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日清晨的台湾海峡,一艘载满7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台达2号”巨轮在距离高雄港80海里处晃悠着。这艘可满足台湾省全岛一日能源需求的运输船,在卫星导航图上划出一道仓促的弧线,贴着解放军划定的演习禁区向东驶去——这是24小时内第二艘因军事威慑放弃入港的能
2025年4月2日清晨的台湾海峡,一艘载满7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台达2号”巨轮在距离高雄港80海里处晃悠着。这艘可满足台湾省全岛一日能源需求的运输船,在卫星导航图上划出一道仓促的弧线,贴着解放军划定的演习禁区向东驶去——这是24小时内第二艘因军事威慑放弃入港的能源船,而此刻的台北街头,便利店货架上的应急手电筒已悄然卖空。
这场代号“海峡雷霆-2025A”的演训,以凌晨五时东部战区海空力量同步越过分界线为开端。山东舰航母编队前出巴士海峡,与部署在浙东沿海的东风-26B弹道导弹形成东西钳形之势;12架歼-20隐身战机分三批次穿透台军“强网”防空系统,对中央山脉实施目视侦察;更令观察家警觉的是,4艘海警船在澎湖海域模拟“临检拿捕”,其执法录像中清晰可见台方货轮被迫停船接受检查的细节。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付征南指出,此次演练首次将“查证驱离”与“精确打击”纳入同一战术链条:“当驱逐舰抵近至肉眼可见海岸山脉,当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的圆概率误差以厘米计算,实战意味已超越传统威慑范畴。”
能源,成为这场博弈中最敏感的神经。台“经济部”数据显示,岛内天然气库存仅剩10.8天储量,而每艘LNG船运载量占日消耗量的98%。4月1日凌晨,计划驶入高雄港的“海神号”运输船提前12小时转向,其船东在匿名采访中透露:“收到六种不同频段的无线电警告,连货轮水密舱结构弱点都被精准报出。”这种“非接触式封锁”与去年12月的场景形成镜像——彼时解放军90余艘舰艇的联合行动,迫使五艘外籍能源船在台军警报拉响前就已撤离。台湾渔船协会理事长许德祥坦言:“现在渔民出海要先问大陆演习区域,高雄鱼市凌晨三点就开始抢购冰块,深怕冷库断电。”
岛内政治生态在高压下加速撕裂。国民党立法机构党团召开紧急会议,以“避免民生灾难”为由要求赖清德当局重启两岸对话;民进党“副秘书长”李问却在社交媒体发布手持扫帚的摆拍照,配文“坚守到底”引发近万条嘲讽性留言。更具象征意义的事件发生在台南科技园区:台积电南科厂因电力波动启动柴油发电机,其股票应声下跌4.7%,三星电子趁机宣布上调闪存芯片报价。而在台北万华菜市场,鸡蛋价格单日暴涨三成,摊贩挂出“用爱发电不如用气”的抗议标语。
国际层面,美日澳三国在演习启动后6小时召开闭门会议,但原定穿越台湾海峡的“尼米兹”号航母转向驶向冲绳。德国《明镜周刊》披露,五角大楼推演显示,解放军若对台实施10天封锁,岛内医疗系统将在第7天崩溃,半导体产业损失将超千亿美元。这种“温水煮蛙”式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恰与东部战区演训海报《进逼》中“毒台、祸台、毁台”的递进式威慑形成呼应。
历史性转折往往始于细微处。当“台达2号”船长在航海日志写下“为船员安全计,暂避风头”,当高雄小学生在作文中困惑“为什么军舰比彩虹更难看见”,这场博弈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武备竞赛。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指出:“大陆正用实战检验‘北平模式’的现代版本——以精准封锁制造社会共识裂变,用时间杠杆撬动和平统一概率。”夜幕降临时,福建平潭的无人机灯光秀在夜空中勾勒出台湾地图轮廓,而对岸基隆港的探照灯,正在不安地扫过空荡荡的泊位。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来源:壮志凌云yywz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