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最偏远的尼西乡,尼西司法所所长次仁卓玛是一位基层司法工作者。作为一名法学专业定向生,她于2013年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对法律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服务热情,投身基层。
曾智慧
在横断山脉的褶皱深处,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雪域高原上,
直面多元诉求,肩负繁重任务,承担重大责任——基层司法所工作的复杂与挑战,常被如此深刻而真实地刻画。
承担着守护公平正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的重大责任。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最偏远的尼西乡,尼西司法所所长次仁卓玛是一位基层司法工作者。作为一名法学专业定向生,她于2013年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对法律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服务热情,投身基层。
参加工作至今,次仁卓玛尽心尽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她多次获评尼西乡先进个人,并荣获2024年云南省“调解能手”称号,为社会稳定和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次仁卓玛正向尼西乡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人民网 曾智慧摄
法情并重解纠纷
2024年底,尼西乡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工人天某在作业时因钢绳断裂被击中锁骨。事后,天某与承包方周某就赔偿金额协商未果,遂向尼西司法所申请调解。
收到调解申请后,次仁卓玛并未急于作出判断,而是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开展调查。她先后走访当事人、询问目击证人、核查施工记录,通过多方取证厘清了事故责任,准确锁定纠纷争议焦点。
在调解现场,次仁卓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向承包方周某阐明:"用人单位应当对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遭受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周老板,作为施工负责人,您有义务确保工地设备安全运行。此次钢绳断裂事故,您依法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随后,次仁卓玛又转向天某,说道:“法律同样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关于赔偿金,我们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来确定,既不能多要,也不能少给。”
次仁卓玛言辞恳切,并列举了类似案例的赔偿情况,让双方当事听得心服口服。
最终,周某自愿一次性支付天某治疗补助、营养护理费、伤残补助费等,共计人民币4万余元,一场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双语调解化矛盾
尼西乡是藏族聚居地,在这里做群众工作,需要因地制宜,才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在这方面,次仁卓玛有着独特的优势。
“卓玛所长,你快来,有一对夫妻正闹离婚,根本劝不住。”一日,一通电话将次仁卓玛紧急叫到了尼西乡新阳村委会。
闹离婚的是一对年逾六十的老夫妻,因家庭琐事产生分歧,男方失手打了女方,导致女方情绪激动。
“阿姨,您别着急,有什么委屈慢慢说。”次仁卓玛走到女方身边,用藏语轻声说道。
“离婚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会带来赡养、财产、债务等更多的问题。”紧接着,次仁卓玛用更加贴近当地文化和情感的方式说道:“在我们的文化中,婚姻是神圣的契约,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融合。”
同时,次仁卓玛提醒男方,即使在婚姻中,动手打人也是不对的。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触犯刑法。一番劝解后,女方的情绪得以缓解,表示要回家认真考虑后再做决定。
此后,次仁卓玛协同村委会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走访,借调解为契机与夫妻俩沟通。在火塘前,她用藏语向夫妻俩强调了家风的重要性:“家风好则万事兴。”
最终,夫妻二人言归于好,相互签订了调解协议,承诺今后将共同努力经营婚姻。
用心用情解“薪愁”
“真是太感谢你了,我可算拿到工资了。”玛某难掩激动,话语中满是对次仁卓玛的感激。
时间回溯到2023年春天,玛某在尼西乡某工地打工,但工程完工后却迟迟未拿到应得的7000元劳务报酬。面对雇主王某的推诿,玛某找到尼西司法所求助。
次仁卓玛耐心倾听后,立即展开调查取证。在确认事实后,她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室内,王某仍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推脱。次仁卓玛不急不躁,以相关法律为依据,摆事实、讲道理:“质保金和工资是两码事,法律上可是有明文规定的。”并向王某详细告知未按约定支付劳动报酬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王某听了,沉默良久。次仁卓玛趁热打铁,就双方争议的核心点提出折中方案:待质保金退还后,优先支付玛某的工资。最终,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并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
然而,调解协议的达成并非终点。为确保玛某如约收到劳务报酬,事后,次仁卓玛多次进行了电话回访。直到听到玛某肯定的答复,她才彻底放下心来。
这只是次仁卓玛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她成功调处矛盾纠纷53起,成功率达98%。在平均海拔3100米的雪域高原,她和千千万万基层司法工作者一样,用专业的法律素养和炽热的为民情怀,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高原的每一个角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温暖每一位群众的心田。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