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真的逃去日本了?探秘四大美女的最终归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1-11 00:33 1

摘要:大唐天宝年间,杨玉环,这位以倾国倾城之貌闻名于世的女子,走进了唐玄宗李隆基的世界,开启了一段传奇而又跌宕的人生篇章。她本是寿王李瑁的王妃,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唐玄宗对她一见钟情,在高力士等人的运作下,杨玉环进入宫中,开启了备受恩宠的时光。

大唐天宝年间,杨玉环,这位以倾国倾城之貌闻名于世的女子,走进了唐玄宗李隆基的世界,开启了一段传奇而又跌宕的人生篇章。她本是寿王李瑁的王妃,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唐玄宗对她一见钟情,在高力士等人的运作下,杨玉环进入宫中,开启了备受恩宠的时光。

唐玄宗对她的宠爱可谓是到了极致,为博美人欢心,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从岭南快马加鞭送来的新鲜荔枝,只为满足她品尝时令鲜果的愿望,劳师动众却在所不惜。杨家一门也因此鸡犬升天,杨国忠更是一路高升,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但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 年),安禄山以 “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叛乱,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叛乱来势汹汹,叛军如汹涌潮水般向长安逼近,所到之处,生灵涂炭,烽火连天,大唐昔日的繁华在战火中摇摇欲坠。

唐玄宗见局势危急,慌了神,带着杨贵妃以及一众皇室宗亲、亲信大臣,在禁军的护卫下,仓皇逃离长安,踏上了去往蜀中避难的路途。一路之上,人心惶惶,往日的尊荣与秩序荡然无存,众人心中满是对未知前路的恐惧。

当行至马嵬驿时,疲惫不堪、满腔怨愤的禁军将士们哗变了。他们长期积压的对杨国忠专权误国的怒火,在此刻被彻底点燃。杨国忠被指与吐蕃人谋反,乱箭之下,滚落马下,继而被蜂拥而上的军士乱刀砍死,首级高悬。可事态并未就此平息,军士们深知杨国忠能权倾朝野,皆是因杨贵妃得宠,红颜祸水的论调甚嚣尘上,他们高呼 “贼本尚在”,要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唐玄宗听闻,如遭雷击,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与纠结之中。一边是相伴多年、情深意笃的爱妃,一边是咄咄逼人、剑拔弩张的禁军将士,他深知若不顺应军心,恐怕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在这生死抉择的关头,唐玄宗万般无奈,只得挥泪下令,赐死杨贵妃。

这一命令,如同给这段千古爱情判了死刑,也让马嵬驿成为了历史上令人唏嘘不已的伤心地。可就在杨贵妃被赐死之后,关于她的生死去向,却在后世衍生出了诸多不同的传闻,其中流传最广、最为离奇的,便是她东渡日本的说法。这一说法究竟是真是假?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且让我们细细探究。

在正统的历史记载中,杨贵妃的结局是明确且悲惨的。《旧唐书》作为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典籍,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情形: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一行狼狈逃窜至马嵬驿,禁军哗变,杨国忠被诛杀后,将士们仍不肯罢休,要求惩处杨贵妃。唐玄宗起初百般不舍,极力维护,但在陈玄礼等将领以 “贼本尚在” 的强硬理由逼迫下,为了安抚军心,保障自己与众人的安全,他不得不忍痛割爱,下达了赐死杨贵妃的诏令。

随后,高力士奉命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之中,用一条白绫结束了她年轻而绚烂的生命。为了让将士们彻底放心,杨贵妃的尸体还被放置在驿站的庭院中,供众人检视。这冰冷且残酷的一幕,宣告了这位宠冠六宫的佳人就此陨落,也成为了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一个沉痛注脚。

《资治通鉴》的记载与《旧唐书》相互印证,进一步完善了细节,书中提到唐玄宗 “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让后人能更清晰地想象出那个充满绝望与哀伤的场景。

许多诗人也用他们的笔触,记录下了杨贵妃之死这一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侧面写照。

白居易的《长恨歌》无疑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短短两句,将唐玄宗的无奈、杨贵妃的悲惨以及当时局势的紧张展现得淋漓尽致。杨贵妃,这位曾经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的绝世佳人,在六军的逼迫下,香消玉殒,她的婉转娇柔与死亡的残酷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杜甫身处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亲身经历了这场国破家亡的浩劫。他在《哀江头》中写道:“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从这句诗中,有人推测杨贵妃或许并非如正史所记载的那般平静缢死,而是死于乱军的刀枪之下,血溅当场,死后魂魄都不得安息,为她的结局蒙上了一层更为凄惨的色彩。

这些诗词,虽带有一定的文学渲染成分,但它们源于那个时代,反映了时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从不同角度佐证了杨贵妃在马嵬驿走向死亡的这一历史事实,让后人得以窥探那一段惊心动魄、令人心碎的过往。

在日本的民间传说中,杨贵妃东渡日本的故事却流传甚广,且版本众多,充满了奇幻色彩。一种说法称,在马嵬坡生死存亡之际,陈玄礼等将领念及杨贵妃的无辜,动了恻隐之心,与高力士合谋,以一个相貌相似的宫女替身,骗过了众人,而真正的杨贵妃则在亲信的护送下,悄然南逃。她一路辗转,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抵达扬州。此时,幸运女神再次眷顾,恰逢日本遣唐使团的船只停泊在扬州港口,杨贵妃在使团人员的协助下,搭乘船只,漂洋过海,抵达了日本的久津。

抵达日本后,杨贵妃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情款待,甚至还得到了孝谦天皇的接见。据说,当时日本国内局势动荡,有一场即将爆发的政变正暗流涌动。杨贵妃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在大唐宫廷历练出的政治智慧,向孝谦天皇进言献策,帮助天皇巧妙地化解了危机,挫败了政变阴谋,使得日本的政局重归稳定。从此,杨贵妃便在日本定居下来,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直至终老。

时光流转到现代,一些看似 “证据” 的事物让这个传说愈发扑朔迷离。日本知名女星山口百惠,在上世纪 80 年代红极一时,她在一次公开场合语出惊人,宣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代,并展示了自家的家谱为证。据山口百惠所述,她的家族祖上可以追溯到中国浙江的三门,在 1989 年,家族还专程前往杭州寻根问祖,期间发现了与杨贵妃家族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独有偶,在日本的山口县,当地民众对杨贵妃尊崇有加,将此地称为 “杨贵妃故里”。这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二尊寺,寺内供奉着杨贵妃的塑像,面容温婉,仪态端庄,仿佛诉说着那段跨越国界的传奇。每年的特定时节,信徒们都会前来祭拜,祈求平安、姻缘与子嗣,香火鼎盛。寺庙后院还有一座被认为是杨贵妃墓的坟冢,墓碑上的字迹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凝视,遐想联翩。

此外,日本学者渡边龙策所著的《杨贵妃复活秘史》一书,更是将这些传说加以整理,书中详细描述了杨贵妃从马嵬坡逃脱后的艰难旅程,如何在遣唐使的帮助下东渡日本,以及在日本的生活点滴,使得这一说法在日本民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倘若我们翻开安史之乱时期的形势图,仔细端详,便能发现杨贵妃东渡日本这一说法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当时,安禄山叛军自范阳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向西进发,兵锋直指长安。唐玄宗一行逃离长安,前往蜀中避难,而他们所走的路线,是向西而行。马嵬驿位于长安以西,此地已经是人心惶惶、危机四伏,禁军哗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逼自尽。

在这样的局势下,即便杨贵妃有机会逃生,她又怎敢贸然往东逃窜呢?东边是安禄山叛军的势力范围,到处都是战火纷飞,叛军四处劫掠,百姓流离失所。对于杨贵妃而言,一旦踏入这片区域,被叛军发现的风险极高,几乎是九死一生。且不说路途上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单是被安禄山的军队擒获,便大概率会性命不保,即便侥幸存活,也极有可能被扣押为人质,成为叛军要挟唐玄宗的筹码。所以,从常理推断,杨贵妃断不会选择这条危机四伏、几乎是自投罗网的东逃之路,那么所谓逃亡去日本,自然也就难以成立。

将时光回溯到那个时代,航海技术的落后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当时,造船工艺尚不成熟,船只的坚固程度、稳定性都远远不及后世,航海仪器更是简陋,导航主要依靠天文观测、地标辨认以及水手的经验,准确性极低。在这样的条件下,远洋航行无疑是一场与死神的赌博。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经历便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证。他从天宝元年(742 年)起,先后六次准备东渡,其中有三次实际出海,却均遭遇了海难。狂风巨浪如猛兽般肆虐,船只在茫茫大海上漂泊,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无数次命悬一线,同行的僧众、工匠死伤惨重。直至天宝十二年(753 年),鉴真第六次东渡,在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之后,才终于抵达日本。

与鉴真同一时代的阿倍仲麻吕,在公元 753 年也踏上了东归日本之路。他和鉴真分坐两艘不同的船,结果在东海遭遇风浪,船只失散。鉴真的船在狂风巨浪中苦苦挣扎,最终幸运地扛住了风浪,抵达日本;而阿倍仲麻吕的船却未能幸免,被狂风无情地吹到了越南。他从越南上岸后,一路历经磨难,千辛万苦于 755 年 6 月才回到长安。这场惊心动魄的海难,在当时的长安引起了极大轰动,杨贵妃身处宫廷,自然也有所耳闻。

这些真实发生的惨痛事例,无疑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从大唐渡海去日本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葬身鱼腹。杨贵妃作为一个知晓这些前车之鉴的人,且身处生死逃亡之际,她又怎会轻易选择这条分分钟可能丧命的渡海之路呢?

杨贵妃的生育情况,也是探究她是否东渡日本的一个关键线索。杨贵妃自 17 岁成为寿王妃,至 37 岁马嵬驿之变香消玉殒,在这长达 20 年的时间里,她先后与寿王李瑁、唐玄宗李隆基有过夫妻之实,然而却未曾孕育过一儿半女。

反观李瑁,在与杨贵妃离婚后,再娶妻子,顺利生育了子女,这足以证明李瑁并无生育问题。而唐玄宗李隆基,一生嫔妃众多,共育有近 60 个子女,其生育能力更是毋庸置疑。如此一来,杨贵妃未曾生育的原因,便极有可能出在她自身。据现代医学推测,杨贵妃体态丰腴,喜好冷食,可能患有宫寒之症,这会导致受孕困难;她又偏爱烈酒,时常醉酒,且爱吃荔枝等高糖高热量食物,不仅伤身,还可能影响生育;再者,为保持容颜艳丽,她或许长期服用含有麝香成分的药物,而麝香极易导致不孕。

既然杨贵妃本身并无生育能力,那么日本那些自称是她后代之人的说法,便不攻自破。山口百惠宣称自己是杨贵妃后代,即便她拿出所谓的家谱,也无法改变这一生物学上的铁证。家谱或许能证明家族传承,却无法凭空捏造出直系血缘关系。日本山口县等地将杨贵妃奉为 “始祖”,修建墓地、塑像供奉,更多的可能是出于对大唐文化的仰慕与向往,或是当地为了发展旅游、商业而进行的炒作,而非基于真实的历史事实。

杨贵妃究竟是否东渡日本,至今仍是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从正史的详实记录、诗词的侧面佐证来看,她在马嵬驿香消玉殒是大概率事件;可日本的民间传说、山口百惠的惊人宣称以及当地供奉的遗迹,又为东渡之说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或许,人们内心深处更愿意相信,这位倾国倾城的佳人能逃过一劫,在异国他乡续写传奇,毕竟,她承载着大唐盛世的余晖,是无数人心中美的象征。但历史的真相往往隐匿于重重迷雾之后,无论杨贵妃的结局如何,她的故事已然成为千古之谜,引得后人不断探寻、遐想,让那段波澜壮阔又充满悲情的历史,永远鲜活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来源:微风细雨谈心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