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旧物发现老友消失,1500好友无人深夜倾听,独居青年如何走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19:48 2

摘要:昨天收拾房间翻到高中同学录,密密麻麻的签名现在只剩陌生人。突然意识到,那些当年说“一辈子都是朋友”的同学,微信好友列表里早没了踪影。刷朋友圈时总看到有人发“人生何处不相逢”,可我连“相逢”都成了难题。

昨天收拾房间翻到高中同学录,密密麻麻的签名现在只剩陌生人。突然意识到,那些当年说“一辈子都是朋友”的同学,微信好友列表里早没了踪影。刷朋友圈时总看到有人发“人生何处不相逢”,可我连“相逢”都成了难题。

前阵子公司组织团建,有个同事突然问我:“你平时晚上都不在线?”我才反应过来,自己已经三年没在晚上十点后点开过微信。现在加了1500多个“好友”,但能聊聊工作之外话题的不超过五个。上周发烧到39度,发了条朋友圈说难受,点赞的倒有十几个,没人问一句“需要送药吗”。

这事儿可能不止我一个人在经历。网上查了才知道,2025年有调查说超过六成年轻人觉得“熟人变陌生”越来越快。有个邻居阿姨跟我说,她儿子在老家县城时,街坊邻居总互相帮忙带娃送饭,现在搬到大城市住,上下楼见面都不打招呼。可反过来想,前些年疫情封控时,我楼下的独居老人就是靠邻居帮忙买菜,陌生人组队团购的经历,又让人觉得人心还没那么冷漠。

朋友小王干过销售,他说现在谈业务都得先“利益对等”。有次帮客户解决急单,客户第二天就拉他进家庭群,结果后来业务黄了,整个人直接从群里消失。但隔壁部门来了个实习生,每天主动帮同事带饭、收快递,虽然没升职加薪,反而成了办公室最受欢迎的人。

现在年轻人好像更习惯线上社交。我表弟去年辞职去西藏徒步,全程靠手机拍视频记录,说路上遇到的“365个陌生人”比网上认识的几百人还亲切。不过他现在每天发短视频,评论区里天天有人喊“哥哥你别累着”,回头问他借实习机会时却冷冰冰不回。

最近发现个怪现象:科技好像在帮我们重建“人情”。有个叫“心伴”的聊天软件,输入“没人关心我”会跳出个AI模拟老友的安慰;北京开始试点“城市驿站”,独居的人能去跟陌生人下盘棋吃碗面。但有时候半夜失眠翻朋友圈,还是会想,如果对方是真的在乎,何必靠科技提醒?

2025年教育部刚出新规,要求中小学开“情绪管理课”。班上学生说老师让他们写“最想当面道歉的人”,结果三分之一孩子写的是父母。这让我想起老家王叔,他总说自己当年没好好陪女儿,现在老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症,连“儿子”都分不清了。

现在越来越觉得,人这一生最难的不是交朋友,而是把真心话留给对的人。我开始试着周末关掉手机,和老同学约饭时不开直播。有次醉醺醺给十年没见的初中班长打电话,聊着聊着两人都哭了。他说:“原来你也经常失眠啊。”

地铁站口卖花的老太太总跟我说:“姑娘,花要活养,人心也要活养。”她不知道的是,我手机里存着她教我的养花攻略,比好多社交技巧还管用。上周路过她摊位,她笑着递给我一枝干枯的玫瑰:“留着,等你哪天觉得孤单了,用温水泡,它能再活三天。”

来源:逻辑操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