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学课徒稿作品展在津举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2 19:36 1

摘要:开幕式现场3月31日,“力学力行·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学课徒稿作品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与美术馆联合承办,汇集了中国画学院历代艺术家的600余件课徒稿作品,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至2025年,全面展

开幕式现场3月31日,“力学力行·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学课徒稿作品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与美术馆联合承办,汇集了中国画学院历代艺术家的600余件课徒稿作品,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至2025年,全面展现了学院书画教学70余载的传承脉络与创新探索。嘉宾合影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表示,中国的美术学院应在国际艺术教育体系中展现自身特色,这一特色即体现在课徒稿传统所蕴含的师徒授受模式上。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既要坚守传统文人艺术的传承方式,又要善于利用视频等新技术手段,将古老的智慧转化为当代的学术成果。

展览现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陈冬至认为,年轻学子应重视书法修养,中国画与书法一脉相承,笔墨功夫直接影响艺术高度。他勉励教师坚守育人责任,传承中国画的艺术精髓。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原主任霍春阳认为,真正的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深化理解,以规矩为阶梯,进而实现艺术的升华。他呼吁师生回归中国画本源,在坚守中寻求发展。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表示,此次展览的课徒稿作品十分珍贵,对理解中国画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展览能推动中国画的教学发展,并勉励广大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展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展览现场天津美术美院中国画学院原院长李孝萱表示,中国画发展既要尊重传统程式,也需注入时代新意,过度的追求技法,易导致精神境界的缺失。艺术家们需保持清醒认知,在创新的同时,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张京生分享了自己从国画前辈处领悟的艺术真谛,并建议艺术家们认真学习艺术理论。他高度评价了此次展览对艺术本质的回归,为创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

展览现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周午生表示,本次展览系统梳理了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学文脉,展现了学院深厚的历史积淀。课徒稿凝聚了几代教师的教学思考与艺术修养,既是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更为未来的教学发展提供了宝贵文献资料。

展览现场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0日。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李鹤筹 《麻雀课稿》 纸本设色 34cm×34cm 1960年

秦仲文 《双松画法》 纸本设色 71cm×45cm 1959年

王颂馀 《塞北云山画法》 纸本设色 35cm×51cm 20世纪50年代

张其翼 《猿猴课徒稿》 纸本设色 34cm×34cm 20世纪50年代

萧朗 《禽鸟课稿》 纸本设色 40cm×50cm 20世纪80年代

溥佐 《水墨走马图》 纸本水墨 48cm×28cm 1962年

孙其峰 《松鼠课稿》 纸本水墨 35cm×45cm 20世纪80年代

杨德树 《老乐手》 纸本水墨 36cm×28cm 1992年

陈冬至 《秋胡戏妻》 纸本线描 30cm×20cm 1982年

韩文来 《墨竹课稿》 纸本水墨 40cm×60cm 20世纪80年代

霍春阳 《鸟的画法》 纸本水墨 68cm×45cm 2024年

周午生 《牡丹课徒稿》 纸本设色 33cm×69cm 2022年

何家英 《梅花少女》 纸本水墨 89cm×96cm 20世纪90年代

李津 《自画像》 纸本设色 23cm×40cm 2025年

李孝萱 《人物写生》 纸本设色 138cm×69cm 2019年

贾广健 《课徒稿—荷叶》 纸本 33cm×44cm 2003年

刘丹 《文人雅集修复作品课徒稿》 纸本 125cm×32cm 2025年

黄红涛 《溪山行旅》 纸本设色 191cm×100cm 2025年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来源:中国美术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