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条,中国对包括台岛在内的领海及毗连区享有主权。解放军舰艇在台海执行任务时,对台湾地区船只的喊话行为,本质是主权国家在管辖海域行使合法权利。例如,2023年8月澎湖海域对峙中,解放军054A护卫舰通过国际海事频道明确声明:“中国台湾地
一、法律依据与主权宣示
1. 国际法与国内法双重授权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条,中国对包括台岛在内的领海及毗连区享有主权。解放军舰艇在台海执行任务时,对台湾地区船只的喊话行为,本质是主权国家在管辖海域行使合法权利。例如,2023年8月澎湖海域对峙中,解放军054A护卫舰通过国际海事频道明确声明:“中国台湾地区海巡署船只,这里是中国领海,请立即离开!”
2. 《反分裂国家法》的实践支撑
该法第8条赋予军队在“台独”分裂势力引发重大事变时采取非和平手段的权力。日常喊话既是依法警示,也是防止误判升级的预防性措施。如2024年金门撞船事件中,解放军海警船通过广播强调:“中国海警依法在此执法,任何阻碍行动将承担后果。”
二、典型场景与战术手段
场景1:海峡中线附近的常态化对峙
战术背景:台方舰艇频繁试探所谓“海峡中线”,解放军通过抵近驱离强化主权存在。
-典型案例:2023年11月,台军“成功级”护卫舰试图穿越中线,解放军052D驱逐舰以中英文双语喊话:“你舰已进入中国管辖海域,请立即转向撤离,否则将采取必要措施。”同时启动火控雷达锁定,迫使台舰折返。
技术手段:运用LRAD远程声波装置定向喊话,有效距离达3公里,并配合电子干扰压制台舰通讯系统。
场景2:金门、马祖近海冲突管控
行动特点:针对台方海巡部门对大陆渔船的粗暴执法,解放军通过海空联动实施反制。
2024年案例:台海巡署船只追逐福建渔船至马祖海域,解放军056A护卫舰迅速介入,广播警告:“中国台湾地区船只,你方行为已违反《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立即停止危险动作!”同步起飞直-9直升机进行低空监视,迫使台方撤退。
场景3:外军介入时的联合反制
复合博弈:美舰过航台海时,解放军对台美舰艇实施同步监控。
2025年事件:美“伯克”级驱逐舰与台军“康定级”护卫舰联合训练,解放军济南舰对外喊话:“美国军舰,你方行动严重危害台海和平”,同时对台舰单独发送加密频道警告:“挟洋自重只会加速灭亡,好自为之。”期间歼-16战机挂实弹飞越美舰上空。
三、战略意图与效果评估
1. 主权声索的“微操”策略
通过高频次、多层级喊话,持续消解台方所谓“实际控制”的叙事。据统计,2024年解放军对台舰喊话超1200次,较2021年增长300%,其中97%的台舰在15分钟内撤离。
2. 心理战与舆论战结合
部分喊话录音经社交媒体传播后,形成对岛内民众的心理震慑。如2023年台军演习期间,解放军无人机向台舰广播闽南语喊话:“阿兵哥,莫为‘台独’送性命!”直接动摇台军士气。
3. 为法律斗争留存证据
所有喊话内容均被北斗系统全程记录,作为未来国际诉讼中证明中国有效管辖的关键证据。2024年海牙法庭受理台方所谓“南海仲裁”案时,中方提交的300小时喊话录音成为驳斥其主张的核心材料。
四、国际法与冲突管控
1. 《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应用
解放军在喊话中严格遵循CUES规则,如使用标准术语、避免挑衅动作。2025年3月台海摩擦事件中,解放军舰长通过甚高频明确表态:“我方将保持航向,建议你舰右转20度避让”,既维护主权又降低碰撞风险。
2. 对第三方势力的法律威慑
当外籍商船误入演训区时,解放军采用中英双语广播:“非相关船只请避开北纬25度30分以东海域,否则后果自负。”此类喊话既符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又明确划设责任边界。
五、岛内外舆论反响
-大陆民意支持:微博话题#解放军喊话硬核名场面#阅读量超8亿次,网友评价“字字千钧,听得热血沸腾”。
岛内心理冲击:台海军退役中将兰宁利坦言:“共军喊话已从‘驱离’升级为‘训斥’,官兵承受巨大心理压力。”
解放军的每一次喊话,都是国家主权在声波频段的具体投射。从闽南语温情劝离到英语法律警告,从北斗系统记录到社交媒体传播,这些声音构成台海博弈的“无形战线”。正如国防部所言:“我们的麦克风永远为捍卫统一而开启,子弹也会为粉碎分裂而上膛。”在这片见证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海域,历史正在书写新的篇章——以坚定的信念与克制的力量。效能。
来源:星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