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今天的2024首届复旦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上,官宣了复旦科创母基金完成首关,并进行了首期基金的战略合作签约。首期基金合作机构包括上海国投未来公司、粤科母基金、中科创星、光速光合、礼来亚洲、新微资本、复健资本、联想创投等头部基金管理人。
一年前的今天,复旦大学宣布启动复旦科创母基金组建。首期总规模10亿元,全力构筑校内校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
时隔一年,该基金正式宣告成立。
就在今天的2024首届复旦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上,官宣了复旦科创母基金完成首关,并进行了首期基金的战略合作签约。首期基金合作机构包括上海国投未来公司、粤科母基金、中科创星、光速光合、礼来亚洲、新微资本、复健资本、联想创投等头部基金管理人。
据了解,复旦科创母基金由复旦大学联合地方政府、国企及市场化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首期规模总计达10亿元,充分依托复旦大学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发挥母基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面向全球挖掘行业中最为优秀的专业投资管理团队。
在投资方向上,该基金将重点关注“复旦所长、国家所需”相关的“硬科技”领域,包括: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其它战略性前沿创新领域,引导子基金成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发掘和投资具有良好前景的高成长性项目,全力构建顶尖科创投资生态体系,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产业化。
融中记者现场获悉,除了母基金宣告正式成立之外,为了更好地发力科创领域,复旦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如F-LAB项目首期班授旗、科创联盟及大赛均宣告启动。此外,活动现场,随着复旦科创母基金的成立,旗下直投子基金——复旦科创投资基金也在本次大会上正式启动。
在更多举措的加持下,复旦大学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生态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
而放眼整个高校圈,从源头创新研发,到如今促进更多技术走向市场之路,逐渐越走越宽。
时隔一年,复旦科创母基金正式启航
去年今日,复旦科创母基金宣告启动,母基金筹备团队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尽管高校每年产生的专利量很高,但在转化端存在结构性“堵点”。一个很棒的科研成果,往往几年过去都没有转化成新质生产力。
为了实现难题共答、平台共建、资源共聚、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引导各类要素聚力高风险创新,复旦科创母基金得以启动组建。
时隔一年,复旦科创母基金经过了一年的筹备和努力,圆满完成了母基金设立的相关流程(注册、备案等),同时已经完成了首关募资。
复旦科创母基金董事长孙彭军介绍,“助力复旦大学高质量、高效率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复旦科创母基金的“根本使命”和“立身之本”。
自去年12月3日启动以来,在学校以及各方共同支持下,母基金坚持“市场化机制、专业化运营”的基本定位,成功组建一支懂科学、高水平的专业基金管理团队,圆满完成基金注册备案和首关募资等前期筹备工作。随着复旦科创母基金的正式成立,未来将持续开展高水平母基金投资,重点合作一批具备顶尖创新和转化能力的龙头企业、投资机构,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高水平科创生态圈,同时进一步绘制高精度复旦科创地图,发现、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企业和科创企业家,打造复旦科技成果转化的统一战线。
会上,复旦大学-上海国投公司、复旦大学-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全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启动。复旦大学分别与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外,复旦科创母基金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中,复旦科创母基金携手产业界、科研界、金融界,共同构建强有力的复旦科创生态圈。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复旦还创新地提出了F-LAB项目,并在今日完成授旗仪式。
融中了解到,F-LAB项目是由复旦大学发起,由复旦科创母基金、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和复旦大学校友会联合组织落实的科创赋能公益项目,致力于成为复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资源的整合平台。
在目标上,F-LAB项目旨在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学研究和技术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创建一流科创生态,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公司和科创企业家。
在具体执行层面,由复旦科创母基金牵头推进和落实F-LAB项目的具体执行工作,母基金作为学校科技成果的组织者,将全面整合校内科创资源、链接校外市场化资源,积极构筑复旦科创生态圈,有组织、高效率地全面赋能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瞄准应用创新赛道,积极打造复旦大学的创新“核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复旦针对特定的具备科学家素养的体系内人才,通过F-LAB为项目转化赋能提供所需的支持资源,真正更多从一个技术idea进行灌溉,助力项目成长为参天大树。
上海顶级985,半脚踏入创投圈
今年10月8日,太美医疗科技宣布公司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企业致力于数智技术助力医药及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截至2024年3月31日,太美医疗科技能够为行业各方提供超过40项软件产品和数字化服务,涵盖试验设计及管理、患者招募及随访、数据收集及分析等多种场景,满足不同组织与角色的多样化需求。
太美医疗科技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赵璐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校友,执行董事张宏伟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校友。
如今,越来越多的复旦校友冲向资本市场,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他们的起源。
作为全国范围内的顶级985高校,复旦大学不仅在学术上颇负盛名,在投资上也是位老猎手。
追溯过往,早在2000年,复旦大学就联合上海创投共同组建了复旦思德创投、复旦量子创投两家投资机构。彼时,创业板尚未开闸放水,如今市场上很多知名的投资机构也刚刚启程。
2009年,复旦大学联合软银集团成立了复思资本;2014年,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大生态发起设立了上海复容投资有限公司;2019年复旦大学又与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了科研机构——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
可以说,在创投圈,复旦大学已经身经百战。
而在创投领域,复旦不仅频频祭出相关支持举措,更输出了大批优秀的创投人才,比如云峰基金虞锋、光速光合宓群、礼来亚洲基金陈飞、德同邵俊均毕业于复旦大学。
这些行业顶级大佬不断发光发热的同时,复旦在人才的打造、科创力量的复制之路上也越走越远。而作为位于上海的顶级高校,复旦大学对于上海科创生态而言,也处在人才链的关键位置。
复旦校友,排队IPO
日前,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正式发布了一份备受瞩目的榜单——“2024年上海市重点服务独角兽(潜力)企业榜单”。
榜单共有142家企业脱颖而出,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复旦系”企业,它们占据了14个席位,占比接近10%,显示了复旦校友在科创领域的强劲实力和厚积薄发。
随着复旦大学推出更多支持创新、创业的举措,越来越多源自本校的项目和人才纷纷走上创业之路。
根据“复旦科创”官微的数据统计,仅今年10月份,已经跑出了1家复旦系企业上市太美医疗科技。此外,共9家复旦系科创企业获得新一轮的市场融资,包括创新型小分子药物研发商柯君医药,GPU高端芯片及超级算力系统提供商天数智芯,工业软件开发商戴西软件,树脂光学材料研发商致瑞科技,车规级芯片研发商泰矽微电子,红外光学仪器研发生产商凌光红外,核工业专用装备制造商韦地科技,细胞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河络新图,以及疫苗研发商复星安特金。
如今,复旦系校友IPO、融资名单,一张A4纸已经列不下,其中具备典型代表的就是华大九天。
华大九天上市当天,市值一度达到400亿。而其创始人正是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刘伟平。如今华大九天已经成长为EDA行业的龙头项目,其客户涵盖了华为、华虹、中国电子集团、中芯国际、智芯微等知名企业。
不仅是华大九天,在半导体领域,复旦已经向社会输送了一批顶级人才和项目。
在半导体领域,一直有“北清华、南复旦”的说法。据不完全统计,由复旦校友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的科创板上市半导体企业至少有9家,此外复旦校友在半导体产业中的研发贡献、上市公司与复旦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更是处处可见。可以说,复旦系企业,已经充斥在半导体行业生态链中。
从初始的晶体生长和晶圆制备,到器件的最终封装,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细节关注和精确控制,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可靠的电子元件,而复旦系半导体企业分布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各个细分领域中。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复旦微电子集团。早在1998年,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第一家发起式股份公司——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成立。在一个50平米的小房间里,一群怀揣造出“中国芯”梦想的复旦学子,开启了通往“芯”辰大海的征程。
不仅是半导体领域,如今,在科创赛道的每个细分领域,都充斥着复旦人的身影。专注于电源管理芯片的制造南芯科技创始人阮晨杰、专注于功率半导体领域的东微半导体创始人王鹏飞、深耕显示驱动芯片的新相微电子肖宏……他们在各自领域不断深耕,释放自身的能量的同时,也在传递复旦的精神——“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伴随科创母基金宣告正式启航,未来,将有更多生于复旦、长于复旦,壮大于市场的项目越做越强,而复旦系校友也将是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一支科创军团。
来源:融中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