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春是跃动的诗行,社团是绽放的舞台。阳春三月,学校成功举办了“雩风一脉”社团文化月系列活动,活动精心打造了“丹青戏韵节”“草地艺术节”“实践创新节”三大主题板块,涵盖了传统文化展示、歌舞表演、手工、科技实践等各类特色活动。在社团文化月的舞台上,同学们以青春之名
3月31日上午,深圳中学社团文化月闭幕式暨“中华传统文化”主题集会在新校区体育馆三楼举行。
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全体肃立,奏唱国歌。国歌声声,触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在胸膛中激荡。
青春是跃动的诗行,社团是绽放的舞台。阳春三月,学校成功举办了“雩风一脉”社团文化月系列活动,活动精心打造了“丹青戏韵节”“草地艺术节”“实践创新节”三大主题板块,涵盖了传统文化展示、歌舞表演、手工、科技实践等各类特色活动。在社团文化月的舞台上,同学们以青春之名,演绎着热爱与传承。集会现场播放了社团文化月活动回顾视频,视频中少年们以创意为墨、以热忱作笔,在手工坊编织巧思,于科技展探索未来,让传统与现代共舞,让热爱与传承共鸣。
社团文化月参展社团代表展现社团风采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国舞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部“以身为笔、以情为墨”的流动史诗。它以动静相生的美学语言,构建起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精神桥梁。舞台上,由孜然、陈薏然、钟艾凝、刘雨嘉、互文同学带来中国舞串烧。只见她们扮相华丽,使剑者舞姿干净利落,舞扇者柔和优雅,一动一静尽显华夏儿女风华正茂之姿。
表演者:孜然
表演者:陈薏然
表演者:钟艾凝
随着一声清越的古琴弦音,师生跟随视频的脚步走进中华世界非物质遗产,这里既有婉转悠扬的南音、精妙绝伦的剪纸,也有华美大气的京剧。同学们屏息凝神,目光追随着镜头流转,见证着这些古老艺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感受着它们作为民族情感纽带的深刻魅力。文化自信在每个人心中澎湃,对中华文明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木偶戏,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泉州人的儿时记忆,凝结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情感温度。高一37班熊天瑜同学以《线的艺术,心的传承》为题分享自己和木偶戏的不解之缘。春节期间,他在泉州观看木偶戏《闹元宵》,尽管木偶体积小巧,却在有限的空间里生动地演绎着人间的百态,令人赞叹。然而,在现代化浪潮中,包括木偶戏在内的一些珍贵的民间传统文化生存现状不容乐观。这让他不禁思索传统文化本身的价值及其传承的意义,他说道:“我们自小在所生活的环境长大,受这片土地的滋养,这片土地上的传统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有意识地去传承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寻得我们的根与来处,从而更好地走向远方、对自己的民族有更强的认同感。”
熊天瑜作《线的艺术,心的传承》主题演讲
舞狮表演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蕴含着驱邪纳福的美好寓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在本次集会中,我校飞盘社、武术社、Torchlight通识社的同学们踊跃参与到舞狮表演里。在表演前,为了呈现出最佳效果,他们认真学习,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在集会表演时,由学生扮演的狮子翻腾跳跃,气势磅礴,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此外,在现场的福袋互动环节,福袋由送福师生抛向空中,大家纷纷伸手去接,一起将这美好的祝愿承接。这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展演,将古老的文化艺术与现代青春活力交织在一起,共同书写着新时代的华章。
来源:小白带你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