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再进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2 14:36 1

摘要:德国船东Peter Döhle Schiffahrts确认在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简称广船国际)订造3+2艘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8400TEU集装箱船,新船将在2027-2028年间陆续交付。这是广船国际自2021年以来,时隔近4年,重返集装箱船建造市场。

本刊记者 赵 博

德国船东Peter Döhle Schiffahrts确认在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简称广船国际)订造3+2艘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8400TEU集装箱船,新船将在2027-2028年间陆续交付。这是广船国际自2021年以来,时隔近4年,重返集装箱船建造市场。

刷新纪录的重返

2021年3月,地中海航运与广船国际签订6+2艘16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2艘备选订单于同年7月生效。前6艘采用LNG预留设计,其余 2 艘为双燃料推进系统,LNG 燃料舱容积 13000 立方米。这型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长366米、型宽51米,型深30.2米,设计吃水14.5米,配备脱硫塔和空气减阻系统,通过优化线型、螺旋桨、主机及采取一系列节能措施,在保证良好快速性和操纵性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燃料使用效率,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达到第三阶段标准,满足全球最新环保要求。作为最新一代大型集装箱船,该系列船不仅具有绿色环保特点,而且节能高效,各项技术指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

重返箱船新造领域之余,广船国际最近一笔订单也刷新了粤港澳大湾区船厂的最大型集装箱船建造纪录。根据长荣海运官方消息,该公司将在中国和韩国船厂建造共计11艘LNG双 燃 料24000TEU集 装箱船,广船国际揽获其中5艘。凭此订单,广船国际不仅完成了与长荣海运的首度合作,也成为我国第3家获得该船东24000TEU船项目的船厂,标志其进入20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市场。

而在沉寂于箱船建造领域的4年中,广船国际在其他双燃料船建造领域则有更多斩获。

1月7日,广船国际为比亚迪建造的70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首制船“BYD HEFEI”轮在南沙龙穴造船基地命名交付。这是比亚迪以船东身份建造的第一艘PCTC。该型船计划建造2艘,总长199.9米、型宽38米、设计航速18.5节,采用LNG/燃油双燃料推进系统,配备永磁抱轴式轴带发电机,采用节能装置、减阻防污涂层等减排技术,是一型绿色智能、环保高效的PCTC。

广船国际还在建造全球最大型PCTC。广船国际为韩新海运建造的10800车LNG双 燃 料PCTC首制船正式开工。该型PCTC配备14层甲板,其中5层为升降式,从而赋予该船型卓越的超高和超重滚装货物装载能力。多层甲板设计使该船型能够灵活装载氢能源汽车、压缩天然气(CLNG)汽车和液化石油气(LPG)汽车,部分甲板也适合载运包装类危险品货物和冷藏集装箱,极大地提升了货物装载的多元性和灵活性。在运输效率与节能减排方面,该型船甲板总面积较9000车PCTC增加16%-20%,单车位营运燃料成本则降低了8%以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型10800车LNG双 燃 料PCTC采用甲醇预留和氨预留设计,为低碳燃料升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该型船是目前华南地区建造的最大装车量PCTC,建成交付后将进一步巩固广船国际在全球PCTC建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1年,广船国际正式进入PCTC市场,累计承接39艘订单,在该细分市场保持全球第一。截至2024年底,已成功建造交付12艘PCTC,共计84000个运输车位。双燃料油船方面,全球首艘苏伊士型LNG双燃料油船“GREENWAY”轮便由广船国际建造。该船总长274米、型宽48米、型深23.7米,在燃油及燃气模式下均可满足Tier III排放标准。东太平洋航运(EPS)订造的 4 艘 LR2型油船预计明年交付,该型船总长250 米、型宽 44 米、结构吃水 7 米,配备LNG双燃料动力系统,具有航速快、空船重量轻、能耗低及适配性强等特点。

1月14日,广船国际为新加坡成品油船公司Hafnia与法国油船船东Socatra成立的合资企业ECOMAR建 造 的49500载重吨甲醇双燃料油船首制船交付。该船总长183米、 型 宽 32米、设计吃水11米,是广船国际自主研制的新一代甲醇双燃料油船,配备轴带发电机、消涡鳍、桨前导管、扭曲舵等装置以提升节能效果,并设计预留了风帆基座以备后期安装。

强势回归的订单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简称新时代造船)在 2024 年获得的批量集装箱船订单象征着其重返该领域建造市场的重要一步。

马士基去年宣布订购和租用约80万TEU的LNG双燃料船以确保在2026-2030年为航线网络提供稳定运力需求,同时建立一支具有竞争力的船队,首批20艘双燃料船(约 30 万 TEU)中的 6 艘 LNG 双燃料15000TEU集装箱船订单便交由新时代造船。

这是马士基第一次订购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而新时代造船作为我国第一家建造大型双燃料船的民营船企,近年来在新能源船舶领域率先布局,积极开展LNG双燃料船和LNG燃料舱的生产、研发,持续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凭借先进技术和强大的生产能力,新时代造船连续赢得海外船东青睐。全球最大的独立集装箱船船东塞斯潘与新时代造船签订5艘LNG双燃料16800TEU集装箱船订单,而这笔订单又与马士基相关。据悉,这批订单交付后将租赁给马士基运营,即其船队更新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士基订船之前,赫伯罗特宣布24艘集装箱船订单,其中12艘9200TEU船由新时代造船订造。这些新船将配备LNG双燃料发动机,能够使用生物甲烷作为船用燃料,且采用氨燃料预留设计,预计于2027-2029年间交付。

去年与新时代造船签订集装箱船订造合同的希腊船东Evangelos Marinakis旗下企业Capital Maritime将在新时代造船订购10艘LNG双燃料8400TEU集装箱船。这是Evangelos Marinakis过去两年来的首份集装箱船订单,也是其首次订造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这还是此前倾向与韩国船厂合作的Capital Maritime首次在中国船厂下单订造集装箱船。

2024年,东太平洋航运(EPS)的新船订单包括16艘集装箱船,这些船将全部由新时代造船承建。具体而言,EPS在与新时代造船签订了12艘LNG双燃料18000TEU集装箱船和4艘LNG双燃料8400TEU集装箱船订单(后者另有 3 艘备选订单)。新船将在新时代造船的新船坞建造,预计于2027-2028年间陆续交付。10亿美元。这是新时代造船与挪威船王John Fredriksen旗下子公司SFL签订的5艘LNG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的总价,这也是SFL与新时代造船合作的首份集装箱船新建项目,新船计划在2027-2028年间陆续交付,同样,新时代造船将利用其计划扩建的新船坞来建造这5艘船。

新时代造船计划在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50亿元推进其新能源船舶智造(一期)项目,拟建智能化制造车间等厂房,同时对原有的涂装房和智能化生产线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座700米长的超大型干船坞。这为新时代造船继续承揽集装箱船订单提供了实在基础。

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商轮船)时隔 9 年的首份大型散货船订单也与新时代造船签署,8艘210000载重吨散货船总价约44亿元人民币。对于新时代造船而言,这份订单是其自2021年后,时隔3年首次承接纽卡斯尔型散货船。2018-2021年,纽卡斯尔型散货船一度是新时代造船的主力船型。截至去年6月,新时代造船交付喜马拉雅航运全部12艘210000载重吨双燃料船。3750立方米大型C型液罐是新时代造船首次自主设计、制作的大型C型液罐,罐体内径12.08米,内壁总长35.096米,设计容积3792立方米,罐体结构重量260吨,外表面积约1419平方米,绝缘完成后外表面积约1529平方米,设计满足相关船级社及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和美国国家标准协会联合颁布的锅炉及压力容器综合性技术规范。

新时代造船在油船建造方面处于行业领先,2022年交付EPS全球首艘111000载重吨双燃料油船,标志着我国首家建造大型LNG双燃料船的地方民营船厂的诞生。在去年之前的两三年,新时代造船的接单重心主要围绕油船进行,2023年油船手持订59艘、总计约170万修正总吨,位居全球第一便是证明。

2024年8月,希腊船东PleiadesShipping打破之前长期在日韩船企订船的传统,首次向中国船厂订造新船,其选择就是新时代造船。继首批4艘订单之后,Pleiades Shipping又在新时代造船下单订造2艘73000载重吨LR1型成品油船,这6艘新船将在2027年、2028年、2029年各交付2艘。

今年一季度,Capital Ship Management接收最新一批115000载重吨Aframax/LR2型油船“AISOPOS”轮和“AIOLOS”轮。这是迄今首批拥有船舶岸电系统认证的新造油船,采用LNG预留设计,配备轴带发电机以提高EEDI、碳强度指标(CII)评级和日常燃油使用效率。“AISOPOS”轮还是Capital Ship Management在中国船厂接收的第1艘新船,而该船也是新时代造船于2025年交付的第一艘船。另外,Capital Ship Management于2022年与新时代造船签署的上述2艘船舶建造合同,还是我国船厂当年第一份LR2型成品油船订单。

返场与重返船厂

去年8月,希腊船东Danaos首席执行官John Coustas宣称,鉴于船厂船台紧张导致新造船交付日期延后,以及地缘政治局势风险加大,Danaos将暂时停止船队更新计划。有意思的是,从宣布暂停到再次进入集运市场,仅短短半年时间。今年2月,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简称黄埔文冲)已确认与Danaos签订了一份总价为2.1亿美元的订单,为其建造2艘9200TEU集装箱船。新船配备脱硫装置并采用甲醇燃料预留设计,预计于2027年下半年交付。Danaos重启新船订造计划也让黄埔文冲获得了首个大型集装箱船订单。

众所周知,黄埔文冲是支线集装箱船建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市场占有率高居第一,已形成1100TEU、1500TEU、1900TEU、2700TEU、3000TEU和3400TEU等规格支线箱船批量生产线,尤其自主设计产品“鸿鹄”型支线箱船(1900TEU 船和 3000TEU 船)获得市场青睐。

几个月前,德国船东 Elbdeich Reederei重返黄埔文冲,双方就2+2艘1900TEU集装箱船签订合同。1900TEU集装箱船船长172米、型宽27.5米,设计航速18.5节,日油耗仅35.7吨/天,EEDI折减率达40%以上。线型经过多轮优化,阻力性能、操纵性十分优异,采用全船结构有限元分析和振动噪音分析,结构设计优化,振动噪音性能佳,配备脱硫塔、岸电系统、网络安全符号等多种节能环保技术,同时对多种替代燃料进行储备设计。2023年,Elbdeich Reederei与黄埔文冲签订2+2艘甲醇双燃料1250TEU敞口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新船预计在2026年交付。

如今,4300TEU集装箱船又是这家船厂进入中型集装箱船建造市场的代表产品。黄埔文冲在获宏海箱运4艘43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首次进军中型集装箱船建造市场后,去年4月又与土耳其船东Arkas签订4+2艘43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该型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开发,船长220米、型宽37.5米,设计吃水11.5米,采用低阻线型,配备开式脱硫塔、高压岸电系统,能耗低、适货性强、环保经济、装箱量大。这是黄埔文冲与Arkas开展的首次合作,也是这家土耳其最大的集装箱船船东8年来的第一次新造船活动。

Danaos的“ 宕机 ”只有半年,Arkas的返场则用了8年。可还有公司回归地更漫长。有报道称,为应对区域集装箱船运输市场需求,孟加拉国国有航运公司Bangladesh Shipping(BSC) 正计划购买12艘2500TEU-3000TEU集装箱船。按计划,这些运力预计于2027-2028年加入BSC船队,并投放至亚洲区内航线。虽然BSC并未明确此批运力将采用何种燃料,但从时间来看,或许为新造船,而如今市场对于新造船的燃料选择多倾向于清洁燃料。这是BSC时隔近30年后,再次进入集装箱运输市场。1993年,BSC曾推出吉大港-新加坡港航线。印度次大陆-新加坡是亚洲区内市场重要航线之一,如果BSC最终重返集运市场,这条航线将是其再入市场的起点,而鉴于新加坡港关于航运减排的若干政策,BSC计划购入的12艘集装箱船将为环保型船。

继1月与HD现代重工签订12艘LNG双燃料18000TEU集装箱船订单后,达飞海运集团短时间内再次造船,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江南造船)就增购8+4艘同等运力规模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达成协议。

江南造船是达飞海运集团最青睐的中国船厂之一,双方在新造船方面的合作始于2013年。如果上述最新12艘全部生效,达飞海运集团在江南造船的累计订单数量将达到35艘,其中包括全球首创LNG双燃料23000TEU船,以及让这家中国船厂进入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领域的6艘15000TEU集装箱船。

LNG双燃料23000TEU集装箱船船总长 399.9 米、型宽 61.3 米,服务航速22节,配备容积为18600立方米的Mark III型薄膜式燃料舱,另有容积为2500立方米的燃油舱和容积为1500立方米的汽油舱作为动力输出备选方案。甲醇双燃料15000TEU集装箱船总长366米、型宽51米、型深30.2米,经过严格、严谨和严密的科学测试,该型船EEDI可降低60%以上,满足全球最严格排放要求。

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在一年中两次与江南造船和扬子江船业集团签订新造船合同,一方面说明ONE在强化符合自身船队发展的路线,另一方面也是对船厂在相关船型设计/建造方面优势的肯定。

2024年1月,ONE正式确认订造12艘甲醇双燃料13000TEU集装箱船,江南造船和扬子江船业集团分别承建6艘。这是ONE打造的首批甲醇双燃料箱船,也是这家日本船东首次向中国船厂下单造船。几个月后,ONE再次宣布10艘同型船增订计划,上述两家船企再次均分此订单。江南造船预计在2026年底向ONE交付首制船,并在2027-2028年陆续交付另外10艘,扬子江船业集团预计于2027-2028年陆续交付11艘新船。

新船设计具备灵活性和敏捷性,将采用最先进技术,如优化的船体结构、废热回收系统和风流导板等,部分新船还配备空气润滑系统和轴带发电机,以帮助航运业探索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在方法。江南造船承建的11艘集装箱船将采用其自主研发设计“鲲”船型(KUN-13M),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优点,满足船东后续营运周期内船队减低碳排放的战略与计划。

来源:中国船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