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朊病毒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病毒,它仅由蛋白质构成,却具有极强的感染性,能够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从全球范围来看,不少地区都曾出现过与朊病毒相关的病症。在新几内亚的一个偏远小岛上,生活着原始部落福鲁族。
朊病毒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病毒,它仅由蛋白质构成,却具有极强的感染性,能够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从全球范围来看,不少地区都曾出现过与朊病毒相关的病症。在新几内亚的一个偏远小岛上,生活着原始部落福鲁族。
这个部落中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病,发病率颇高,症状奇特。患者会出现四肢不由自主地抖动,面部肌肉失控,如同在跳舞或呼喊,最终在疯狂中走向生命的终点。
为了探究这一怪病的真相,哈佛大学和罗切斯特大学的双博士学位科学家丹尼尔,毅然踏上了前往新几内亚的征程。丹尼尔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从微生物到病毒,几乎无所不查,但却未发现任何细菌、微生物或病毒的踪迹。随后,他又将调查方向转向患者的日常生活,怀疑是否存在有害物质、重金属污染或放射性元素的影响,然而一番调查后,依旧毫无头绪,患者身上也没有任何炎症迹象,病因依旧成谜。尽管困难重重,丹尼尔并没有放弃。他决定深入福鲁族的生活,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在与福鲁族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丹尼尔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在一位长老因怪病去世后,部落为其举行的追悼仪式上,部落成员们竟然食用长老的大脑。
这一发现让丹尼尔开始思考,这种怪病是否与部落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联。经过深入研究,丹尼尔对长老的大脑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其中虽然没有微生物、细菌或病毒,但脑组织却呈现出海绵状,布满了无数小孔,这表明长老的脑细胞可能因某种未知疾病而受损。丹尼尔将大脑样本带回自己的国家后,进行了反复的研究。
他提取蛋白质并将其移植到猩猩的大脑中进行观察,发现猩猩也出现了类似的病症。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经过蛋白分解酶处理的猩猩在接受移植后并未发病。
由此,他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种导致怪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慢性病毒,专门侵害大脑和神经系统,能够在脑组织中长期潜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丹尼尔的发现不仅揭开了福鲁族怪病的真相,还让人们对朊病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这种怪病正是由朊病毒引起的。
事实上,不仅福鲁族,许多原始部落都有食用亲人或敌人的习惯,这些部落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病症。
与此同时,在英国,一场可怕的疫病悄然爆发,那便是臭名昭著的疯牛病。患病的牛出现了一系列异常症状,行为古怪,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经过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患病牛的脑部呈现出海绵状,布满了小孔,与新几内亚福鲁族怪病患者的脑组织情况极为相似。而导致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同样是朊病毒。
疯牛病的爆发与一些不法养殖户的行为密切相关。为了降低养牛成本,他们将病死或患病的牛的残肢切碎,与饲料混合后喂给其他牛。这种让牛吃同类的行为,使得朊病毒在牛群中迅速传播
回顾人类的历史,在资源匮乏的原始社会中,人类为了生存,食物来源极为广泛,甚至包括同类。在北京房山的周口店,考古学家发现的北京猿头盖骨化石上有许多凿痕,眉骨以下的部分几乎完全消失。
一种较为可信的解释是,外出打猎的人常常会带回同类的头颅,颅骨的前部和面部较易被击碎,而这些部位是获取脑髓的关键。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先祖在食物选择上的无奈,也暗示了朊病毒可能早已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中。
而人类第20号染色体上的PRNP基因,在这场与朊病毒的斗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个基因具有特殊的功能,它仿佛是一道坚固的防线,试图抵御朊病毒的侵袭。
几乎所有人类的基因中都存在这一基因,这表明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朊病毒进行了无数次的较量。
朊病毒的感染机制十分独特。它不像传统病毒那样含有核酸,而是仅由蛋白质构成,但却具有极强的感染性。
当人体摄入了含有朊病毒的物质,尤其是同类的蛋白质时,朊病毒就会开始发挥其破坏力。它会攻击大脑,破坏脑细胞的结构,导致大脑功能逐渐崩溃。
然而,人类并非毫无抵抗之力。PRNP基因会产生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与朊病毒相互作用,从而阻止朊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和感染。
虽然PRNP基因的存在并不能完全杜绝朊病毒的感染,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感染的风险。也就是说,并非所有食用同类蛋白质的人都会感染朊病毒,这其中存在着一个概率问题。
那些对朊病毒具有抵抗力的人,通过遗传将抗病毒的基因传递给了后代,使得人类在与朊病毒的漫长斗争中得以延续。。
来源:发现今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