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1日,邱集乡梨元陈行政村村“两委”将两面锦旗送至鹿邑县自然资源局,道不尽的是村民对驻村干部何康、薛帅、胡国彬的感激。两年间,这个曾面临“空心化”困扰的豫东村庄,在三人组的深耕下焕发新生,2.5公里新路贯通村巷,7盏路灯点亮归途,6户特困家庭重拾希望,14
3月31日,邱集乡梨元陈行政村村“两委”将两面锦旗送至鹿邑县自然资源局,道不尽的是村民对驻村干部何康、薛帅、胡国彬的感激。两年间,这个曾面临“空心化”困扰的豫东村庄,在三人组的深耕下焕发新生,2.5公里新路贯通村巷,7盏路灯点亮归途,6户特困家庭重拾希望,1494名村民的生活悄然蜕变……
脚步沾泥:织密防返贫“安全网”。梨元陈行政村的乡村振兴台账上,记录着沉甸甸的数字:5户脱贫户、70户低保家庭、25户残障群体……面对近三成特殊困难群体,三人组以“铁脚板+铁账本”破局。一是建立“周访必到+急事速达”机制,每周雷打不动入户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对大病、灾祸等突发情况2小时内响应。二是建立反向预警哨,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助困直通窗”,累计解决线路老化、轮椅短缺等民生急事58件,办结率100%。三是建立精准施策图,为独居聋哑老人陈传敏争取特困供养,助监测户陈传坤获5万元养殖贷,给31户空巢老人定制“冬日暖阳”羽绒关怀等。
破局开路:乡贤反哺激活“造血力”。“路不通,心难聚!”面对村内断头路、泥泞道的困局,三人组打出“乡情牌”。深夜拨通在外企业家陈国正的电话,30分钟乡音恳谈换来30万元修路款;联动乡政府争取项目,2.5公里水泥路3个月贯通。更是引入“共治共享”新模式,一是路网升级,7盏太阳能路灯覆盖主干道,300米护栏护住村口急弯,冬青、桂花沿路绽放。二是资源下沉,协调鹿邑县自然资源局党委捐赠6组广播设备、2台办公电脑,让“云端培训”“惠农政策”飞入农家院。三是产业筑基,推动“小额信贷+特色种养”计划,1户脱贫户承包鱼塘年增收2万元,5户家庭加入辣椒合作社。
乡村振兴新图景: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反应”。走在今日梨元陈行政村,变化的不仅是硬件,特困户陈明结家的危房电路改造后,院里亮起20年未见的电灯;分散供养老人用上驻村组送来的护理床,逢人便夸“比亲儿子想得周到”;村委新添的打印机吞吐着“雨露计划”申请表,中专生陈小慧成为村里首个职业教育补贴受益者。
“锦旗是起点,不是终点。”驻村干部何康望着村委会墙上的乡村振兴规划图——那里标注着下一步的“数字乡村”试点和生态农场蓝图。鹿邑三人组的故事,正成为中原大地万千驻村队伍的生动注脚。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