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想到十年后,她在上海台做记者,他在复旦教书,一次采访约嘉宾,才重新对上号。
“异地婚姻到底能不能熬出头?
”
昨晚刷到劳春燕在《东方时空》里连轴转,弹幕都在问:她怎么还能笑得这么稳?
答案藏在她和裘正义这段横跨上海北京十八年的“周末夫妻”里。
当年复旦校园里,俩人只是擦肩的点头之交。
谁想到十年后,她在上海台做记者,他在复旦教书,一次采访约嘉宾,才重新对上号。
裘正义先开口:要不一起吃个晚饭?
劳春燕回:行,但只能八点后,我得先剪片子。
就这么一句,把后来所有节奏都定下了——她永远先忙工作,他永远等她收工。
2006年央视抛来橄榄枝,她失眠一整夜。
裘正义没劝,只递给她一张北京地图,上面圈好了台里附近的租房小区,说:去吧,房租我掏。
劳春燕拎着两个箱子就去了,屋里除了一张床就是一台借来的小电视。
头三个月,她每天睡四小时,白天跑法院线,晚上啃法律书,怕念错专业词。
有次发烧39度,自己挂完水回台里剪片,保安都记住她了:那姑娘走路打飘还背电脑。
2009年调去国际频道,时差颠倒,她干脆把洗漱包放机房,三天不回家。
同年查出怀孕,她第一反应不是告诉老公,是先问医生:能扛到第几周?
得到“理论上32周”的答复后,她把出差箱换成28寸,塞满孕妇裤和降压药,继续跑。
裘正义只能在视频里看她肚子一天天鼓,急得把上海房子挂中介,准备辞职北上。
劳春燕一句“你敢来我就敢关机”,把他按在原地。
孩子落地那天,她刚下直播,宫缩来了,自己拨120。
阿宝的小名是裘正义取的,他说:宝字盖头,就是屋顶,你跑再远也有个家。
可现实是,屋顶在上海,她和孩子在北京。
阿宝第一次叫爸爸是在iPad里,裘正义在屏幕那头红了眼。
后来日子被高铁和航班切成碎片。
周五晚上她飞回上海,周日最后一班返京,行李箱里一边是获奖证书,一边是阿宝的绘本。
裘正义把闹钟设在凌晨两点,只为抢春运票,抢不到就站八小时。
两人约定:吵架不过夜,视频里解决,谁挂电话谁洗碗。
外人看她是央视门面,只有她知道,每次直播前,裘正义会发一句“别咬嘴唇”。
她回一个“嗯”,镜头一开就稳了。
现在阿宝十岁,会自己收拾小行李,寒暑假两头跑。
劳春燕不再提“亏欠”两个字,她说:我们把家拆成两份,一份在新闻里,一份在课堂里,合起来刚好完整。
所以异地婚姻到底能不能熬?
能,只要你把“牺牲”改写成“分工”,把“等待”翻译成“同步成长”。
来源:娱乐圈十三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