,到底有多传奇?

对于董家村的人来说,董必武出了家门就再也没了消息,老人们还记得那个从小就聪慧过人的孩子,知道他剪掉辫子,毅然投身革命,可之后怎样,谁也说不清。只晓得兵荒马乱,世道不太平,这一走就是几十年,杳无音信,董家人不是没想过打听,可那时候兵连祸结,消息闭塞。

街坊邻里偶尔会看到国民党的捉拿共党首领董必武海报,董家人更是心惊胆战,生怕哪天飞来横祸。谁又能想到,这位在家人眼中消失的家人,早已投身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早在1919年,他就和陈潭秋他们在武汉创办了私立武汉中学。

为了这所学校,董必武典当了自己身上唯一值钱的皮袍,换了二十块大洋做启动资金,这所看似普通的学校,却成了孕育革命火种的摇篮。董必武和陈潭秋、李汉俊这些后来的中共一大代表,亲自在学校里教书,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建立党团组织。

武汉中学因此被誉为党史上最牛中学,培养了包括后来成为中的詹才芳在内的一大批革命骨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董必武正是十三位创始人之一。

此后几十年,他为了革命事业辗转各地,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到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再到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默默奉献。

在隐蔽战线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的他家人不知,乡邻不晓,但他从未动摇,为了心中的理想,甘愿人间蒸发,隐姓埋名,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危难关头,董必武临危受命,以中共参议员的身份,挺身而出。

他在国民参政会上,和国民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面对国民党的重重刁难和阴谋诡计,董必武笔杆如枪,以雄辩的口才和犀利的文笔,揭露真相,争取舆论。他在参政会上掷地有声地提出临时解决办法十二条,条条切中要害,直击国民党痛处。

他发表的公开信函和文章,更是有理有据,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在一次参政会议上,国民党代表何应钦公然诬蔑共产党制造摩擦,忍无可忍的董必武拍案而起,慷慨陈词,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质问何应钦。

他的发言讽刺国民党的虚伪和不诚,掷地有声,震慑全场,让何应钦顿时语塞,冷汗直流。毛泽东得知此事后,赞叹董必武三寸之舌能抵数万雄兵,高度评价了他在舆论战线上的巨大作用。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联合国成立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董必武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加入了中国代表团,首次登上国际政治。

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面对外国记者带有挑衅意味的提问,一位记者甚至刁难地要求董必武站起来。对方甚至还说,要看看共产党人像传说中那样带有特殊色彩,董必武不卑不亢,从容起身,侃侃而谈。

他以渊博的学识,儒雅的风度,清晰的逻辑,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记者,他用自己的言行,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打破了西方世界的刻板印象。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的名字不再是秘密,而是响彻大江南北,当开国大典的影像传到董家村,董家人终于确认那个失踪多年的家人活着。不仅如此,还成了站在毛主席身边的国家领导人,村里顿时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董家也收到了董必武的家书,这封迟到了几十年的家书,让董家人百感交集,喜悦之余,一些老乡也动起了心思。在他们朴素的观念里,朝中有人好做官,董必武如今当了大官,亲戚沾点光,也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有人撺掇董必武的侄子董良俊写信给三爹,希望能在北京安排个差事。董良俊也觉得有道理,就给董必武写了信,诉说了家里的困难。

董必武的回信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他在信中语重心长地教育侄儿: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过去的改朝换代可不同,共产党员都是有原则的。

所做的一切都要听从党的安排,共产党的干部也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并不是原来的县太爷,他明确拒绝了为亲属安排工作的要求,告诫他们要自力更生。董必武不仅对亲属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严苛,他生活极其简朴,一件旧转椅,用了几十年,坏了修,修了再用。

练字用的是废旧报纸,毛笔头掉了,用桃胶粘上继续用,1972年冬天,他身患重病,中央批准他去广州休养,为了节约国家开支,他坚持坐火车,拒绝坐飞机。

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后,正逢国家机关干部级别调整,当看到拟提级名单中有老红军妻子何连芝的名字时,他毫不犹豫地把妻子的名字勾掉。1969年儿子高中毕业面临就业,他坚决要求儿子下乡插队,并致信当地党组织,要求不要因为他是干部子弟就特殊照顾。

董必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也为后人树立了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家风典范。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家人,也告诉世人,革命不是为了当官发财,而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国家的富强。

1975年4月2日90岁高龄的董必武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毛泽东主席得知噩耗后,沉默不语,悲痛不已。朱德总司不顾年迈体衰,执意前来送别老战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始终坚守初心,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

正如他诗中所言,旋转乾坤终有日,神州遍种自由花,他亲眼见证了革命理想的实现,也为后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

结语

董必武的人生轨迹,浓缩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的奋斗历程。

现如今当我们回望这位共产党人的传奇人生,不仅是为了追忆历史,更是为了从他身上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信源

从北京到广州,86岁的董必武为何坚持坐火车?董必武之孙揭秘 湖北日报

2023-12-23

董必武诗中的“真理”与“真情”学习时报 2024-01-26

来源:枕梦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