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不是来自官方的一纸通报,或许不会有人想到,在直播间教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的著名“捞女网红”,竟然还把捞金的手伸进了税收的池子。
如果不是来自官方的一纸通报,或许不会有人想到,在直播间教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的著名“捞女网红”,竟然还把捞金的手伸进了税收的池子。
就在昨天(4月1日),一则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通报在社交平台掀起巨浪:
经查,网络主播乐传曲(网名:曲曲大女人)通过个人账户收款隐匿销售收入,以及将个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转换为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等手段,偷逃税款。
税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其依法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758万元。目前,乐传曲已按规定缴清税费款、滞纳金及罚款。
图源:国家税务总局
758万,这一数字不仅成为当天热搜的“爆款”,更将这位红极一时的女网红推向了舆论的风暴中心。
回首情感博主“曲曲大女人”的成名之路,就不得不提到其火爆全网的直播间连麦视频。
时间回到2023年,彼时,诸如“豪掷2000万的客户和富豪现任,我该怎么选”“如何让男人为我花钱”的“情感咨询/求助”剧本,几乎每天都会在她的直播间上演。
面对这样的问题,“曲曲大女人”往往会搬出自己的“捞女理论”。
用诸如“用客户的资源铺路”“婚姻是阶级跨越的工具”等充满争议的言论,进行所谓的情感教学。
据报道,在“曲曲大女人”售卖的四档线上情感课程中,光售价最低的《金贵的关系》就要3580元,总共24节课,据称可以“帮你打通人场、情场、钱场的任督二脉”。
图源:新闻坊
通过直播连麦、付费课程、私域社群等模式,她将这样的情感咨询包装成一门暴利生意,单次1V1咨询收费数千元,入群会员费一度飙升至近2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电商参考在搜索后发现,早在一年多前,“曲曲大女人”的相关账号就曾因宣扬物化女性、鼓吹“金钱至上”等畸形价值观,遭到微博、抖音等多平台的封禁。
然而,全网封禁并未终结她的网红之路。
在转战私域平台后,她以更隐蔽的方式继续收割粉丝:闺蜜圈社群、线下闭门沙龙、高价“人生规划课”……
甚至在被曝光后,团队仍通过涨价、设置入群面试等手段维持“精英人设”。
可讽刺的是,与其高调宣扬的“财富自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近两年仅申报个人收入60余万元的税务记录。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最终,税务稽查的利剑还是刺破了这场精心设计的财富游戏。
从直播间里教女性“拿捏金主”的“人生导师”,到被税务部门精准锁定的偷税大户,“曲曲大女人”的跌落,无疑撕开了直播行业光鲜表皮下的阴暗角落。
而这种“平台引流+私域收割+税务规避”的闭环模式,更是暴露了部分主播利用监管盲区构筑灰色地带的野心。
更何况,“曲曲大女人”案只是冰山一角——据国家税务总局同日披露,2024年共对169名网络主播开展税务检查,累计查补收入8.99亿元。
图源:第一财经日报
从“柏公子”阴阳合同逃税1330万元,到百万网红“厦门小程”个税申报额不足起征点的荒诞操作,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了直播行业野蛮生长的另一面:
在巨额收益诱惑下,偷税漏税、虚假申报、关联交易等乱象丛生,甚至形成了一条由主播、中介、空壳公司组成的黑色产业链。
在电商参考看来,税务部门如今的雷霆行动,无疑是行业治理进入深水区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税收大数据、资金流向追踪等技术手段的运用,让“隐匿收入”“转换所得性质”等传统逃税套路无处遁形;
另一方面,八部门联合打击机制、涉税违法曝光常态化等制度设计,正在构建“不敢逃、不能逃”的长效监管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处罚中“曲曲大女人”因及时补缴税款免于刑事责任,体现了“首违不刑”的执法温度,但也警示从业者:合规经营才是唯一出路。
图源:证券时报
不过,在电商参考看来,即使“曲曲大女人”的偷税丑闻在官方的通报中告一段落,其对行业带来的冲击波也远未平息。
对行业而言,这是一次深刻的合规教育——直播经济不能再依赖偷税漏税的“成本优势”扩张,而必须建立与收入规模匹配的税务体系。
对平台来说,封禁账号只是治标,如何从算法推荐、流量分配机制入手,遏制不良内容传播,才是真正的治理命题。
当部分主播将“成功”简化为财富数字,将人际关系异化为利益博弈时,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正在腐蚀社会的精神土壤。
正如专家所言,直播行业需要的不只是税务合规,更是一场内容价值的“供给侧改革”——让正向引导取代功利算计,让专业服务碾压情绪煽动。
或许,“曲曲大女人”的结局早已注定:
在税收利剑与道德审判的双重绞杀下,任何建立在谎言与投机之上的商业帝国,终将坍塌。
而留下的教训,值得每个从业者铭记——流量会消散,热度会退却,唯有敬畏法律、尊重公序良俗,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来源:电商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