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过的人都知道,成功和失败之间就隔着一层窗户纸。有人养鸡鸭赔得底朝天,有人养竹鼠亏得睡不着,可偏偏就有人把梅花鹿养成了"招财神兽"。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位东北小伙,愣是把别人眼里的败家项目做成了年入百万的产业。
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过的人都知道,成功和失败之间就隔着一层窗户纸。有人养鸡鸭赔得底朝天,有人养竹鼠亏得睡不着,可偏偏就有人把梅花鹿养成了"招财神兽"。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位东北小伙,愣是把别人眼里的败家项目做成了年入百万的产业。
在梅花鹿养殖圈里,提起"鹿疯子"小王没人不竖大拇指。这位92年出生的哈尔滨工程大学高材生,放着年薪30万的企业offer不要,2015年毕业直接回老家包了20亩荒山。当年全村人都说老王家小子读书读傻了,现在他光靠卖鹿茸年流水就破500万。
故事得从2014年那个飘雪的寒假说起。小王跟着父亲去收购鹿茸,在养殖户家见到只通体雪白的变异梅花鹿。老鹿农叼着旱烟说了句:"这白鹿崽子活不过三年,现在都没人愿养纯种双阳梅花鹿了。"这句话像根刺扎进小王心里——他查资料发现,由于盲目追求产茸量搞杂交,纯种双阳鹿存栏量从80年代的10万头锐减到不足3000头。
过完年小王干了件惊掉下巴的事:用准备留学的30万启动资金,挨村挨户收纯种鹿。那些被杂交鹿挤兑得活不下去的老养殖户,像看冤大头似的把23头"过时货"卖给他。最绝的是,他真从长白山深处找回2对野生种鹿,现在场里那窝雪白鹿崽就是它们的第四代。
2016年开春,小王遭遇当头棒喝。圈养鹿接二连三得腐蹄病,三个月折了6头种鹿。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来看后直摇头:"野生鹿每天要走20公里山路,你这水泥地圈养等于慢性自杀。"这才逼出他的"仿生养殖法"——用废旧轮胎铺鹿舍,饲料里掺松针粉,还定期往鹿场放音响播山林环境音。
转机出现在2017年秋,某药企采购员偶然发现他的鹿茸酮含量高出市面产品37%。原来小王捣鼓的"中药食谱"起了作用,每头鹿每天的饲喂,光"药膳"就要吃8块钱。现在他的鹿茸能卖到120元/克,是普通鹿茸的3倍价格。
2018年赶上好时候,双阳梅花鹿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小王顺势拿下"国家级保种场"资质,政府每年补贴85万,还给他配了专业兽医团队。去年和长春中医药大学联合研发的鹿血胶囊,刚上市就成网红爆款。
这哥们最绝的是"云养鹿"模式。客户花2.8万认养一头鹿,能实时查看饲养情况,年底不仅分鹿茸收益,还能带家人来鹿场度假。现在200多头认养鹿早被订光,北京有个老板直接包了10头当"移动银行"。
问起成功秘诀,小王掏出手机给我看备忘录:
1. 别信"梅花鹿好养"的鬼话,光饲料配方我就迭代了47版
2. 防鹿打架的隔离栏要用软包边,硬栏杆能要了鹿的命
3. 每季度要给公鹿做"心理疏导",应激反应真能吓死鹿
4. 母鹿产崽时得放轻音乐,这招能提高20%成活率
看着鹿场里悠闲散步的鹿群,想起小王说的金句:"都说梅花鹿娇气,其实是人太浮躁。你拿它们当印钞机,它们分分钟死给你看;你当它们是合作伙伴,金山银山追着你跑。"这话何止是说养殖,人生百业不都是这个理?
来源:安徽三农之家