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联合利剑”强调联合海陆空和火箭军多兵种夺取台岛周边制海制空和制信息权,通过精确打击要害目标快速瘫痪“台独”武装力量的同时,阻断域外力量对“台独”分子的支援。
#央视直播解放军台岛演训最新画面##解放军位台海“海峡雷霆-2025A”演练##东部战区围岛进逼 台当局有多怕##东部战区围岛进逼 台当局有多怕#
从台媒的反应可以看出,岛内舆论显然很天真地认为4月1日解放军演习只会持续一天,根本没想到当天的军演只是一个开始。
4月2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宣布在台湾海峡中部、南部相关海域开展演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东部战区还公布了演习代号:海峡雷霆——并非以往的“联合利剑”,这一点倒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海峡雷霆-2025A,说明以后还有2025B军演
事实上,从“联合利剑”到“海峡雷霆”这一军演代号的更迭,彰显出解放军遏制“台独”的军事手段正在发生变化。
如果说“联合利剑”强调联合海陆空和火箭军多兵种夺取台岛周边制海制空和制信息权,通过精确打击要害目标快速瘫痪“台独”武装力量的同时,阻断域外力量对“台独”分子的支援。
那么“海峡雷霆”则侧重于在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基础上对“台独”分裂势力实施雷霆一击。从东部战区发布的演训视频中可以看到,我军海陆空和火箭军等兵力,以及侦察预警和信息支援等力量,已经可以做到一体化联动与密切配合:
歼-20出击
从多艘舰艇压向台岛,山东舰编队迅速进入台岛南部战位,到空军歼-10和歼-20战机成群起飞,无人机抵近台岛侦察,再到陆军与火箭军的导弹和远火进驻发射阵地、锁定重点打击目标……这一系列行动的最终目的,均是为了完成对“台独”武装的雷霆一击。
此外,“海峡雷霆”军演的战略目标不仅在于军事威慑,还包括协同解放军与海警力量组成“军事硬封锁+执法软切割”双重施压,在台海构建“外阻内封”的立体封控体系,一方面模拟阻断对台岛关键物资的输入,另一方面则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瓮中捉鳖,不给其逃跑的机会。
山东舰编队抵近台岛南部
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去年“联合利剑”演习强调“要港要域封控”,而今年“海峡雷霆”军演则改为“要域要道封控”——这一字之差,意味着战术战法完全不同:
封控“要港”指的是封锁台岛高雄和基隆等主要港口,切断台湾岛与离岛的联系,而封控“要道”则着眼于台岛周边巴士海峡、宫古海峡等关键海上通道,阻断“台独”分裂势力和域外干涉力量的勾结。
解放军对台岛的阻断封控效果,已经在今年演习中体现出来——根据台媒的说法,在山东舰编队进入台岛南部的战位后,一艘本应该前往高雄的天然气船被隔绝在“军演结界”之外,因为无法驶入港口,只能在海上徘徊。
台湾天然气船被隔绝在台岛之外,无法进入港口
众所周知,台湾能源高度依赖外部输入,此前岛内就有分析指出如果台湾的海上能源运输线被切断,岛内储备天然气只够用11天,煤炭和石油则分别够用30天和90天。
因此,天然气船在海上徘徊绕圈子的这一幕,终于让台媒认识到解放军不是在愚人节这一天开玩笑,东部战区所说的“慑封”正在真实上演。
如果说“联合利剑”系列标志着我们对台军事斗争从“响应演练”向“常态化备战”的过渡,那么“海峡雷霆”军演将推动大陆对台军事行动朝“常态慑压”转型、强化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军事围困、削弱“台独”在岛内的民意基础。
#感受陆军火箭军远程打击时效度#
来源:聆听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