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蹭我们车回家,路上花费2000,她一分不出,今年我不惯她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2 14:27 1

摘要:"看看这发票,两千块钱,你是不是该出点?"我把手机递给小姑子,她快速瞟了一眼,突然接到电话似的,抓起包走开了。

顺风车里的亲情账

"看看这发票,两千块钱,你是不是该出点?"我把手机递给小姑子,她快速瞟了一眼,突然接到电话似的,抓起包走开了。

冬日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我身上,却温暖不了我的心。这是我第七个年头和丈夫陈明开车回老家过年,今年多了一个人——我的小姑子陈丽。

北风呼啸着刮过高速公路,车里的暖气开得足,陈丽缩在后座,专注地刷着手机。我透过后视镜瞥了她一眼,心里不是滋味。

七年前我嫁入陈家时,陈丽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那时候她二十三岁,青春靓丽,我二十七岁,已是单位的业务骨干。

婚礼那天下着蒙蒙细雨,陈丽穿着淡粉色伴娘裙,帮我撑伞、整理裙摆,亮闪闪的眼睛里满是真诚:"嫂子,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我被她的热情打动,想起自己是独生女,一直向往有个妹妹,暗自发誓要待她如亲。

刚嫁过来那会儿,婆婆常念叨:"丽丽从小就黏人,你多照顾照顾。"我点头如捣蒜,心里满是当大嫂的责任感。

起初一切都很美好。陈丽工作不顺时,我送上安慰和鼓励;她生日时,我精心挑选礼物;她搬新家,我和陈明帮忙打扫收拾,还送了一台电饭煲作乔迁礼。

渐渐地,我发现这份姑嫂情似乎有些单向奔赴。

记得第一次明显感觉不对劲,是三年前的一个周末。陈丽说要请我们吃饭,感谢我们的照顾。我和陈明欣然赴约,点了几个家常菜,吃完后,服务员拿来账单,陈丽却自然地看向陈明:"哥,我忘带卡了,你先垫付呗?下月发工资我还你。"

陈明二话不说掏出钱包,而那个"下月",始终没有兑现。

每次家庭聚餐,买单的永远是我们;她急需用钱时找我们借,归还却总是拖延;我们帮她的大大小小事情,她都视为理所当然。

"丽丽还年轻,不懂事,咱们多担待。"陈明每次都这样劝我,一边说一边掏钱,脸上写满了宠溺。

我也在心里安慰自己:一家人,计较什么呢?

去年春节前,我帮陈丽订了一趟云南旅行的机票和酒店,垫付了近五千元。临行前她拉着我的手说:"嫂子,你最好了,我下个月一定还你钱。"

她回来后,我几次提醒她还钱,她总说:"最近手头紧,刚换了工作,等我发工资就还你。"

就在我以为她真的困难时,她的朋友圈晒出了一张新买的名牌包照片,配文"犒劳自己,努力工作为了更好的生活"。下面一群闺蜜点赞,其中还有对包估价的评论。

那一刻,心里的不平衡感像冰块一样冷冷地压着,我甚至有点呼吸困难。

本想和陈明谈谈这事,可看到他加班回来疲惫的样子,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些年来,陈明一直是个顾家的好丈夫,为了我和他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妹妹,默默承担着一切。

今年春节前一周,陈丽打来电话:"嫂子,你们什么时候回老家?我想搭你们的顺风车。"

放下电话,我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的梧桐树,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摇曳。心里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涌上来,想说"不"字,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正想和陈明商量,他已经在微信上回复妹妹:"没问题,到时候我们接你。"

出发那天,天气阴沉沉的,像我的心情。陈明开车,我坐副驾驶,陈丽舒适地窝在后座,戴着耳机听歌,时不时轻哼几句。

刚上高速,她就提出要绕道去接她的朋友李玲。"就顺路嘛,多一个人也不麻烦,她家住星光小区,就绕那么一小会儿。"她笑嘻嘻地说,脸上带着撒娇的表情。

陈明眼都没眨一下就答应了,我默默地看了一眼导航——那个所谓的"顺路"意味着我们要多开四十分钟。

接上李玲后,两人在后座叽叽喳喳地聊着,说到李玲新买的围巾时,陈丽羡慕不已:"我也想买一条,可惜我这个月工资都用来还信用卡了。"

我透过后视镜看她,她正用指尖轻抚自己的美甲,那是新做的,法式款,我前几天在她朋友圈见过。

一路上,我们停了三次,一次加油,两次休息吃饭。每次餐费住宿都是陈明付的,也没见陈丽主动说要分担。两天行程下来,花了将近两千元。

"看这账单,是不是该算算了?"我心里暗自嘀咕,却没敢说出口。

到了老家,婆婆站在门口翘首以盼。一见到我们的车,她就小跑着迎上来,先是拉住陈丽的手:"丽丽回来了!怎么这么瘦了?在城里是不是没好好吃饭?"

陈丽撒娇地靠在婆婆肩上:"妈,我想死你了!想吃您做的红烧肉和糖醋排骨。多亏了哥嫂开车接我,一路上照顾我。"

婆婆闻言,欣慰地看着我:"明媳妇,你和明啊,就是要多照顾妹妹。她一个人在外不容易。"

我勉强笑了笑,心里却堵得慌。一旁的陈明提着大包小包往屋里走,脸上满是回家的喜悦。

老宅子还是那个老宅子,青砖灰瓦,院子里的柿子树光秃秃的。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婆婆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团圆饭。

"明媳妇,来帮我包饺子。"婆婆招呼我。我卷起袖子走进厨房,看到案板上摆着一盆白白胖胖的饺子馅,香葱和猪肉的味道混在一起,勾起我的食欲。

"丽丽,你也来帮忙啊。"我朝客厅喊道。

"啊?我不会包,还是你来吧。"陈丽头也不抬,继续看着手机。

婆婆笑着说:"丽丽从小手笨,让她歇着吧。"

我低头揉面,心里泛起一丝苦涩。

除夕夜,满桌的菜肴香气四溢。鱼香肉丝,红烧排骨,糖醋藕片,还有我最拿手的清蒸鲈鱼。一家人围坐在桌前,电视里播放着春晚。

陈丽从包里拿出两个精致的盒子,是给父母买的保健品:"爸妈,这是孩子的一点心意,听说这牌子特别好,我专门排队买的。"

婆婆打开一看,惊喜不已:"哎呀,这么贵重!丽丽,你工资不高,别乱花钱。"

"就是,听说这牌子不便宜。"公公也接过盒子,仔细端详。

陈丽满脸孝顺:"爸妈的健康最重要,我不在身边照顾你们,就想着买点好东西补补身体。"

我看着那两盒至少值上千元的保健品,再想想那两千元的路费,心里翻江倒海。明明有钱买礼物,却连基本的路费都不愿分担,这公平吗?

晚饭后,大家一起看春晚。陈丽和陈明坐在沙发上,不时交头接耳,像回到了童年。婆婆时不时给陈丽剥瓜子、递水果,那宠爱的眼神让我心里酸溜溜的。

我坐在角落里,心不在焉地看着电视。忽然感到有人拍我肩膀,是公公。

"媳妇,辛苦了。"他递给我一杯热茶,"这么多年,你照顾明和丽丽,老两口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我一怔,没想到平时话不多的公公会说这样的话。

"应该的,都是一家人。"我笑了笑,却在心里默默加了一句:真的是一家人吗?有些人总是习惯索取,却不懂得付出。

午休时分,家里静悄悄的。我独自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任凭寒风吹红了眼眶。柿子树的枝桠在冬日里显得格外萧瑟,就像我此刻的心情。

"明媳妇,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婆婆不知何时站在了我身后,手里端着一杯热茶。

我慌忙擦去眼泪:"没事,就是想家了。"

婆婆在我身边坐下,她穿着那件深蓝色的棉袄,是我去年送的。她叹了口气:"想家很正常。对了,丽丽的事,我想和你说说。"

我心头一紧,不知婆婆要说什么。该不会是埋怨我对陈丽不够好吧?

"丽丽从小被我们宠坏了。"婆婆的眼神望向远方,"她爸总说女孩子早晚要嫁人,家里的东西都是哥哥的,所以要什么都给她最好的,怕她受委屈。"

婆婆眼里闪着复杂的光,声音低沉:"这孩子花钱大手大脚,跟同事朋友比阔气,我和她爸一直很担心。你和明比她懂事,多照顾她是应该的,但也别太惯着她。她嘴上不说,心里其实很羡慕你。"

我惊讶地看着婆婆:"羡慕我?"

"是啊,羡慕你能干,有主见,会过日子。她常在电话里说,嫂子多好啊,工作能力强,还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婆婆拍拍我的手,"你是个好媳妇,明能娶到你是他的福气。"

我没想到婆婆会这么说,心里的一些坚冰悄然融化。原来她都看在眼里,只是不善表达。

"我明白了,妈。"我点点头,握住婆婆的手。她的手粗糙温暖,布满岁月的痕迹。

当晚,我失眠了。躺在陈明身边,听着他均匀的呼吸声,回想婆婆的话,心里百感交集。

也许,我应该直接和陈丽谈谈,而不是一直憋在心里。

大年初一早上,我和陈明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去年种下的梅花已经含苞待放,一夜春风就能绽放。空气中还残留着爆竹的味道,远处传来邻居家孩子的笑声。

"昨天我听到你和妈的谈话了。"陈明突然说,"我一直以为,对妹妹好是我们应该的,没想到反而害了她。"

我停下脚步:"你真这么想?"

陈明握住我的手,他的手掌粗糙而温暖:"是啊,我们表面上是在帮她,实际上却在纵容她不负责任的行为。她已经不小了,该学会独立,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谢谢你这么多年的忍让。"

听到这番话,我鼻子一酸。多年来的委屈好像找到了出口,慢慢流淌而出。

"知道吗?我小时候很羡慕有兄弟姐妹的人。"我轻声说,"嫁给你后,我把丽丽当亲妹妹,希望她也把我当姐姐。但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只是个提款机或者保姆。"

陈明叹了口气:"是我的错,我太纵容她了。我们回去后,我会和她好好谈谈。"

我摇摇头:"不,让我来吧。姐妹之间,有些话更好沟通。"

中午吃饭前,我找到正在房间里整理衣服的陈丽。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照亮了她年轻漂亮的脸。

"丽丽,有时间吗?我有话想和你说。"我轻轻敲门。

陈丽抬头,笑着点点头:"嫂子,怎么了?"

我走进房间,关上门,递给她一张纸,上面是我们这次旅途中的所有花销明细:"这次回家的路费和住宿费,总共两千元。你能不能分担一部分?"

陈丽的表情凝固了,随即变得有些尴尬:"嫂子,我这个月刚还了信用卡,手头确实很紧..."

"是吗?那新买的包包和美甲怎么说?"我直视她的眼睛,"丽丽,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

我深吸一口气:"丽丽,这些年你有困难,我和你哥总是第一时间帮你。我不是小气的人,但是,钱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好像从来没把我们的付出当回事。每次你说手头紧,我们都理解,可转头就看到你买了昂贵的东西,这让我很难过。"

陈丽低下头,长长的睫毛投下一片阴影:"我...我不是故意的。"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一直这样。"我尽量让语气平和,"你已经是个独立的成年人了,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房间里安静得只剩下窗外孩子们放鞭炮的声音。阳光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墙上挂着陈丽小时候的照片,她穿着红色连衣裙,笑得灿烂。

过了好一会儿,陈丽才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她眼里含着泪水。

"嫂子,对不起。"她的声音哽咽,"我一直以为,哥哥姐姐照顾我是应该的。爸妈也总是这么说。我没想过这会给你们带来负担。"

她从床头柜里拿出钱包:"这里有一千块,剩下的我下个月一定还给你。"

我摇摇头:"我不是为了钱。我只是希望你明白,尊重别人的付出,也是爱的一种表达。"

陈丽突然抱住我,她身上有淡淡的香水味:"嫂子,我一直很羡慕你。你那么优秀,工作能力强,还把家庭照顾得那么好。其实我有时候挺害怕的,害怕长大后承担责任。"

"所以你宁愿一直做个被照顾的孩子?"我轻声问。

陈丽点点头,又摇摇头:"我知道这样不对,但习惯了被照顾,很难改变。看到同事朋友都有好东西,我也想要,却不想考虑后果。"

我回抱住她,轻拍她的背:"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的过程。我和你哥会一直支持你,但前提是你要学会独立。你要相信自己,你比你想象的更能干。"

陈丽破涕为笑:"嫂子,你真好。以后我会改的,真的。"

我们聊了很久,从她的工作到生活,从消费习惯到未来规划。我发现她其实有很多想法,只是缺乏行动的勇气。

晚饭时,陈丽主动帮婆婆做饭,虽然笨手笨脚,但那份认真让婆婆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饭桌上,陈丽举起杯子:"爸、妈、哥、嫂子,新年快乐!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照顾和包容。今年,我要学着独立,不给家里添麻烦。"

公公笑着点头:"好好好,我们的丽丽长大了。"

婆婆在桌子底下悄悄握了握我的手,眼神中满是感谢。

回程的路上,气氛变得不一样了。陈丽坐在后座,不时和我们聊天,分享她的工作趣事。中午停下来吃饭时,她抢着去买单。

陈明看着我,眼中满是惊喜:"你和丽丽谈了什么?她变化好大。"

我神秘地笑笑:"女人之间的秘密。"

临近城市时,陈丽说:"哥,嫂子,麻烦你们在前面商场停一下,我去取点东西。"

"什么东西啊,这么神秘?"陈明好奇地问。

陈丽笑而不答,只是让我们等她一会儿。

二十分钟后,她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小盒子。

"嫂子,这是给你的,不值什么钱,但是我挑了很久。"她递给我。

打开一看,是一条简约的银项链,吊坠是两片相连的树叶。

"大的代表你,小的代表我。"陈丽不好意思地笑了,"希望我们永远相连。项链不贵,但这是我攒了一个月的零花钱买的,而且我提前订了,今天刚好取。"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亲情不能用金钱衡量,但尊重和边界同样重要。我们之间的问题,不是一条项链能解决的,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谢谢你,丽丽。"我摸着项链,眼睛湿润了,"它真漂亮。"

车继续前行,雪花开始飘落,为回家的路增添了几分梦幻。

"嫂子,你看雪!"陈丽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指着窗外。

我笑着点头,看着她脸上纯真的笑容,想起了那个七年前在雨中为我撑伞的姑娘。

也许,每个人都需要时间成长,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同时保持爱的界限。

回到家,我把项链挂在梳妆台前。。

后来,陈丽果然开始改变。她学会了记账,控制消费;她开始主动承担家庭聚会的费用;她甚至报名了理财课程,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钱财。

当然,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候她还会忍不住冲动消费,但至少,她开始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开始关心我的感受,不再把我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前段时间,陈明生日,她提前一周就开始筹划,亲自下厨做了一桌菜,虽然味道一般,但那份心意让我们都很感动。

有些账,算清了才能更亲;有些情,明白了才能更深。在这趟看似平凡的顺风车里,我们收获的,远不止是一段旅程。

就像那条项链上的两片叶子,不同大小,却共同生长,互相支持,共迎风雨。

这,大概就是亲情的模样吧。

来源:那一刻旧时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